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發揮》~ 卷二 (1)
卷二 (1)
1. 論證
腰痛證,舊有五辨,一曰陽虛不足,少陰腎衰。亦有陰虛不足者。
白話文:
在討論腰痛的各種情況時,過去常有五種類別的區分方式。其中一種是因為身體的陽氣不足,導致位於下焦的腎臟功能減弱。此外,也有因身體陰氣不足而引起的腰痛情況。
2. 論治
凡積而漸至者,皆不足;暴而痛甚者,多有餘。內傷稟賦者,皆不足;外感邪實者,多有餘。非本元有餘,乃邪氣盛也。
白話文:
在治療的討論上,凡是那些慢慢累積而成的病狀,通常都是體內能量或正氣不足的表現;而突然發生且疼痛劇烈的病症,大多是因為體內有多餘的熱氣或是邪氣。
如果是因內在體質或先天稟賦導致的疾病,一般來說都是屬於能量不足的情況;但若是由外界感染或邪氣入侵所引發的疾病,則多數是因為體內有多餘的邪氣。這並不表示身體本身的能量過剩,而是因為邪氣或異常的能量過於旺盛所致。
3. 頭痛
4. 論治
一、外感頭痛,自有表證可察。蓋其身必寒熱,脈必緊數,或多清涕,或兼咳嗽,或脊背痠痛,或兼項強,是皆寒邪在經而然,散去寒邪,其痛自止,如川芎、細辛、蔓荊、柴胡之類,皆最宜也。頭痛屬外感,看在何經而用何藥,如太陽膀胱寒邪所侵,當用羌活、防風、蘇葉,至於柴胡,只屬少陽,白芷屬陽明,川芎、細辛屬厥陰,不明經絡,胡亂用藥,失之多矣。
其或頭腦振振痛而兼脹,而絕無表邪者,必火邪也。欲治陽明之火,無如白虎加澤瀉、木通、生地、麥冬之類。此等之藥,與陽明何涉?用藥之理,尚未明白。但治火之法,不宜佐以升散,蓋外邪之火,可散而去,內郁之火,得升而愈熾矣。《內經》云:火鬱則發之,此句將何著落?惟以清涼疏泄為妙。
一、陽虛頭痛,即氣虛之屬也。竟言氣虛可也。
一、痰厥頭痛,方書皆有此名,然以餘論之,則必別有所因,但以頭痛而兼痰者有之,未必因痰頭痛也,因痰而頭痛,名痰厥頭痛,半夏白朮天麻湯主之。東垣云: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療。景岳每言痰不自生,必因病而生痰,故有未必因痰之說。此則不得不兼痰治之,宜和胃飲、平胃散。非治痰之方。
白話文:
[治療討論]
首先,對於由外界感染導致的頭痛,我們可以觀察到一些表面症狀。患者可能會有發冷或發熱的情況,脈搏可能加快或節奏異常,也可能會流鼻涕,咳嗽,背部痠痛,或是脖子僵硬,這些都是因為寒邪入侵身體的表現。只要驅除寒邪,頭痛自然就會消失。如川芎、細辛、蔓荊子、柴胡等藥物,都非常適合這種情況。頭痛如果是因外界感染,應根據不同的經絡選擇適當的藥物。例如,如果寒邪侵入膀胱經,應使用羌活、防風、蘇葉;柴胡屬於少陽經,白芷對應陽明經,川芎和細辛則對應厥陰經。如果不瞭解經絡理論,隨意用藥,往往會造成失誤。
其次,如果頭部劇烈疼痛且伴有脹痛,但沒有表面的感染症狀,那可能是火邪所致。要治療陽明經的火邪,可以使用白虎湯加上澤瀉、木通、生地、麥冬等藥物。這些藥物與陽明經有什麼關係呢?這涉及到用藥的原則,尚需進一步理解。然而,治療火邪的方法,通常不建議使用能提升或擴散的藥物。因為外界的火邪,可以用散發的方式去除,但是內部鬱積的火邪,一旦提升反而會更熾烈。《內經》提到:“火鬱則發之”,這句話該如何解釋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清涼和疏泄的藥物。
再者,陽氣虛弱導致的頭痛,實際上就是氣虛的一種表現。可以簡化地稱之為氣虛。
