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二十六卷 (6)
第二十六卷 (6)
1. 吐瀉門
小兒吐瀉,不異大人,當於大人門擇治,故不再論。茲採數方,以備不時之急,但審諦寒熱,體認傷積,證明則百投百效矣。
凡吐乳直出而不停留者,古謂之觀乳。但以炒麥芽三錢,橘紅一錢,丁香三分,水煎,服之立止。
凡霍亂吐不止者,用蘆稷米炒黃煎湯,飲之立止。
又方,白扁豆嫩苗,煎湯飲之立止。如無嫩苗時月,即用白扁豆,炒過,煎湯與之,亦安。
二香散,止吐如神。
真藿香(一錢二分),丁香(一錢),白滑石(五錢)
上為末,每服五七分,米飲下。
凡冷吐者,乳不消化,多吐而少出,面白眼慢,神昏,額上汗出。急宜溫中理中湯、參香散。若將傳慢脾者,可用全蠍觀音散。
參香散,治寒吐胃虛,投諸劑不效者。
人參,沉香,丁香,藿香,木香(各等分)
為末,每三五分,米飲調下。
全蠍觀音散,治吐瀉,截風定志,庶免傳變慢驚。
黃耆(炙),人參(各二錢半),木香,炙甘草,蓮肉,扁豆(炒),茯苓,白芷,全蠍,羌活,防風,天麻(各二錢)
上每服三五錢,薑棗煎服。
六神湯,脾胃虛,吐瀉,不進飲食。
黃耆,扁豆,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藿香(各等分)
每三四錢,薑棗煎服。
藿香散,治冷吐瀉,臟腑不調,瀉下青黃,黑白色,或如雞子清,或腹疼微熱。
橘紅,藿香,枳殼,厚朴(制),炙甘草
上為末,每服一錢,米飲下。治瀉,棗湯下。
凡熱吐者,面赤氣粗唇紅,吐出之勢射而遠,乳已化黃色,小水短少。二陳湯加薑汁炒黃連、黃芩、枇杷葉。
《濟生》,竹茹湯,治熱吐口渴煩躁。
橘紅,乾葛,甘草,麥門冬,竹茹,生薑,上水煎服。熱甚者加姜連。
益元散,治熱吐面赤氣粗,小水短少。傷暑作吐尤佳。
滑石(六錢),甘草(一錢)
為末,薑汁調,燈芯湯下。吐甚者,井花水下。
凡食傷而吐者,吐出之物有餿餕氣,眼胞浮,面色黃,足冷肚熱,日輕夜重。麥芽、枳實、青皮、檳榔、厚朴、陳皮之類,消而降之。
【治瀉之劑】
凡冷瀉者,面色青白,小水清,腸鳴漉漉,腹中作疼,口不渴。益黃散、理中湯。挾風邪者,藿香正氣散。挾暑氣者,六和湯。
胃苓湯,治冷瀉,小水不利。
蒼朮,厚朴(薑汁炒),陳皮,炙甘草,白朮,茯苓,豬苓,澤瀉,桂皮
姜三片,水煎服。
凡熱瀉者,面赤唇紅,小水短少,口乾,六一散,燈芯湯調下立止。
清六益元湯,治熱瀉,小水短少,口乾。
白朮(炒),滑石,炙甘草,黃連(酒炒),麥芽(炒),水煎服。
四苓湯,治熱瀉,小水短少,腹中作疼。
白朮(炒),赤茯苓,澤瀉,豬苓,白芍藥(酒炒),酒苓,酒連,水煎服。
凡食傷而瀉者,腹中或疼或脹,噯氣如敗卵。詳其所傷,以對症之劑消而磨之。如傷乳食,以麥芽。糯米食,以酒麴。肉,以山楂。豆腐,以蘿蔔子。豆粉,以杏仁。諸果子,以麝香、肉桂。傷魚,以橄欖。每於理脾中倍加所以之藥為君,則效也。凡諸內傷,初末下膈之時,只宜吐之。
白話文:
吐瀉門
小孩吐瀉和大人一樣,治療方法也相同,因此不再贅述。這裡列舉幾個方子,以備不時之需,但需仔細判斷寒熱虛實,辨明病因,方能藥到病除。
凡是吐奶直接吐出,不留在體內者,古稱「觀乳」。可用炒麥芽三錢、橘紅一錢、丁香三分,水煎服,即可止吐。
凡是霍亂導致不停嘔吐者,可用炒黃的蘆稷米煎湯服用,即可止吐。
另一個方子是,用白扁豆嫩苗煎湯服用,即可止吐。如果沒有嫩苗,就用炒過的白扁豆煎湯服用,也一樣有效。
