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集成》~ (74)
(74)
1. 醫中百誤歌
醫中之誤有百端,謾說肘後盡金丹,先將醫誤從頭數,指點分明見一斑。
醫家誤,辨症難,三因分症似三山內因、外因、不內外因,此名三因。三山別出千條脈,病有根源仔細看。治病必求其本,須從起根處看明。
醫家誤,脈不真,浮沉遲數不分清,卻到分清渾又變,如熱極脈澀細,寒極反鼓指之類。胸中了了指難明。扁鵲云:持脈之道,如臨深淵而望浮云,胸中了了,指下難明。
醫家誤,失時宜,寒熱溫涼要相時,時中消息團團轉,惟在沉潛觀化機。
寒暑相推者,時之常;寒暑不齊者,時之變,務在靜觀而自得之,正非五運六氣所能拘也。
醫家誤,不明經,十二經中好問因,經中不辨迴圈理,管教陽症入三陰。六淫之邪善治,三陽則無傳陰之患。
醫家誤,藥不中,攻補寒溫不對症,實實虛虛誤匪輕,舉手須知嚴且慎。用藥相反,厥禍最大。
醫家誤,伐無過,伐無過,謂攻伐無病處也。藥有專司切莫錯,引經報使本殊途,投劑差訛事輒覆。藥味雖不相反而舉用非其經,猶為未合,如芩、連、知柏同一苦寒,薑、桂、椒、萸同一辛熱,用各有當,況其他乎。
醫家誤,藥不稱,重病藥輕輕反重,輕重不均皆誤人,此道微乎危亦甚。藥雖對症。而輕重之間與病不相稱,猶難驟效。
醫家誤,藥過劑,療寒未已熱又至,療熱未已寒更生,觀君舉筆須留意。藥雖與病相稱,而用之過當,則仍不稱矣,可見醫貴三折肱也。
醫家誤,失標本,緩急得宜方是穩,先病為本後為標,纖悉幾微要中肯。病症錯亂當分標本,相其緩急而施治法。
醫家誤,舍正路,治病不識求其屬,壯水益火究根源,太僕之言須誦讀。王太僕云:熱之不熱是無火也,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無水者壯水之主以鎮陽光,無火者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此謂求其屬也。
醫家誤,昧陰陽,陰陽極處沒抓拿,亢則害兮承乃制,靈蘭秘旨最神良。亢則害其物,承乃制其極,此五行四時迭相為制之理。
醫家誤,昧寒熱,顯然寒熱易分別,寒中有熱熱中寒,須得長沙真秘訣。長沙用藥,寒因熱用,熱因寒用,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寒熱並舉,精妙入神,良法具在,熟讀精思,自然心得。然時移世易,讀仲景書,按仲景法,不必泥仲景方,而變通用藥,尤為得當。
醫家誤,昧虛實,顯然虛實何難治,虛中有實實中虛,用藥東垣有次第。脾胃論內外傷辨,補中枳朮等方,開萬世無窮之利。
醫家誤,藥姑息,症屬外邪須克治,痞滿燥實病堅牢,茶果湯丸何所濟。
醫家誤,藥輕試,攻病不知顧元氣,病若袪時元氣傷,似此何勞君算計。輕劑誤事,峻劑憤事,二者交譏。
醫家誤,不知幾,脈動症變只幾希,病在未形先著力,明察秋毫乃得之。病至思治末也,見微知著,彌患於未萌,是為上上。
白話文:
醫中百誤歌
醫學上的錯誤多如牛毛,許多醫書胡言亂語,盡是些煉丹的謬論。我們先從醫學上的錯誤開始一一列舉,讓大家能有所警惕,了解其中一二。
醫生容易犯的錯誤,是辨證困難。三因學說(內因、外因、不內外因)如同三座大山,千條脈絡錯綜複雜,疾病的根源需要仔細觀察,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從病根處著手。
醫生容易犯的錯誤,是診脈不準確。浮、沉、遲、數等脈象分辨不清,即使分辨清楚了,脈象又會變化,例如熱極脈澀細,寒極脈反而有力等等,即使心中明白了,但手指觸診卻難以準確判斷。扁鵲說過:診脈如同在深淵邊上觀望浮雲,心中明白,但手指卻難以準確判斷。