最後,痰厥導致的頭痛,醫書上都有相關記載。然而,從我的觀點來看,這類頭痛必定另有原因。雖然有些頭痛的患者會伴有痰多的情況,但並非一定是痰導致的頭痛。如果確實是由痰導致的頭痛,才會被稱為“痰厥頭痛”。治療這種頭痛,可以使用半夏白朮天麻湯。李東垣認為,治療痰厥頭痛,非半夏莫屬。張景嶽曾指出,痰並非自行產生,必定是疾病導致的,因此他認為頭痛未必是由痰引起的。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仍需同時治療痰多的情況,可以使用和胃飲或平胃散,但這些並不是專門治療痰的處方。
5. 眼目
6. 論證
至於目黃一證,尤宜辨其虛實,不可謂黃者必由熱也。實熱之黃,如造麴者然,此以濕熱內蓄,鬱蒸而成,熱去則黃退,非清利不可。若虛寒之黃,則猶草木之凋,此以元陽日剝,津液消索而然。腎虛精衰,非元陽日剝。
白話文:
在討論到眼睛發黃這種症狀時,我們更應該區分清楚是屬於實證還是虛證,不能一概而論認為黃疸都是因為體內有熱造成的。如果是由實證熱氣導致的眼睛發黃,就像製麴過程中產生的顏色,這是由於濕熱在體內積聚,經過悶熱蒸騰而形成,一旦熱氣消除,黃疸就會消退,這種情況下必須用清熱利濕的方法來治療。
然而,如果是因虛寒導致的眼睛發黃,就好比草木枯萎的情況,這是因為體內的元陽(基礎的生命能量)逐漸流失,身體的津液也在減少所導致的結果。像腎虛和精氣衰退,這些並不是因為元陽逐漸被剝奪所致。
7. 述古
其有熱淚交流,兩瞼赤痛,乃肝之熱極;迎風有淚,為腎虛客熱,涼肝瀉腎,必得其宜。至於五臟,各以類推。虛則生寒,實則生熱,補瀉之用,須在參詳。虛乃精血不足,豈有生寒之理?
白話文:
如果眼睛常流熱淚,且眼皮紅腫疼痛,這表示肝臟的火氣過旺;若是遇到風就流淚,則是因為腎臟虛弱且受外來熱氣影響,對此,我們需要採取冷卻肝臟、調節腎臟的治療方式,這樣才能適當地解決問題。對於人體的五臟,都可以依此類推進行診斷與治療。虛弱會導致寒症,實證則會產生熱症,補或瀉的治療方法,必須要詳細考慮病情後再決定。然而,虛弱指的是精血不足的情況,怎麼可能會產生寒症呢?
8. 鼻證
9. 論治
然以余之見,謂此炎上之火,而治兼辛散,有所不宜,莫若但清陰火,兼以滋陰。若郁遏者,但清陰火而以滋陰,則凝滯而愈郁,故以辛散清火兼治,必能見效。○其有漏泄既多,傷其髓海,則氣虛於上,多見頭腦隱痛及眩運不寧等症,此非補陽不可。鼻淵腦漏,久病則有陰分不足,未必盡為寒而用補陽之藥。此景岳創見以誤人,但當照顧本元為要。
白話文:
然而,依我的看法,對於這種向上蔓延的火熱病症,如果在治療時還加入辛辣散發的方法,這並不是個適合的做法。我認為應專注於清除體內的陰火,同時滋養陰分。若病情是因為鬱結不通所導致,單純的清除陰火和滋養陰分可能會使病情更加凝滯、鬱結,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應結合辛辣散發和清火的方法來治療,這樣一定會看到效果。
再者,如果患者長期漏泄過多,損傷了髓海,那麼他上部的氣血就會虛弱,常見的症狀包括頭痛、頭暈和精神不安等,這種情況下,必須使用補陽的藥物。對於鼻炎和腦漏等長期疾病,可能會有陰分不足的情況,但並不一定是因為寒冷才需要使用補陽的藥物。這是景嶽提出的觀點,可能誤導了一些人,但在治療時,照顧好根本的元氣纔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