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雲林神彀》~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諸熱

小兒驗諸熱症:

驚熱恍惚頻頻叫,風熱汗出通身熱,積熱頰赤口生瘡,潮熱有時發又歇,餘熱寒邪未盡除,壯熱一向發不歇,癖熱飲水嗽多痰,發如瘧狀為寒熱,骨蒸盜汗熱因疳,心躁不安不煩熱,夜熱暮發早又停,食熱肚皆先發熱,虛熱困倦氣力衰,客熱來去無時節,血熱發在辰巳時,耳鼻尖冷乃瘡熱,諸熱得之各有歸,好隨輕重為調攝。

小兒諸熱,蘊積熱毒,先宜清解,後分虛實。

大連翹飲,用防風,歸芍車前滑草通,瞿麥荊芥牛蒡子,蟬蛻柴胡梔子同。(十四味)

五福化毒,烏犀角,粉草朴硝三錢佐,生地赤茯牛蒡子,連翹玄參五錢銼,青黛二錢末蜜丸,薄荷湯化一丸藥。(九味)

白話文:

[各種發熱症狀]

小兒出現各種發熱症狀的判斷:

  1. 如果孩子表現出驚嚇、精神恍惚並頻繁哭鬧,這可能是驚熱。
  2. 若全身出汗且體溫高,則可能為風熱。
  3. 當孩子面頰泛紅、口腔內長瘡,此為積熱。
  4. 體溫有時高有時正常,此為潮熱。
  5. 若孩子體溫高且伴隨畏寒,可能是體內的寒邪未完全清除,即餘熱。
  6. 體溫一直高燒不退,這稱為壯熱。
  7. 若孩子常喝水,且咳嗽有痰,可能是癖熱。
  8. 發熱如瘧疾般,間歇性,稱為寒熱。
  9. 伴有盜汗,且熱度由消化系統引起,這為骨蒸熱。
  10. 若孩子心煩意亂,但並非因為發熱導致,這為心躁不安。
  11. 只在夜晚發熱,至早晨又停止,為夜熱。
  12. 吃飯後肚子開始發熱,此為食熱。
  13. 身體虛弱,精神疲憊,這是虛熱。
  14. 發熱時來時去,沒有固定時間,這稱為客熱。
  15. 在上午特定時段發熱,可能是血熱。
  16. 若耳鼻尖冰冷,且伴有皮膚問題,這可能是瘡熱。

每種熱症都有其原因,應根據病情輕重,進行相應的調理。

小兒出現各種熱症,多由熱毒在體內積聚所致,治療上應先清熱解毒,再辨別是虛熱還是實熱。

大連翹飲的配方:防風、當歸、白芍、車前子、滑石、甘草、瞿麥、荊芥、牛蒡子、蟬蛻、柴胡、梔子(共十四種成分)。

五福化毒丹的配方:犀角粉、甘草、芒硝、生地、赤茯苓、牛蒡子、連翹、玄參、青黛(共九種成分),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與蜂蜜混合製成藥丸,服用時用薄荷湯化開藥丸。

2. 感冒

小兒感冒,風寒鼻塞,痰嗽喘熱,發表解厄。

參蘇飲(方見咳門)

羌活膏,用獨活參,麻梗芎前各五錢,薄甘地骨三錢入,蜜丸彈子用姜研。(十味)

牛黃抱龍丸(治小兒傷風感冒,發熱,昏睡,痰嗽,喘急。方見急驚)

白話文:

[感冒]

如果小孩感冒了,出現風寒導致的鼻塞,咳嗽有痰,呼吸喘促且身體發熱,我們要幫助他排解體內的邪氣。

可以使用「參蘇飲」,這個藥方在咳嗽治療的部分有詳細說明。

還有一個藥方叫做「羌活膏」,配方包含羌活、獨活、人參、麻黃、桔梗、川芎、前胡各五錢,還有薄荷、甘草、地骨皮則是三錢,最後加入蜂蜜搓成丸狀,大小如彈珠,服用時搭配薑汁一起研磨食用。(總共十種材料)

「牛黃抱龍丸」適用於小孩因為受風著涼而感冒,症狀包含發燒、精神不振、昏睡、咳嗽有痰以及呼吸急促。此藥方在急驚風治療的部分也有詳細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