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濟世全書》~ 巽集 卷五 (29)

回本書目錄

巽集 卷五 (29)

1. 心漏

治心漏方,胸前有孔,常出血水謂之心漏。又治腰痛。

鹿茸(去毛酥炙微黃),大附子(炮去皮臍),鹽花(各等分)

上為細末,煮棗肉為丸,每服三十丸,空心酒送下。有患腰痛服之立愈,而心漏亦止。

白話文:

這是一個治療心漏的處方,心漏是指胸口有個洞口,經常會滲出血液和水液的病症。同時也能治療腰痛。

所需藥材有:鹿角霜(去掉毛後用酥油微烤至淡黃色)、大附子(炮製後去掉外皮及中心點)、鹽花(以上三種藥材份量相等)。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再用煮熟的棗肉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三十粒,空腹時以酒吞服。有腰痛的患者服用後能立即緩解,而且心漏的狀況也會停止。

2. 心痛(即胃脘痛)

胃脘痛,雖不食不妨,治而痛止,不宜即食,食即腹痛。若痛甚,手足青過節,名真心痛,旦發夕死,夕發旦死,非藥可療也。

經曰: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夫胃脘,心、脾虛者,或因身受寒邪,口食冷物,內有鬱熱,素有頑痰死血,或因惱怒氣滯,蟲動作痛種種不同。若不分而治之,何能愈乎?予曰:是寒則溫之,是熱則清之,是痰則化之,是血則散之,是氣則順之,是蟲則殺之,庶乎臨症不眩惑也矣。一心腹痛,痛不得息,脈細小遲者生,堅大疾者死。

止痛捷法(主方),治心痛,即胃脘痛,多因氣鬱日久,蘊積成熱而作痛也。

山梔仁(炒黑,二錢五分),川芎(一錢),蒼朮(米泔浸炒,七分),陳皮(五分),枳殼(去穰麩炒,一錢),黃連(炒,七分),乾薑(炒黑,五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熱服,服後戒飲食大半日。或加香附一錢亦可。

清郁散,治胃中有伏火,膈上有稠痰,胃口作痛,及噁心嘔吐清水,吐酸煩悶。

蒼朮(米泔浸炒),陳皮,半夏(香油炒),茯苓,白朮(去蘆土炒),黃連(姜炒),香附(炒),梔子(姜炒,各一錢),川芎(六分),乾薑(炒黑,五分),甘草(四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溫服。一方加神麯炒八分,藿香八分,砂仁四分。

按上方,治胃脘鬱熱刺痛殊效。

加減小柴胡湯,治實熱湊上,心腹刺痛,或發熱不止。

柴胡(二錢),黃芩(一錢五分),半夏(一錢五分),枳殼(麩炒,二錢),赤芍(二錢),山梔子(去殼,半生半炒,四錢)

上銼,生薑煎服。有塊加莪朮,有熱加黃連。

黃連六一湯,治胃脘當心而痛,或嘔吐不已,漸成反胃,皆因多食煎炒,或燒餅、炒米、蒸麵之類,以致熱鬱,故作痛也。

黃連(六錢),甘草(炙,一錢)

上銼作一服,水一鍾,煎七分,去渣溫服。

連附六一湯,治胃脘痛甚,諸藥不效者。

黃連(六錢),大附子(炮去皮臍,一錢)

上銼作一服,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稍熱服。

治心氣痛及胃脘諸痛。

服梔子(去殼,二十枚,薑汁炒),撫芎(二錢),香附子(童便炒,二錢)

上銼,水煎三滾,入薑汁五匙於內,再煎一滾,去渣,入百草霜四匙,調和服之。

一胃氣痛,心神慌亂。

黃連(姜炒倍),梔子(炒黑倍),茯苓,茯神(二味減半)

上銼,水煎溫服,立止。

一人胃脘、心氣作痛,內有積熱,手不敢揉者。

酒餅(炒),梔子(炒黑),石膏(煅)

上各三錢,水煎,一服立止。

一胃脘痛,內有積熱,脈洪大急數。

梔子(略炒),大黃(略煨),滑石(生,各二錢),木香(五分)

上共為末,合一處攪勻,每服三錢,薑湯調服。或吐或瀉,立止。

白話文:

心痛(即胃脘痛)

