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果部 (2)

回本書目錄

果部 (2)

1. 烏梅

澀腸,斂肺

酸澀而溫。脾、肺血分之果,斂肺(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澀腸,湧痰消腫,清熱解毒,生津止渴,醒酒殺蟲。

治久咳瀉痢(梁莊肅公血痢,陳應之用烏梅、胡黃連、灶下土等分為末,茶調服而愈。曾魯公血痢百餘日,國醫不能療,應之用鹽梅肉研爛,合臘茶入醋服,一啜而安)。瘴瘧(諸症初起者,皆禁用)霍亂,吐逆反胃,勞熱骨蒸(皆取其酸收),安蛔厥(蛔蟲上攻而眩僕。

蟲得酸則伏,仲景有蛔厥烏梅丸),去黑痣,蝕惡肉(癰瘡後生惡肉,燒梅存性,研末敷之)。多食損齒傷筋(經曰: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

白梅功用略同。治痰厥僵仆,牙關緊閉(取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蓋酸先入筋,齒軟則易開。若用鐵器撬開,恐傷其齒),驚癇喉痹,敷乳癰腫毒,刺入肉中(嚼爛罨之即出。瘡中胬肉。搗餅貼之即收)。

青梅薰黑為烏梅(稻灰汁淋蒸,則不蠹。孟詵云:烏梅十顆,湯煮去核,納肛中,通大便),鹽漬為白梅(時珍曰:梅、花於冬,而實於夏,得木之全氣,故最酸。膽為甲木,肝為乙木。人舌下有四竅,兩通膽液,故食酸則津生。食梅齒齼者,嚼胡桃即解。衣生黴點者,梅葉煎湯洗之。搗洗葛衣亦佳)。

白話文:

烏梅

具有收澀腸道、收斂肺氣的功效。

味道酸澀且性溫。屬於作用於脾、肺兩經血分的果實,可以收斂肺氣(肺氣應收斂時,應急用酸味食物來收斂),澀腸止瀉,化解痰液、消除腫脹,清熱解毒,促進唾液分泌、止渴,醒酒並殺滅寄生蟲。

可以用來治療久咳、久瀉(例如:梁莊肅公的血痢,陳應之用烏梅、胡黃連、灶心土等分研末,用茶水調服後痊癒。曾魯公血痢百餘日,御醫都治不好,陳應之用鹽梅肉搗爛,加入臘茶用醋調服,一喝下去就痊癒)。也可以治療瘴氣引起的瘧疾(各種疾病初期都禁用烏梅)、霍亂、嘔吐、反胃、勞累引起的發熱、骨蒸(都是利用它的酸澀收斂作用),還可以治療蛔蟲引起的厥證(蛔蟲上竄導致暈厥。蛔蟲遇到酸味就會伏安靜,張仲景的方子裡有治療蛔蟲厥證的烏梅丸)。還能去除黑痣,腐蝕惡肉(癰瘡痊癒後長出惡肉,將燒過的烏梅研末外敷)。但吃多了會損壞牙齒、傷害筋脈(醫書上說:酸味走筋,筋脈有病不宜多吃酸)。

白梅的功效和烏梅大致相同。能治療痰厥引起的僵仆、牙關緊閉(用白梅肉擦拭牙齦,流出口水牙關就開了。因為酸味先進入筋脈,牙齒鬆軟就容易開啟。如果用鐵器撬開牙齒,可能會傷到牙齒),還可以治療驚癇、咽喉腫痛,外敷治療乳癰腫毒,刺入肉中的異物(嚼爛後敷在患處,異物就會出來。也可以治療瘡中的贅生肉。搗成餅狀貼上即可收斂)。

青梅用煙燻黑就變成烏梅(用稻草灰水淋蒸,就不會被蟲蛀。孟詵說:烏梅十顆,用湯煮去核,放入肛門中,可以通大便),用鹽醃漬就成為白梅(李時珍說:梅花冬天開,夏天結果,得到木的全部氣息,所以最酸。膽為甲木,肝為乙木。人舌下有四個孔竅,兩個通膽液,所以吃酸就會產生唾液。吃梅子牙齒不舒服,嚼核桃就可以緩解。衣服上長出霉點,用梅葉煎湯洗滌即可。搗洗葛布衣服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