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叔微

《普濟本事方》~ 卷第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1)

1. 琥珀散

治婦人月經壅滯,每發心腹臍㽲痛不可忍。及治產後惡露不快,血上搶心,迷悶不省,氣絕欲死。

京三稜(制),蓬莪朮(銼),赤芍藥,劉寄奴(去梗),牡丹皮(去心),官桂(不見火),熟乾地黃,菊花(去萼),真蒲黃,當歸(干,秤,各一兩,細銼)

上前五味,用烏豆一升,生薑半斤切片,米醋四升,同煮豆爛為度。焙乾,入後五味同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空心食前服。一方不用菊花、蒲黃,用烏藥、延胡索,亦佳。此予家之秘方也。若是尋常血氣痛,只一服。產後血衝心,二服便下。常服尤佳。予前後救人,急切不少。此藥易合,宜多合以救人。

白話文:

這個方子治療婦女月經不順,導致每次發作時心腹、肚臍周圍劇烈疼痛到無法忍受的情況。也治療產後惡露排不乾淨,導致血氣上衝到心臟,使人迷糊昏迷、不省人事,甚至氣絕快要死亡的危急狀況。

藥材組成:

  • 京三稜(處理過)
  • 蓬莪朮(切碎)
  • 赤芍藥
  • 劉寄奴(去除莖梗)
  • 牡丹皮(去除內心)
  • 官桂(不可用火炮製)
  • 熟乾地黃
  • 菊花(去除花萼)
  • 真蒲黃
  • 當歸(乾燥的,秤過,各一兩,細切)

做法:

將前五種藥材,加入一升黑豆、半斤切片的生薑、四升米醋,一起煮到黑豆軟爛為止。取出焙乾,再與後五種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調和後服用,空腹、飯前服用。

另一個配方:

有一個配方不使用菊花、蒲黃,改用烏藥、延胡索,效果也很好。

這是我們家傳的秘方。如果是平常的氣血疼痛,只需服用一次;如果是產後血氣上衝心臟,服用兩次就會見效。經常服用效果更好。我用這個方子前後救治過很多人,效果都很好。這個藥容易配製,應該多準備一些來救助他人。

2. 桃仁煎

治婦人血瘕血積,經候不通。

桃仁(去皮、尖,麩炒黃),大黃(濕紙裹甑上蒸),川朴硝(各一兩),虻蟲(半兩,炒黑)上四味末之,以醇醋二升半,銀石器中漫火煎取一升五合,先下大黃、桃仁、虻蟲三味,不住手攪,欲丸,下川朴硝,更不住手攪。良久出之,丸如桐子大。前一日不用吃晚食,五更初用溫酒吞下五丸,日午取下如赤豆汁雞肝蝦蟆衣,未下再作,血鮮紅即止,續以調氣血藥補之。

此出《千金方》。頃年在毗陵有一貴人妻,患小便不通,臍腹脹不可忍,眾醫皆作淋治,如八正散之類,數種治皆不退,痛愈甚。予診之曰:此血瘕也,非瞑眩藥不可去。予用此藥,五更初服,至日午,痛大作不可忍,遂臥,少頃下血塊如拳者數枚,小便如黑汁者一二升,痛止得愈。此藥治病的切,然猛烈太峻,氣血虛弱者,更宜斟酌與之。

白話文:

這個藥方治療婦女因血瘀積聚形成的腫塊,導致月經不順。

藥材包含:桃仁(去除外皮和尖端,用麩皮炒至黃色)、大黃(用濕紙包裹後放在蒸籠上蒸)、芒硝(各一兩)、虻蟲(半兩,炒黑)。將以上四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二升半的醇醋,用銀製或石製器皿以小火慢煎,煎至剩下一升五合。先放入大黃、桃仁、虻蟲三味藥材,不停攪拌,當湯汁濃稠即將成丸時,加入芒硝,繼續不停攪拌。過一會取出,搓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服藥前一天晚上不要吃晚餐,在五更天(約凌晨三點至五點)用溫酒吞服五丸。到中午時,會排出像赤豆汁、雞肝、蝦蟆皮等物質,如果沒排出,就再服用一次。如果排出鮮紅色血液就停止服用,之後再用調和氣血的藥物來補養身體。

這個藥方出自《千金方》。以前在毗陵,有一個貴婦患有小便不通,肚臍腹部脹痛難忍,許多醫生都當作淋病來治療,使用像八正散之類的藥方,但效果都不好,反而疼痛更加劇烈。我診斷後認為,這是血瘀積聚造成的,必須使用藥性強烈的藥物才能去除。我使用這個藥方,在五更天服用,到了中午時,疼痛劇烈難忍,隨後躺下休息,不久就排出像拳頭大小的血塊數枚,以及像黑汁一樣的小便一兩升,疼痛才停止痊癒。這個藥方治療這種疾病非常有效,但是藥性太過猛烈,氣血虛弱的人,要謹慎考慮是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