醫生容易犯的錯誤,是錯失治療時機。寒熱溫涼的治療必須適時而行,時機變化如同團團轉動,需要細心觀察變化規律。
寒暑交替是正常的時令變化,寒暑不調則是異常的時令變化,要靜心觀察,自然能有所領悟,不必拘泥於五運六氣的理論。
醫生容易犯的錯誤,是不了解經絡。十二經絡的運行規律要搞清楚,如果不了解經絡的循行和相互關係,就會導致陽證誤入陰經。如果能很好地治療六淫邪氣,就能避免陽氣入侵陰經的後患。
醫生容易犯的錯誤,是用藥不對症。攻、補、寒、溫不對症,虛實辨證錯誤,輕忽大意非常危險,用藥一定要謹慎。用藥相反,後果最為嚴重。
醫生容易犯的錯誤,是濫用攻伐之法。所謂「伐無過」,指的是對沒有疾病的地方進行攻伐。每種藥物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切勿用錯,引經藥和使藥的作用不同,用藥錯誤就會導致治療失敗。即使藥物本身並不互相矛盾,但如果用藥的經絡不對,仍然是不合適的,例如黃芩、黃連、知母、黃柏都屬於苦寒藥物,乾薑、桂枝、胡椒、吳茱萸都屬於辛熱藥物,它們的使用各有其適宜的場合,其他藥物也是如此。
醫生容易犯的錯誤,是用藥劑量不當。重病用藥輕微,輕病用藥過重,輕重不均都會誤事,這點很細微,但也很危險。即使藥物對症,但輕重劑量與病情不相稱,也難以很快見效。
醫生容易犯的錯誤,是用藥過度。治療寒證還沒結束,熱證又來了;治療熱證還沒結束,寒證又來了,用藥時務必注意。即使藥物與病情相符,但用藥過度,仍然是不合適的,所以醫生需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醫生容易犯的錯誤,是分不清標本虛實。緩急得當才能穩定病情,本病是根本,標病是後發的,要仔細觀察病情才能準確判斷。病情錯綜複雜,應當區分標本,根據病情緩急施治。
醫生容易犯的錯誤,是捨棄正確的治療方法。治療疾病不了解其歸屬,盲目壯水益火,應該仔細研讀王太僕的醫案。王太僕說:不熱是因為沒有火,不寒是因為沒有水。沒有水就要壯水之主以鎮壓陽氣,沒有火就要益火之源以消除陰邪,這就是所謂的「求其屬」。
醫生容易犯的錯誤,是不明陰陽。陰陽到了極點就必須加以控制,亢盛就要抑制,這是《靈蘭秘典》中最精妙的道理。亢盛就會損害事物,抑制才能控制其極端,這是五行四時相互制約的道理。
醫生容易犯的錯誤,是不明寒熱。寒熱很容易區分,但寒中有熱,熱中有寒,需要掌握長沙派的精髓。長沙派用藥,寒證用熱藥,熱證用寒藥,或者先寒後熱,或者先熱後寒,或者寒熱並用,精妙入神,好方法都在其中,熟讀思考,自然能領悟。但時代在變遷,讀仲景的書,運用仲景的方法,不必拘泥於仲景的方劑,靈活變通用藥,更為恰當。
醫生容易犯的錯誤,是不明虛實。虛實很容易區分,但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用藥應該按照東垣派(李東垣)的順序。脾胃論中對於內外傷的辨證,補中益氣湯等方劑,對後世有無限的益處。
醫生容易犯的錯誤,是用藥姑息養奸。外邪入侵必須積極治療,痞滿、燥實、病邪堅牢,單靠茶、果、湯、丸藥物是無濟於事的。
醫生容易犯的錯誤,是用藥過於輕微。攻邪而不顧及元氣,如果邪氣驅除了,元氣卻受損,那又有何意義呢?輕劑誤事,峻劑傷人,兩種情況都不可取。
醫生容易犯的錯誤,是缺乏預見性。脈象變化和病情變化非常細微,疾病在尚未成形時就要及時治療,要能明察秋毫才能做到。等到疾病出現了才考慮治療,就已經晚了,能見微知著,防患於未然,才是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