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濟世全書》~ 震集 卷四 (25)

回本書目錄

震集 卷四 (25)

1. 吐血

定心湯,治吐血,咳嗽上喘,心慌神亂,脈洪數。

用生地黃搗汁半鍾,童便半鍾,二味合和,重湯煮二沸,溫服立效。

人參湯,有人忽然吐血、下血,其症皆因內損或因酒色勞損,或心肺脈破,血氣妄行,血如湧泉,口鼻俱出,須臾不救。

用側柏葉(蒸,焙),人參(各一兩,焙乾)

二味為末,每服二錢,飛羅面二錢,新汲水調如稀糊,服之神效。

獨參湯,治一切失血,惡寒發熱,作渴煩躁,或口噤痰鳴,自汗盜汗,或氣虛脈沉,手足逆冷。蓋血生於氣,故血脫補氣,陽生陰長之理也。見補益。

若大吐血,毋以脈論,當急用獨參湯救之。若潮熱,咳嗽,脈數,乃元氣虛弱,假熱之脈,尤當用人參溫補,此等證候,無不由脾胃先損,故脈洪大。察其有胃氣,能受補則可救,苟用寒涼止血之藥復傷脾胃,返不能攝血歸源,是速其危也。

治吐血成鬥,命在須臾。

貫眾(為末,二錢),血餘(燒灰,五分),側柏葉(搗汁,一碗)

上三味放一大碗內,重湯煮一炷香取出,待溫入童便一小鐘,黃酒少許,頻頻溫服,立止。

秘方,止血嗽,用柿餅一個,切開摻青黛末炙,食之立效。

治吐血,用藕切片,蜜蒸爛食之。

治先吐紅後見痰嗽,此陰虛火動,痰不下降。

當歸,川芎,芍藥,生地(各一錢五分),山梔(炒),貝母,天花粉(各一錢),牡丹皮(八分),麥門冬(八分)

上銼,水煎,臨服,入童便少許服。

治先痰嗽後見吐紅,是痰積熱。

知母,貝母,瓜蔞仁,生地黃,芍藥(各一錢),山梔(炒,一錢二分),天花粉(一錢半),麥門冬(一錢)

上銼,水煎通口服。

清火涼血湯,治吐血,一服立已。

當歸尾(酒洗,一錢),川芎(五分),赤芍(酒洗,一錢),生地黃(酒洗,一錢),熟地黃(五分),百合(一錢),貝母(一錢),梔子(炒黑,一錢),牡丹皮(七分),桃仁(去皮尖,五分),麥門冬(一錢),蒲黃(炒,黑,七分),陳膠(炒,五分)

上銼,加生薑皮一片,水煎服。

白話文:

定心湯,治療吐血,伴隨咳嗽氣喘,心慌意亂,脈搏洪大且快速的症狀。 用新鮮生地黃搗汁半杯,加上童子尿半杯,將兩者混合,隔水加熱煮沸兩次,溫熱服用,效果快速。

人參湯,有人突然吐血或便血,這些症狀多因身體內部損傷,或因飲酒過度、性生活過勞,或心肺血管破裂導致血氣逆行,血如泉湧,從口鼻同時流出,很快就會危及生命。 用側柏葉(蒸過再烘乾),人參(各一兩,烘乾),將兩味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二錢炒過的麵粉,用新汲取的清水調成稀糊狀服用,效果神奇。

獨參湯,治療各種失血症狀,伴隨怕冷發熱、口渴煩躁,或者牙關緊閉、痰鳴,自汗盜汗,或是氣虛脈沉、手腳冰冷等狀況。因為血是由氣所生,所以失血要補氣,是陽氣上升陰氣滋長的道理。具體可參考補益相關內容。 如果大量吐血,不要過度關注脈象,應立即用獨參湯救治。若出現潮熱、咳嗽、脈搏快速,這是元氣虛弱,虛假的熱象,更應該用人參溫補。這些症狀通常都是脾胃先受損導致,所以脈搏才會洪大。要觀察病人是否有胃氣,能接受補藥就還有救,如果用寒涼的止血藥反而會傷害脾胃,反而不能使血回歸正常,會加速病情惡化。

治療吐血量大如斗,生命危在旦夕的情況。 用貫眾(磨成粉末,二錢),血餘炭(燒成灰,五分),側柏葉(搗汁,一碗)。 將以上三味藥材放入大碗中,隔水加熱煮一炷香的時間後取出,待溫熱時加入少量童子尿,再加入少許黃酒,頻繁溫服,能立即止血。

秘方,止血嗽,用一個柿餅,切開後摻入青黛粉,烤過後吃下,效果快速。 治療吐血,用藕切片,用蜂蜜蒸爛後吃下。

治療先吐紅血,後出現痰嗽,這是陰虛火旺,痰液不能下降導致的。 用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黃(各一錢五分),炒山梔子、貝母、天花粉(各一錢),牡丹皮(八分),麥門冬(八分)。將上述藥材切碎,用水煎煮,臨服時加入少許童子尿一起服用。

治療先痰嗽,後出現吐紅血,這是痰液積聚生熱導致的。 用知母、貝母、瓜蔞仁、生地黃、芍藥(各一錢),炒山梔子(一錢二分),天花粉(一錢半),麥門冬(一錢)。將上述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後服用。

清火涼血湯,治療吐血,服用一次就能見效。 用酒洗過的當歸尾(一錢),川芎(五分),酒洗過的赤芍(一錢),酒洗過的生地黃(一錢),熟地黃(五分),百合(一錢),貝母(一錢),炒黑的梔子(一錢),牡丹皮(七分),去皮尖的桃仁(五分),麥門冬(一錢),炒黑的蒲黃(七分),炒過的陳阿膠(五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一片生薑皮,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