羅美

《古今名醫方論》~ 卷三 (2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1)

1. 參胡三白湯

治汗下後,虛微少氣,發熱,口燥。去柴胡,名人參三白湯。

人參,柴胡,白朮,白芍,白苓,姜,棗

柯韻伯曰:汗下后里氣既虛,當求之於三陰:而表熱復發,又當責之三陽。三陽以少陽為樞,其方以小柴胡;三陰以少陰為樞,其方以真武,法當參合為治。然此熱是少陽之虛,不得仍作火治,故於柴胡方中去黃芩;口燥而不嘔,故去半夏;少氣而僅去甘草者,欲其下達少陰也。

於真武湯中不取附子,欲其上通少陽也;所藉惟人參,故用為君;佐白朮,以培太陰之母;白芍滋厥陰之血,茯苓清少陰之水,生薑助柴胡散表邪,大棗助人參補元氣。信為大病後調理之聖劑,至當而可法者也。

若營衛不和,則去柴胡,用桂枝;口渴心煩,加麥冬、五味,輔人參生津止渴;心下痞,用黃連、枳實瀉心;不得臥,加竹茹泄太陰熱;如無表熱,並去柴胡,名人參三白湯,純乎調內矣。

白話文:

參胡三白湯適用於汗出後體虛氣弱、發熱、口乾的症狀。去掉柴胡,改用參三白湯。

藥材包括人參、白朮、白芍、白茯苓、生薑、大棗。

柯韻伯認為:汗出後體內元氣虛弱,應從三陰(腎、脾、肝)入手調理;而外感表熱復發,則需針對三陽(肺、心、小腸)治療。三陽以少陽(膽經)為樞紐,其方劑為小柴胡湯;三陰以少陰(腎經)為樞紐,其方劑為真武湯。因此,治療此症需參合兩方。但這種發熱是少陽虛證,不能再用瀉火的方法治療,所以從小柴胡湯中去掉了黃芩;口乾但沒有嘔吐,所以去掉了半夏;氣虛但只去掉甘草,目的是讓藥力下達少陰經。

在真武湯中不用附子,目的是讓藥力上達少陽經;主要藥物是人參,作為君藥;輔以白朮,以滋養脾胃;白芍滋養肝血;茯苓清利腎水;生薑幫助柴胡散發表邪;大棗輔助人參補益元氣。這確實是大病之後調理身體的良方,非常恰當合理。

如果營衛不調,則去掉柴胡,改用桂枝;如果口渴心煩,則加入麥冬、五味子,輔助人參生津止渴;如果有心下痞滿,則加入黃連、枳實瀉心火;如果不能平臥,則加入竹茹以瀉去脾胃之熱;如果沒有表熱,則全部去掉柴胡,改名為參三白湯,純粹調理內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