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十七卷 (12)

回本書目錄

第十七卷 (12)

1. 當汗而下之成協熱利

當各隨三陽本證,表藥發之,表解下利自愈。若不愈者,方可以利藥治之。

白話文:

「應當根據三陽病症的原本症狀,使用解表藥來治療,當表邪被解除後,腹瀉自然就會好轉。如果病況仍未見好轉,那麼這時才能使用瀉下藥來進行治療。」

2. 太陽一下有八變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不結胸者,此為欲解也。

脈浮者必結胸,脈緊者必咽痛。脈弦者必兩脅拘急,脈細數者頭痛不止,脈緊數者必欲嘔,脈沉緩者協熱利,脈浮滑者必下血。

白話文:

如果太陽病用下方治療後,患者脈象顯現促象,但沒有出現結胸的症狀,這表示病情有好轉的趨勢。

若脈象浮動,後續很可能會出現結胸的狀況;若脈象緊繃,則可能會有咽喉疼痛的情況。若脈象呈弦狀,兩側脅部可能會感到拘束緊繃;若脈象細且數,可能頭痛的症狀不會停止。脈象緊且數,患者可能會有想嘔吐的感覺;若脈象呈現沉而緩,可能會有發熱且伴有腹瀉的症狀。脈象浮且滑,則有可能會出現下血的症狀。

3. 里傳表

太陽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至於大實痛者,胃也,桂枝加大黃湯主之。己傳戊,婦告夫也。所以為里傳表,即名誤下傳也。

白話文:

如果太陽病被錯誤地用下法處理,進而導致腹部脹滿並且時有疼痛的情況,這屬於太陰病。這種情況應使用桂枝加芍藥湯來治療。若是出現嚴重且劇烈的疼痛,那問題就在於胃部,應該使用桂枝加大黃湯來治療。這就像是妻子向丈夫報告病情一樣,由內裡傳到外表的過程,也就是因為錯誤地下法導致病情傳變的情況,因此稱之為「裏傳表」,又叫做「誤下傳」。

4. 三陽三陰辨證用藥治法(彭用光)

太陽無汗,麻黃為最。太陽有汗,桂枝可先。小柴胡為少陽之要領,大柴胡行陽明之秘堅。至三陰則難拘定法,或可溫而或可下。宜數變以曲全生意,或可方而或可圓。

白話文:

在治療太陽病而患者沒有出汗的情況下,使用麻黃是最有效的選擇。若是太陽病而患者有出汗,則應優先考慮使用桂枝。

小柴胡湯是治療少陽病的核心,大柴胡湯則能解決陽明病中的隱藏堅實問題。

然而,對於三陰病症,治療方式則較難有固定的規則,可能需要溫補也可能需要瀉下。治療時應靈活多變,適應病情的各種變化,以保全患者的生命活力,既有可能需要方正的治療方案,也有可能需要柔性的調整。

5. 傷寒表證分別治法以便四時取用

傷寒表證是如何?(左手脈浮緊。)無汗惡寒身熱多,頭項俱疼脈浮取,(輕手之,脈浮大而緊。)施方施劑汗之和。(冬麻黃湯、十神湯,春夏羌活沖和湯。)

白話文:

傷寒的表面症狀是什麼呢?這通常會在左手的脈象上呈現為浮緊。患者多半會出現無汗、感到寒冷、體溫升高、頭部和頸部疼痛等症狀,這些都可以從浮動且大的緊脈中看出(即是輕輕按壓脈搏時,能感受到脈搏浮動且有力)。對於這種情況,治療方式應以發汗及調和為主。(在冬季,可使用麻黃湯或十神湯;而在春夏季,則建議使用羌活沖和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