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谷菜部 (10)

回本書目錄

谷菜部 (10)

1. 山藥

古名薯蕷

補脾肺,澀精氣

色白入肺,味甘歸脾。入脾、肺二經,補其不足,清其虛熱(陰不足則內熱,補陰故能清熱)。固腸胃,潤皮毛,化痰涎,止瀉痢(滲濕故化痰止瀉。《百一方》:山藥半生半炒,米飲下。治噤口痢)。

肺為腎母,故又益腎強陰,治虛損勞傷(王履云:八味丸用之以強陰);脾為心子,故又益心氣(子能令母實),治健忘遺精(昂按:山藥性澀,故治遺精泄瀉,而諸傢俱未言澀)。生搗,敷癰瘡,消腫硬(山藥能消熱腫,益補其氣,則邪滯自行。丹溪云:補陽氣生者,能消腫硬是也)。

色白而堅者入藥。

白話文:

山藥,古時候叫做薯蕷。

它可以補養脾和肺,收斂精氣。

顏色白入肺,味道甘甜歸脾。進入脾、肺兩條經脈,可以補足它們的不足,清除虛熱(陰液不足就會產生內熱,補充陰液就能清除熱氣)。它能鞏固腸胃,滋潤皮膚毛髮,化解痰液,停止腹瀉(因為它能滲除濕氣,所以能化痰止瀉。《百一方》記載:山藥一半生用一半炒過,用米湯送服,可以治療無法進食的痢疾)。

肺是腎的母親,所以山藥也能夠補益腎氣,增強陰液,治療虛弱勞損(王履說:八味丸用山藥來增強陰液);脾是心的兒子,所以山藥也能夠補益心氣(兒子強壯能使母親也強壯),治療健忘和遺精(昂按:山藥性質澀,所以能治療遺精和泄瀉,但其他醫家都沒提到它有收澀的特性)。新鮮搗爛,外敷於癰瘡,可以消除腫脹硬塊(山藥能消除熱腫,補益它的氣,則邪氣滯留的情況就會自行消失。丹溪說:能補陽氣的生山藥,能消除腫硬就是這個道理)。

顏色白而且質地堅硬的山藥適合入藥。

2. 百合

潤肺止嗽

甘平。潤肺寧心,清熱止嗽,益氣調中,止涕淚(涕淚,肺肝熱也。經曰:肺為涕,肝為淚,心為汗,脾為涎,腎為唾),利二便。治浮腫臚脹,痞滿寒熱,瘡腫乳癰,傷寒百合病(行住坐臥不安,如有鬼神狀。蘇頌曰:病名百合,而用百合治之,不識其義。李士材曰:亦清心安神之效耳。

朱二允曰:久嗽之人,肺氣必虛,虛則宜斂。百合之甘斂,勝於五味之酸收)。花白者入藥。

白話文:

百合,味甘性平,能夠滋潤肺部、安定心神,清除熱邪、止咳,還能補益氣力、調理脾胃,並能止住鼻涕和眼淚(鼻涕和眼淚,是因為肺和肝有熱。古籍說:肺對應鼻涕,肝對應眼淚,心對應汗,脾對應口水,腎對應唾液),還能使大小便順暢。可以治療身體浮腫、腹部腫脹,胸腹痞滿、忽冷忽熱,以及瘡腫、乳房膿腫,還有傷寒引起的百合病(患者會坐立不安,感覺好像有鬼神附身一樣。蘇頌說:這種病叫做百合病,卻用百合來治療,不知道是什麼道理。李士材說:大概是取其清心安神的效果吧。

朱二允說:長期咳嗽的人,肺氣一定虛弱,虛弱就應該用收斂的藥。百合的甘味具有收斂作用,比五味子的酸味收斂效果更好)。百合花,白色的入藥。

3. 萊菔

俗作蘿蔔

宣,行氣,化痰,消食

辛甘屬土。生食升氣,熟食降氣。寬中化痰,散瘀消食(丹溪曰:氣升則食自降)。治吐血衄血,咳嗽吞酸,利二便,解酒毒,制面毒、豆腐積(昔有人病,夢紅裳女子引入宮殿,小姑歌云:五靈樓閣曉玲瓏,天府由來是此中,惆悵悶懷言不盡,一丸萊菔火吾宮。一道士云:此犯大麥毒也。