二香散,止吐效果奇佳:真藿香(一錢二分)、丁香(一錢)、白滑石(五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到七分,用米湯送服。
凡是因寒引起的嘔吐,奶水消化不良,嘔吐多而排泄少,面色蒼白,眼神呆滯,神志不清,額頭出汗,應立即服用溫中理中湯或參香散。如果病情發展緩慢,影響到脾臟,可用全蠍觀音散。
參香散,治療寒邪導致的嘔吐,胃氣虛弱,服用其他藥物無效者:人參、沉香、丁香、藿香、木香(各等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到五分,米湯調服。
全蠍觀音散,治療嘔吐腹瀉,祛風鎮驚,避免病情轉變為驚厥:黃耆(炙)、人參(各二錢半)、木香、炙甘草、蓮肉、扁豆(炒)、茯苓、白芷、全蠍、羌活、防風、天麻(各二錢),每次服用三到五錢,用薑棗水煎服。
六神湯,治療脾胃虛弱,嘔吐腹瀉,不思飲食:黃耆、扁豆、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藿香(各等分),每次服用三到四錢,用薑棗水煎服。
藿香散,治療因寒引起的嘔吐腹瀉,臟腑功能失調,大便呈青黃色、黑色或白色,或像雞蛋清一樣稀薄,或伴有輕微腹痛發熱:橘紅、藿香、枳殼、厚朴(制)、炙甘草,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米湯送服。治療腹瀉,可用大棗湯送服。
凡是因熱引起的嘔吐,面色紅赤,呼吸粗重,嘴唇紅腫,嘔吐物噴射而出,奶水已變黃,小便量少。可用二陳湯加薑汁炒黃連、黃芩、枇杷葉。
《濟生》記載的竹茹湯,治療因熱引起的嘔吐,口渴煩躁:橘紅、乾葛、甘草、麥門冬、竹茹、生薑,水煎服。病情嚴重者,加薑黃連。
益元散,治療因熱引起的嘔吐,面色紅赤,呼吸粗重,小便量少。中暑引起的嘔吐尤其有效:滑石(六錢)、甘草(一錢),研磨成粉末,用薑汁調服,燈芯湯送服。嘔吐嚴重者,用井花水送服。
凡是食物中毒引起的嘔吐,嘔吐物有腐敗食物的氣味,眼瞼浮腫,面色發黃,腳冷肚子熱,白天輕晚上重。可用麥芽、枳實、青皮、檳榔、厚朴、陳皮等藥物,消食導滯。
【治療腹瀉的藥方】
凡是因寒引起的腹瀉,面色青白,小便清澈,腸鳴漉漉,腹部疼痛,口不渴。可用益黃散或理中湯。伴有風邪者,用藿香正氣散。伴有暑邪者,用六和湯。
胃苓湯,治療因寒引起的腹瀉,小便不利:蒼朮、厚朴(薑汁炒)、陳皮、炙甘草、白朮、茯苓、豬苓、澤瀉、桂皮,加三片薑,水煎服。
凡是因熱引起的腹瀉,面色紅赤,嘴唇紅腫,小便量少,口渴,可用六一散,燈芯湯調服,即可止瀉。
清六益元湯,治療因熱引起的腹瀉,小便量少,口渴:白朮(炒)、滑石、炙甘草、黃連(酒炒)、麥芽(炒),水煎服。
四苓湯,治療因熱引起的腹瀉,小便量少,腹部疼痛:白朮(炒)、赤茯苓、澤瀉、豬苓、白芍藥(酒炒),酒制黃連,水煎服。
凡是食物中毒引起的腹瀉,腹部或疼痛或脹滿,噯氣像臭雞蛋一樣。需根據中毒的食物,用相應的藥物消食導滯。例如,傷乳食,用麥芽;傷糯米,用酒麴;傷肉,用山楂;傷豆腐,用蘿蔔子;傷豆粉,用杏仁;傷水果,用麝香、肉桂;傷魚,用橄欖。治療脾胃虛弱的藥方中,應將針對病因的藥物作為君藥,則療效更佳。凡是內傷,初期病邪尚未到達下焦時,宜先催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