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二 (1)
卷二 (1)
1. 《病源》
腳氣疼不仁,由風濕毒氣,與血氣相搏,故疼。邪在膚腠,則血氣澀而皮膚厚,搔之如隔衣,故不仁。
腳氣痹攣,風毒搏於經,風濕乘於血,故令攣痹也。
腳氣心腹脹急,風濕毒氣,從腳上入於內,與臟氣相搏,結聚不散,故心腹脹急。
腳氣腫滿,由風濕毒氣搏於腎經,則腎氣不能宣通水液,使傳於小腸,反漬於皮膚,故腫滿也。
腳氣驚悸,由溫濕挾風毒,初客膚腠,後經腑臟,與神氣相搏,則心驚悸也。
腳氣轉筋,《靈樞·四時氣篇》:轉筋於陽,治其陽;轉筋於陰,治其陰。《本輸篇》:轉筋者,立而取之,可令遂已。
白話文:
腳部感到疼痛且失去感覺,這是因為風濕和毒素侵犯身體,與血液和氣相互作用導致的疼痛。當邪氣存在於肌膚之間,會讓血液流通受阻,皮膚變厚,就算抓癢也會有如隔著衣物一般的感覺,所以會失去感覺。
腳部出現痠痛抽搐,是因風毒侵襲經絡,風濕趁機通過血液,因此造成肌肉抽搐和麻木。
腳部和心腹部感到脹痛緊繃,這是因為風濕毒素從腳部進入體內,與臟腑的氣相互作用,形成積聚無法散開,導致心腹部脹痛緊繃。
腳部浮腫,是由於風濕毒素影響到腎經,使得腎臟無法正常調節水分,讓水分傳送到小腸,反而滲透至皮膚,因而產生浮腫。
腳部疾病引起驚恐心悸,是因為溫熱和濕氣夾雜風毒,先影響皮膚,再進一步影響腑臟,與精神氣相互作用,導致心驚膽戰。
腳部抽筋,根據《靈樞·四時氣篇》,如果抽筋出現在陽經,應治療陽經;若出現在陰經,應治療陰經。《本輸篇》指出,對於抽筋的情況,可以站立著進行治療,可以讓抽筋迅速停止。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