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全書》~ 離集 卷六 (23)
離集 卷六 (23)
1. 崩漏
治血崩,棕燒灰一撮,好酒調服。
又方,韭菜根搗汁一小鐘,黃酒一大鐘,和服。
凡血崩,乃經脈錯亂,不循故道,潮溢妄行,一二日不止,便有積瘀之血凝成窠臼,更以藥澀住,轉見增劇,宜先以五積散加防風、荊芥,再少加醋煎,投一二服,次進獨行散,以霹靂酒下。二三服即止,如不止,再以諸止血藥治之。
獨行散,治血崩,五靈脂炒盡煙,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又一方,半生半炒。
按上諸方,宜對症選用。
治婦人五十以上經脈暴行。內經曰,火主速,不可以冷,病治之,如下峻藥即死。只可用黃連解毒湯以清其上,加棕灰、蓮殼灰以滲其下,然後用四物湯涼血和經可也。
一婦人血崩而心痛甚,名曰殺血心痛,由心脾血虛也。若小產,去血過多而心痛甚者亦然,用烏賊魚骨炒為末,醋湯調下收斂之。若瘀血不散,用失笑散行散之;若心血虛弱,用芎歸湯補養之;若鬱結傷血,用歸脾湯調補之。
一婦人血崩,兼心痛三年矣,諸藥不應,每痛甚,虛症悉俱,面色萎黃。余曰:心主血。蓋由去血過多,心無所養,以致作痛,宜用十全大補湯,參、術倍之,三十餘劑稍愈,百餘劑全安。
益胃升陽湯,治婦人經候凝結,黑血成塊,左廂有血瘕,水泄不止,食有時不化,後血塊暴下,並水泄俱作,是前後二陰有形血脫,竭於下。既久,經候猶不調,水泄日三四行,食罷煩心,飲食減少,人形瘦弱。血脫益氣,古聖人之法也,先補胃氣,以助生髮之氣。故曰:陽生陰長。諸藥為之先務也,甘能生血,陽生陰長之理。人身以穀氣為寶,故先以理胃氣為要。
黃耆(蜜炙,一錢半),人參(一錢二分),甘草(炙,一錢),陳皮(一錢),白朮(去蘆炒,二錢),當歸(一錢),柴胡(五分),升麻(五分),神麯(炒,一錢),生黃芩(二分)
上切作一服,水煎服。腹中痛加白芍三分,中桂少許;如渴或口乾加葛根。
按上方,治血崩日久,真氣下陷,宜升提之劑止之。
失笑散(方見產後)四物湯,歸脾湯,十全大補湯俱見補益)黃連解毒湯見傷寒)五積散見中寒)
白話文:
崩漏
治療血崩,將棕櫚燒成灰,取一小撮,用好酒調和後服用。
另一個方法,將韭菜根搗爛取汁,約一小杯,加入黃酒一大杯,混合服用。
凡是血崩,都是因為經脈錯亂,不循正常路徑,像潮水般亂溢而出,如果一兩天都止不住,就會有積存的瘀血凝結成團塊,如果用藥物強行止住,反而會更加嚴重。應該先用五積散加上防風、荊芥,再稍微加點醋一起煎煮,服用一兩劑,然後服用獨行散,用霹靂酒送服。服用二三劑就會停止,如果還不止血,再用其他止血藥治療。
獨行散,治療血崩,將五靈脂炒到冒煙,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調和送服。另一個方法,五靈脂用一半生用,一半炒用。
以上這些方法,應該根據病情對症選用。
治療婦女五十歲以上經血突然大量湧出。內經說,火的特性是快速,不可以受寒,如果用寒涼的藥物治療,就像用猛烈的藥物攻下,會導致死亡。只能用黃連解毒湯來清除上部的熱,加上棕櫚灰、蓮殼灰來滲泄下部的濕熱,然後用四物湯來涼血調和經脈。
有一位婦人血崩並且心痛劇烈,這叫做殺血心痛,是由於心脾血虛引起的。如果是小產後,因為失血過多而心痛劇烈,也是同樣的情況,可以用烏賊魚骨炒後研磨成粉,用醋湯調和服用來收斂止血。如果是有瘀血沒有散開,可以用失笑散來活血散瘀;如果心血虛弱,用芎歸湯來補養心血;如果是因為鬱悶導致傷血,用歸脾湯來調理補益。
有一位婦人血崩,同時伴隨心痛三年了,各種藥物都沒效果,每次疼痛都很嚴重,而且虛弱的症狀全部出現,面色萎黃。我認為:心主管血液,這是由於失血過多,心臟沒有得到濡養,才會導致疼痛,應該用十全大補湯,加倍人參、白朮的用量,服用三十多劑稍微好轉,一百多劑後完全康復。
益胃升陽湯,治療婦女月經凝結,出現黑色的血塊,左邊腹部有血瘕,水樣腹瀉不止,進食後有時消化不良,之後血塊突然大量排出,並且腹瀉也加重,這是因為前後陰部的有形之血大量脫失,導致下部精血耗竭。時間久了,月經仍然不調,每天腹瀉三四次,吃完飯後心煩,飲食減少,身體消瘦。失血後要益氣,這是古代聖賢的方法,要先補益胃氣,來幫助生發之氣。所以說:陽氣生長,陰氣才能滋長。因此補益脾胃是首要任務,甘味可以生血,這是陽氣生長陰氣滋長的道理。人身以穀氣為寶,所以先要調理胃氣。
藥方組成:黃耆(蜜炙,一錢半),人參(一錢二分),甘草(炙,一錢),陳皮(一錢),白朮(去蘆炒,二錢),當歸(一錢),柴胡(五分),升麻(五分),神麯(炒,一錢),生黃芩(二分)。
以上藥材切成一服,用水煎煮後服用。腹中疼痛可以加白芍三分,肉桂少許;如果口渴或口乾可以加葛根。
按這個方子,治療血崩時間久了,真氣下陷的,應該用升提的藥物來止血。
失笑散(藥方見產後篇)四物湯,歸脾湯,十全大補湯都屬於補益的藥方。黃連解毒湯見於傷寒篇,五積散見於中寒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