胃脘痛,即使不吃東西也照樣痛。治療後疼痛停止,不宜馬上吃東西,吃了就會肚子痛。如果疼痛劇烈,手腳發青,超過關節處,叫做真心痛,早晨發病晚上就會死,晚上發病早晨就會死,不是藥物可以治療的。

古書上說:疼痛是因為不通暢,通暢了就不痛了。胃脘痛的原因,有心脾虛弱的,或者因為身體受寒邪侵襲、吃冷東西、體內有鬱熱、本來就有頑固的痰濕和瘀血、或者因為惱怒導致氣機阻滯、蟲子作祟等等,各種原因都不一樣。如果不能區分病因而治療,怎麼能治好呢?我的看法是:如果是寒邪引起的,就用溫熱的方法治療;如果是熱邪引起的,就用清熱的方法治療;如果是痰引起的,就化痰;如果是血瘀引起的,就活血散瘀;如果是氣滯引起的,就理氣順氣;如果是蟲引起的,就殺蟲,這樣才能在臨床上不至於迷惑不解。一個人肚子痛,痛得喘不過氣,脈象細小遲緩的能活,脈象強勁有力很快的則會死。

止痛捷法(主方)

治療心痛,也就是胃脘痛,大多是因為氣鬱日久,積聚成熱而引起的疼痛。

山梔仁(炒黑,2.5錢)、川芎(1錢)、蒼朮(米泔水浸泡後炒,0.7錢)、陳皮(0.5錢)、枳殼(去瓤麩炒,1錢)、黃連(炒,0.7錢)、乾薑(炒黑,0.5錢)、甘草(0.3錢)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煎一劑,加生薑三片,水煎熱服,服藥後戒絕飲食半天。或者可以加香附1錢。

清郁散

治療胃中有伏火(胃火),膈上有稠痰,胃部疼痛,以及噁心嘔吐清水、吐酸、煩悶。

蒼朮(米泔水浸泡後炒)、陳皮、半夏(香油炒)、茯苓、白朮(去蘆頭土炒)、黃連(薑汁炒)、香附(炒)、梔子(薑汁炒,各1錢)、川芎(0.6錢)、乾薑(炒黑,0.5錢)、甘草(0.4錢)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加生薑三片,水煎溫服。另一方劑中,加神麴炒0.8錢,藿香0.8錢,砂仁0.4錢。

按上方治療胃脘鬱熱刺痛,療效顯著。

加減小柴胡湯

治療實熱上攻,心腹刺痛,或者發熱不止。

柴胡(2錢)、黃芩(1.5錢)、半夏(1.5錢)、枳殼(麩炒,2錢)、赤芍(2錢)、山梔子(去殼,半生半炒,4錢)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加生薑水煎服。如果有腫塊,加莪朮;如果有熱象,加黃連。

黃連六一湯

治療胃脘部正中疼痛,或者嘔吐不止,逐漸發展成反胃,都是因為經常食用煎炒的食物,或者燒餅、炒米、蒸麵之類的食物,導致熱鬱,所以疼痛。

黃連(6錢)、甘草(炙,1錢)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一劑用一碗水煎成七分,去渣溫服。

連附六一湯

治療胃脘疼痛劇烈,其他藥物無效者。

黃連(6錢)、大附子(炮製去皮臍,1錢)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稍熱服。

治療心氣痛及胃脘各種疼痛

梔子(去殼,20枚,薑汁炒)、川芎(2錢)、香附子(童便炒,2錢)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水煎三次,加入薑汁五匙,再煎一次,去渣,加入百草霜四匙,調勻服用。

胃氣痛,心神慌亂

黃連(薑汁炒,加倍)、梔子(炒黑,加倍)、茯苓、茯神(二味減半)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水煎溫服,立即止痛。

胃脘、心氣疼痛,內有積熱,不敢用手揉按

酒餅(炒)、梔子(炒黑)、石膏(煅燒)

以上藥材各3錢,水煎,一劑即可止痛。

胃脘痛,內有積熱,脈洪大急數

梔子(略炒)、大黃(略煨)、滑石(生,各2錢)、木香(0.5錢)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3錢,薑湯送服。或吐或瀉,立即止痛。

(備註:文中錢為古代重量單位,非現代貨幣單位。方劑僅供參考,切勿自行使用,需經中醫師診斷後再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