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醫宗必讀》~ 卷之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7)

1. 惡風

密室無風,不惡。

太陽惡風,無汗而喘,麻黃湯。有汗,桂枝湯。吐下後不解,表裡俱熱,時時惡風,燥渴而煩,白虎加人參湯。汗多亡陽,惡風者,桂附湯。

白話文:

[對於風邪的反應]

如果在完全密封無風的房間內,就不會對風有不良反應。

若是受到太陽風邪影響,出現無汗且呼吸急促的症狀,應該使用麻黃湯。如果有出汗的現象,則適用桂枝湯。若是在嘔吐或腹瀉後,病情仍未好轉,且出現體內外皆熱,頻頻對風有不良反應,口乾舌燥並伴有煩躁,應服用白虎加人參湯。倘若是因大量出汗導致陽氣流失,對風有不良反應的,應該用桂附湯。

以上皆為古代醫學觀點下的治療方式。

2. 自汗

惡風寒者,桂枝湯。惡寒自汗,表虛也,小建中湯,或黃耆建中湯,自汗不惡風寒,表證罷,里證實也,承氣湯。汗多小便利,必津液竭,大便雖硬,不可攻,宜蜜導。用蜜於銅器中,微火煎,稍凝,攪之,勿令焦,皂角末少許和之,乘熱捻作棗子樣,冷內穀道中,欲大便即去之。自汗而渴,小便難,五苓散。

汗多不止,曰亡陽,桂枝附子湯。外用白朮、藁本、川芎、白芷各一兩,牡蠣粉二兩,細末,紗囊,周身撲之。

白話文:

[自發性出汗]

對於畏風怕冷的人,可以使用桂枝湯來治療。

若出現畏寒且自發性出汗,這是身體表面防禦力虛弱的現象,可以服用小建中湯,或者黃耆建中湯。如果自發性出汗但不畏風怕冷,這表示表面病狀已經消失,而內部病狀正在顯現,應該使用承氣湯。

大量出汗且尿量頻繁,代表身體津液已經枯竭,即使大便較硬,也不應強行通便,適合使用蜂蜜導引法。具體做法為:將蜂蜜放入銅鍋中,用小火慢慢熬煮,待其稍微凝固時,不斷攪拌,避免燒焦,再加入少量皁角粉混合,趁熱捏成棗子形狀,待冷卻後塞入肛門中,當想要排便時即可取出。

自發性出汗且口渴,小便困難,可用五苓散來治療。

大量出汗無法停止,被稱為「亡陽」,可使用桂枝附子湯。外用藥方則為:白朮、藁本、川芎、白芷各一兩,加上牡蠣粉二兩,研磨成細末,裝在紗布袋中,全身均可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