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三 (1)
卷三 (1)
1. 述古變證治法
立齋曰:一身起疙瘩,搔破膿水淋漓,若寒熱往來者,肝經氣血虛而有火也,用八珍加丹皮、柴胡。有火當用清火涼血為要,參、耆、術未為要藥。○寒熱內熱者,血氣弱而虛熱也,八珍倍加參、術。內熱而倍加參、術,反助其熱。○若惡寒形寒者,陽氣虛寒也,用十全大補湯。
惡寒形寒,未可竟為陽氣虛寒,尚要審其飲食、起居。○若面部抓之麻木,氣血不能上榮也,補中益氣湯。補中益氣非治麻木之藥。○若痿弱筋攣者,血氣不能滋養也,補中益氣佐以六味地黃丸。痿弱筋攣者,陰血不能榮養也,亦非補中益氣所能治。○薛立齋治病,不論氣血寒熱,惟以補中益氣為常套,亦執板,無治法之處。
一、遍身疙瘩,或癮疹搔癢,此風熱傷血,用羌活當歸散。氣虛者,佐以補中益氣加山梔、鉤藤;血虛者,佐以加味逍遙散加鉤藤。疙瘩癮疹搔癢,既云風熱傷血,當用涼血清火等藥,豈有氣虛而用補中益氣之理?既云血虛,當用四物加丹皮之類。
白話文:
立齋說:全身長出疹塊,抓破後膿水流淌,如果伴隨冷熱交替的症狀,這表明肝經的氣血兩虛且有火熱,可用八珍湯加上丹皮和柴胡治療。有火熱的情況下,清火涼血是首要的,人參、黃耆、白朮未必是最關鍵的藥物。
對於有冷熱交錯且內部發熱的狀況,這是血氣衰弱導致的虛熱,可用八珍湯大幅增加人參和白朮的用量。但內部發熱時大幅增加人參和白朮,反而可能助長熱象。
如果出現畏寒且身體感覺寒冷,這是陽氣虛弱和寒冷的表現,可使用十全大補湯。
畏寒且身體感覺寒冷,不能立即斷定為陽氣虛弱和寒冷,還需進一步考慮飲食和生活習慣。
如果臉部抓撓後感到麻木,這是氣血無法向上滋養的表現,可用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並非專門治療麻木的藥方。
如果出現肢體萎縮和肌肉抽搐,這是血氣無法滋養的結果,可用補中益氣湯配合六味地黃丸治療。肢體萎縮和肌肉抽搐,是因為陰血無法滋養所致,單純的補中益氣湯未必能有效治療。
薛立齋在治病時,不論病情是氣血問題還是寒熱問題,總是習慣性地使用補中益氣湯,這種做法有些刻板,缺乏靈活的治療方法。
全身長滿疹塊,或有皮膚癢疹,這是風熱損傷血液的表現,可用羌活當歸散。如果氣虛,則在補中益氣湯中加入山梔子和鉤藤;如果是血虛,則用加味逍遙散加上鉤藤。對於疹塊癢疹的治療,既然已判斷是風熱損傷血液,應該使用清熱涼血的藥物,怎麼可能氣虛就使用補中益氣湯呢?既然判斷是血虛,應該使用四物湯加上丹皮這類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