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全書》~ 巽集 卷五 (20)
巽集 卷五 (20)
1. 牙齒
夫牙齒,乃骨之餘氣,呼吸之門戶也。精氣強則齒自堅,衰則齒自落,而手陽明之脈入於齒,灌注於牙,倘寒熱之氣鬱滯於心,則齒為之病也。
牙痛有四:熱,冷,風,蟲也。熱者怕冷水;冷者怕熱湯,不怕冷;熱即是風牙;有蟲竅者,即是蟲牙。用藥之法:熱用牙硝、鬱金、雄黃、荊芥;冷用乾薑、蓽撥、細辛;風用皂角、殭蠶、蜂房、川烏、草烏;蟲用雄黃、石灰、砂糖。牙齦生蟲,乃陽明胃上濕熱甚而生也。
加味清胃散(主方),治牙齒腫痛之總司也。專治胃火血燥,唇裂或為繭唇,或牙齦潰爛作痛。
軟石膏,生地黃,牡丹皮,當歸尾,黃連,升麻,防風,荊芥(各等分)
上銼,水煎頻頻噙咽。齒齦浮腫,痛不可忍,胃中有濕熱,故爾加梔子、玄參。
秘方,治牙齒痛,百藥不效。
家園生地黃(二錢),鮮赤芍(八分),牡丹皮(八分),白桔梗(八分),黑玄參(八分),連翹(八分),川黃連(一錢),石膏(一錢),川升麻(一錢),甘草(一分半),白竹茹(五分)
上銼,水煎食遠服。
清火祛風散,治牙痛並牙齦腫緊,難以開口,立效。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連翹,金銀花,羌活,獨活,白蒺藜,甘草
上銼,水煎頻頻溫服。
按上方,治牙痛屬胃火、風熱有餘者,宜服。
保牙散,黃左泉傳,治熱、冷、風、蟲牙痛,腫不可忍進,皆治如神。
石膏(一兩),川烏(三錢),草烏(三錢),花椒(三錢)
上為末,擦牙漱口吐之。
清胃補中湯,治虛弱之人牙齒痛不可忍者。
黃耆(蜜水炒,一錢),人參(五分),白朮(去蘆,七分),當歸(酒洗,一錢),升麻(二錢),柴胡(七分),黃連(一錢),牡丹皮(一錢),生地黃(二錢),陳皮(七分),甘草(三分)
上銼,水煎溫服。
按上方,治內傷元氣牙痛之劑。
八味丸(方見補益),治腎氣虛寒,牙齒作痛,面色黧黑,精神憔悴,瘦怯,腳膝無力,飲食少思,或痰氣上升,小便頻數,齒不堅固,或口舌糜爛,畏飲冷水。經云:腎衰則齒豁,精固則齒堅。
按上方,治下元虛寒牙痛之劑。
甘露飲子,治男婦胃中客熱口氣,齒齦腫悶宣露,心中多煩,飢不欲食,喜眠睡及喉中有瘡,口瘡腫痛赤爛。
天門冬,麥門冬,生地黃,熟地黃,黃芩,枳殼,茵陳,石斛,枇杷葉,甘草(各等分)
上銼,水煎食遠服。血齒痛加升麻。一方加烏犀角,其效如神。
按上方,治齒齦宣露,出血腫悶,煎藥漱之,冷熱皆可。
治齒齦宣露,每旦捻鹽納口中,以熱水含漱齒百遍,不過五日,齒即牢密。
牙宣膏,治牙齒動搖不牢,疼痛不止,齦肉出血。
麝香(一字),白龍骨(二錢半),官粉(二錢半,另研)
白話文:
牙齒是骨骼的精氣所化生,也是呼吸的門戶。精氣旺盛,牙齒自然堅固;精氣衰弱,牙齒就會鬆動脫落。手陽明經脈循行於牙齒,灌注牙齒,如果寒熱之氣鬱結於心臟,就會導致牙齒疾病。
牙痛分四種:熱痛、冷痛、風痛、蟲痛。熱痛怕冷水;冷痛怕熱湯,不怕冷水;熱痛也屬於風痛;有蟲蛀的牙齒就是蟲痛。治療方法:熱痛用牙硝、鬱金、雄黃、荊芥;冷痛用乾薑、蓽撥、細辛;風痛用皂角、殭蠶、蜂房、川烏、草烏;蟲痛用雄黃、石灰、砂糖。牙齦生蟲,是因為胃陽明經的濕熱過盛引起的。
加味清胃散是治療牙齒腫痛的常用方劑,主治胃火血燥引起的唇裂、牙齦潰爛疼痛等症狀。藥物組成:軟石膏、生地黃、牡丹皮、當歸尾、黃連、升麻、防風、荊芥(各等分),水煎後頻頻含漱。若齒齦腫痛劇烈,胃中有濕熱,可加梔子、玄參。
有一個秘方,專治其他藥物都無效的牙痛。藥物組成:家種生地黃、鮮赤芍、牡丹皮、白桔梗、黑玄參、連翹、川黃連、石膏、川升麻、甘草、白竹茹,水煎服。
清火祛風散,治療牙痛、牙齦腫脹疼痛,張口困難,療效迅速。藥物組成:黃連、黃芩、黃柏、梔子、連翹、金銀花、羌活、獨活、白蒺藜、甘草,水煎後溫服。此方適用於胃火、風熱過盛引起的牙痛。
保牙散,是黃左泉傳下來的方劑,治療熱痛、冷痛、風痛、蟲痛,以及牙齒腫痛劇烈等症狀,效果神奇。藥物組成:石膏、川烏、草烏、花椒,研成粉末,擦牙漱口後吐出。
清胃補中湯,治療體虛者牙痛劇烈。藥物組成:黃耆、人參、白朮、當歸、升麻、柴胡、黃連、牡丹皮、生地黃、陳皮、甘草,水煎溫服。此方治療因內傷元氣引起的牙痛。
八味丸(方劑詳見補益篇),治療腎氣虛寒引起的牙痛,伴有面色晦暗、精神萎靡、消瘦、腿腳無力、食慾不振、痰多、小便頻數、牙齒鬆動、口舌潰爛、怕喝冷水等症狀。腎氣衰弱則牙齒鬆動,腎精充足則牙齒堅固。此方治療下元虛寒引起的牙痛。
甘露飲子,治療男女胃中積熱、口氣不佳、牙齦腫脹疼痛、心煩、食慾不振、嗜睡、喉嚨或口腔潰瘍等症狀。藥物組成:天門冬、麥門冬、生地黃、熟地黃、黃芩、枳殼、茵陳、石斛、枇杷葉、甘草,水煎服。血性牙痛可加升麻,也可加犀角,效果神奇。此方治療牙齦腫脹出血,煎藥含漱,冷熱痛症皆可使用。
另有治療牙齦腫脹的方法:每天早晨用鹽搓牙齒,用熱水漱口一百遍,五天內牙齒就會穩固。
牙宣膏,治療牙齒鬆動疼痛,牙齦出血。藥物組成:麝香、白龍骨、官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