女子心神,小姑脾神。《醫經》:萊菔制面毒,遂以藥並萊菔治之,果愈。腐漿見萊菔則難收)。生搗治噤口痢,止消渴,塗跌打湯火傷。多食滲血,故白人髭發(服何首烏、地黃者忌之,生薑能制其毒。夏月食其菜數斤,秋不患痢,冬月以菜葉攤屋瓦上,任霜雪打壓,至春收之,煎湯飲,治痢得效。有人避難入石洞中,賊燒煙燻之,口含萊菔一塊,煙不能毒。

嚼汁濡水飲之亦可。王荊公患偏頭痛,搗萊菔汁,仰臥,左痛注右鼻,右痛注左鼻,或兩鼻齊注,數十年之患。二注而愈)。

萊菔子辛入肺,甘走脾,長於利氣。生能升,熟能降。升則吐風痰,散風寒,寬胸膈,發瘡疹;降則定痰喘咳嗽,調下痢後重,止內痛(皆利氣之功。丹溪曰:萊菔子治痰,有沖牆倒壁之功。《食醫心境》研湯煎服,治氣嗽痰喘吐膿血)。炒用。

白話文:

俗稱蘿蔔。

具有宣散、疏通行氣、化痰、幫助消化的作用。

味道辛辣甘甜,性屬土。生吃可以使氣向上升,煮熟吃則使氣向下沉。能寬胸理氣、化解痰液、散除瘀血、幫助消化。(朱丹溪說:氣升則食物自然下降)。可以治療吐血、流鼻血、咳嗽、吞酸,也能通利小便和大便,解除酒毒,抑制面瘡、豆腐積食(以前有人生病,夢見一個穿紅衣的女子帶他進入宮殿,一位小姑唱道:五靈樓閣清晨多麼玲瓏,天府本來就在這裡,惆悵煩悶說不盡,一顆蘿蔔丸子驅散我心中的火。一個道士說:這是犯了大麥的毒。

紅衣女子代表心神,小姑代表脾神。《醫經》記載:蘿蔔能抑制面瘡毒,於是就用藥配合蘿蔔治療,果然痊癒。腐敗的豆漿遇到蘿蔔就難以凝固)。生搗汁可以治療無法張口進食的痢疾,止渴,外敷可治療跌打損傷、燙傷。多吃會導致出血,所以白人會長鬍鬚和頭髮(服用何首烏、地黃的人忌吃,生薑可以抑制它的毒性。夏天吃幾斤蘿蔔葉,秋天就不會得痢疾,冬天把菜葉鋪在屋瓦上,任憑霜雪侵襲,等到春天收集起來,煎湯飲用,治療痢疾很有效。有人躲避災難進入石洞中,盜賊放煙燻他,口中含一塊蘿蔔,煙就不能毒害他。

咀嚼蘿蔔汁,用來沾水飲用也可以。王安石患有偏頭痛,搗碎蘿蔔汁,仰躺,左邊頭痛就將汁滴入右邊鼻孔,右邊頭痛就將汁滴入左邊鼻孔,或者兩邊鼻孔同時滴入,數十年之久的病症,滴入兩次就好了)。

蘿蔔子味辛,入肺經;味甘,入脾經,擅長疏通氣機。生的能使氣上升,熟的能使氣下降。氣升則可以吐出風痰,散除風寒,寬暢胸膈,促使疹子發出;氣降則可以平定痰喘咳嗽,調理痢疾後大便下墜感,止內痛(都是疏通氣機的功效。朱丹溪說:蘿蔔子治療痰,有沖破牆壁的功效。《食醫心境》記載研磨煎湯服用,治療氣嗽、痰喘、吐膿血)。炒過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