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叔微
《普濟本事方》~ 卷第九 (4)
卷第九 (4)
1. 辨少陰脈緊證
病人三部脈調勻,大小浮沉遲數類,此是陰陽氣已和,勿藥自然應有喜。
仲景云:寸口關上尺中三處,大小浮沉遲數同等,雖有寒熱不解,此脈已和,為必愈。
發熱惡寒,近似傷寒者,有五種。脈浮而數,其人發熱而惡寒者,傷寒之候也。脈浮而緊,其人發熱惡寒,或有痛處,是欲為癰疽也。脈浮按之反澀,其人發熱而惡寒,或膈實而嘔吐,此是傷食也。脈浮而滑,其人發熱而背寒,或頭眩而嘔吐,此是風痰之證也。脈浮而弦,其人發熱而惡寒,或思飲食,此是欲作瘧證也。能辨其脈,又驗其證,斯無誤也。
白話文:
辨少陰脈緊證
病人的三部脈象(寸、關、尺)都平和勻稱,無論脈搏的大小、浮沉、遲速都差不多,這表示陰陽之氣已經調和,不用藥物,自然就會痊癒。
張仲景說:寸口脈(手腕處的脈搏)的寸關尺三處,大小、浮沉、遲速都一樣,即使還有寒熱未解,但脈象已經調和,預示病情必定痊癒。
發熱惡寒,症狀類似傷寒的,有五種情況:脈象浮而數,患者發熱惡寒,這是傷寒的徵兆;脈象浮而緊,患者發熱惡寒,或伴有疼痛,這是將要長癰疽(皮膚化膿性感染)的徵兆;脈象浮而按之澀滯,患者發熱惡寒,或胸膈滿悶而嘔吐,這是傷食(消化不良)的徵兆;脈象浮而滑,患者發熱而背部寒冷,或頭暈目眩而嘔吐,這是風痰(風寒痰濁)的症候;脈象浮而弦,患者發熱惡寒,或想吃東西,這是將要發瘧疾的徵兆。能夠辨別脈象,又能驗證臨床症狀,就不會診斷錯誤了。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