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叔微

《普濟本事方》~ 卷第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3)

1. 雜病

但禁食蕓薹羊血。番人呼為補骨脂丸。

江陵府節度使進豨薟丸方云:臣有弟訮。年三十一,中風,床枕五年,百醫不瘥。有道人鍾針者,因睹此患曰:可餌豨薟丸必愈。其藥多生沃壤,五月間收洗去土,摘其葉及枝頭,九蒸九曝,不必太燥,但取蒸為度,取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溫酒或米飲下二十丸至三十丸,所患忽加,不得憂。

至四十丸,必復如故。至五十服,當復丁壯。奉宣付醫院詳錄。又知益州張詠進表云:臣因換龍興觀,掘得一碑,內說修養氣術,並藥方二件。依方差人訪問採覓,其草頗有異。金稜、紫線、素根、紫荄,對節而生,蜀號火杴,莖葉頗同蒼耳。誰知至賤之中,乃有殊常之效。

臣自吃至百服,眼目輕明。服至千服,髭鬢烏黑,筋力輕健。效驗多端。臣本州有都押衙羅守一,曾因中風墜馬,失音不語,臣與十服,其病立痊。又和尚知嚴,年七十,患偏風口眼喎斜,時時吐涎,臣與七服,亦便瘥。今合一百劑,差職員史元奏進。

唐柳柳州纂《救死三方》云:元和十二年二月,得腳氣,夜半痞絕,脅有塊大如石,且死,咽塞不知人三日,家人號哭。滎陽鄭洵美傳杉木湯,服半食頃,大下三次,氣通塊散。用杉木節一大片,橘葉一斤,無葉以皮代之,大腹檳榔七個,合搗碎之,童子小便三大升。共煮取一升半,分二服。

若一服得快利,停後服,以前三死皆死矣。會有教者,皆得不死。恐他人不幸有類余病,故傳焉。

崔給事頃在澤潞,與李抱真作判官,李相方以球杖按球子,其軍將以杖相格,乘勢不能止,因傷李相拇指,並爪甲擘破。遽索金瘡藥裹之,強坐頻索酒,飲至數杯,已過量,而面色愈青,忍痛不止。

有軍吏言取蔥新折者,便入煻灰火煨,乘熱剝皮擘開,其間有涕,取罨損處,仍多煨取,續續易熱者,凡三易之,面色卻赤,斯須云已不痛,凡十數度易,用熱蔥並涕裹纏,遂畢席笑語。

驢尿治反胃。《外臺》載:昔幼年曾經患此疾,每食餅及羹粥等,須臾吐出。貞觀中許奉御兄弟及柴蔣等,時稱名醫,奉敕令治,罄竭其術,竟不能療。漸至羸憊,死在朝夕。忽有一衛士云:服驢小便極驗。且服二合,後食惟吐一半。晡時又服二合,人定時食粥,吐即便定。

迄至今日午時奏知,大內中五六人患反胃,同服,一時俱瘥。此藥稍有毒,服時不可過多,盛取尿熱服二合。病深七日以來,服之良驗。

葛洪云:鬼疰者,是五屍之一疰,又挾諸鬼邪為害。其病變動,乃有三十六種至九十九種,大略使人寒熱淋瀝,沉沉默默,不的知所苦,無處不惡。累年積月漸就沉滯,以至於死,傳與旁人,及至滅門,覺如是候者。

急治獺肝一具,陰乾杵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未知再服。《肘後》出此方神良。

白話文:

[雜病]

禁止食用蕓薹和羊血。番人稱其為補骨脂丸。

江陵府節度使獻上豨薟丸方劑,說:臣弟,三十一歲,中風臥床五年,遍訪名醫都無效。一位道士,善於針灸,見此病症後說:服用豨薟丸必定痊癒。此藥多生於肥沃土壤,五月間採收,洗淨泥土,摘取葉子和枝頭,九蒸九曬,不必太乾,只需蒸到恰好程度,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空腹溫酒或米湯送服,每次二十到三十丸,病情會 momentarily 加重,不必擔心。

服用到四十丸,病情會恢復如初;服用到五十丸,便能恢復健康強壯。奉旨交付醫院詳加記錄。又知益州張詠上表說:臣因整修龍興觀,挖掘出一塊石碑,碑上記載養生氣功和兩種藥方。依方派人尋找採集藥材,這些草藥相當特殊。金稜、紫線、素根、紫荄,對節而生,蜀地稱之為火杴,莖葉與蒼耳頗為相似。誰知如此普通的草藥,竟有如此奇效。

臣自己服用到一百劑,眼睛明亮;服用到一千劑,鬍鬚頭髮烏黑,筋骨強健,功效多種多樣。臣在州府的都押衙羅守一,曾因中風墜馬,失聲不能言語,臣給他服用了十劑,他的病立刻痊癒。又一位和尚知嚴,七十歲,患偏風,口眼歪斜,經常流口水,臣給他服用了七劑,也很快痊癒。現在合製一百劑,派職員史元奏進獻。

唐代柳宗元所撰《救死三方》記載:元和十二年二月,我得了腳氣病,半夜肚子脹痛難忍,脅肋處有一個像石頭一樣大的腫塊,幾乎要死了,咽喉堵塞,三天不認識人,家人痛哭不已。滎陽鄭洵美傳授杉木湯,服用半頓飯時間後,大便三次,氣順腫塊散去。用杉木節一大片,橘葉一斤(無葉可用皮代替),大腹檳榔七個,一起搗碎,加入童子尿三大升,一起煮成一升半,分兩次服用。

如果第一次服用就很快通便,就停止服用第二次,以前得這種病的三個人都死了。有人傳授此方,才能不死。擔心其他人不幸也患此病,故而將此方傳下。

崔給事曾在澤潞,與李抱真共事,李相當時用球杖擊打球,他的部將用杖阻擋,勢頭無法控制,傷了李相的拇指,指甲也裂開了。急忙找來金瘡藥包紮,強忍疼痛頻頻要酒喝,喝到幾杯後,已經超過量了,面色越來越青,疼痛難忍。

有個軍吏說用新摘的蔥,放入燒紅的灰燼中煨烤,趁熱剝皮掰開,蔥裡面的汁液,取來敷在傷處,繼續煨烤蔥,不斷更換熱的蔥,一共換了三次,面色轉紅,一會兒說已經不痛了,一共換了十多次,用熱蔥和蔥汁包紮,於是就能下床說笑。

驢尿治療反胃。《外臺秘要》記載:我幼年曾患此病,每次吃餅或粥之類食物,很快就會吐出來。貞觀年間許奉御兄弟及柴蔣等,當時都是名醫,奉旨治療,用盡各種方法,都無法治癒。漸漸消瘦虛弱,快要死了。突然一個衛士說:服用驢尿極有效。先服用兩合,以後吃東西只吐出一半;下午又服用兩合,晚上吃粥,嘔吐就停止了。

直到今天中午奏報,宮內五六個人患反胃,一起服用,都同時痊癒。此藥略帶毒性,服用時不可過量,取新鮮熱驢尿服用兩合。病重七天以上,服用效果更好。

葛洪說:鬼疰,是五種屍疰之一,又伴隨著鬼邪作祟。此病症狀變化多端,大約有三十六種到九十九種,大致使人寒熱、尿頻、渾身沉重、默默無語、痛苦不堪、處處不舒服。年深日久,病情加重,以致死亡,傳染給旁人,甚至滅門,發現有這種情況。

應立即用獺肝一個,陰乾研末,用水送服一錢匕,每日三次。不知是否需要再次服用。《肘後備急方》記載此方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