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叔微

《普濟本事方》~ 卷第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 (2)

1. 氣海

氣海一穴,道家名曰丹田,在臍下一寸五分,任脈氣所發。治臍下冷氣上衝,心下氣結成塊,婦人月事不調,崩中帶下,因產惡露不止,繞臍㽲痛。針入八分,灸可百壯。此男子生氣之海也。臟氣虛憊,真氣不足,一切氣疾,悉可灸之。陰證傷寒。不限壯數,更於關元穴灸之,以手和暖為度。(關元穴在第二卷)

治傷寒汗後,脾胃傷冷物,胸膈不快,尋常血氣不和。宜服補脾湯。(此即治中湯也)

白話文:

氣海這個穴位,道家稱作丹田,位置在肚臍下方一寸五分的地方,是任脈的氣所發出的地方。可以治療肚臍下方的寒氣向上衝逆、胸口下方氣結成塊、婦女月經不順、崩漏、白帶異常、產後惡露不止、以及繞著肚臍的疼痛。針刺可以深入八分,艾灸可以灸到一百壯。這個穴位是男子生命元氣的源頭。如果臟腑之氣虛弱衰敗,真氣不足,所有氣方面的疾病,都可以用艾灸來治療。屬於陰證的傷寒,不限制艾灸的壯數,更可以在關元穴一起施灸,以手感覺溫暖為度。(關元穴在第二卷有說明)

可以治療傷寒病發汗後,因為脾胃受到寒冷之物損傷,導致胸膈不舒服、平常氣血不調和等情況。適合服用補脾湯。(這就是治療中焦的藥方。)

2. 補脾湯

人參(去蘆),乾薑(炮),白朮,甘草(炙),陳皮(去白),青皮(去白等分)

上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數沸,熱服,入鹽點亦得。

記有人患傷寒得汗數日,忽身熱自汗,脈弦數,心不得寧,真勞復也。予診曰:勞心之所致,神之所舍,未復其初,而又勞傷其神,榮衛失度。當補其子,益其脾,解發其勞,庶幾得愈。授以補脾湯,佐以小柴胡,得解。或者難曰:虛則補其母,今補其子何也?予曰:子不知虛勞之異乎,《難經》曰: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此虛當補其母,人所共知也。

《千金》曰:心勞甚者,補脾氣以益之。脾旺則感於心矣。此勞則當補其子,人所未聞也。蓋母生我者也,子繼我而助我者也。方治其虛,則補其生者。《錦囊》所謂本體得氣,遺體受蔭同義。方治其勞,則補其助我者,荀子所謂未有子富而父貧同義。此治虛與勞所以異也。

白話文:

補脾湯

這帖藥方包含:人參(去除蘆頭)、炮製過的乾薑、白朮、炙甘草、陳皮(去除白色內膜)、青皮(去除白色內膜),每種藥材的份量相同。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煮幾次沸騰後,趁熱服用,加入少許鹽也可以。

曾經有個人得了傷寒,出汗好幾天後,忽然又發熱、自汗,脈象呈現弦數,心神不寧,這是真正的勞復症。我診斷後認為:這是因為勞心所導致,心神無法安定,還沒恢復到原本的狀態,又勞累損傷了精神,導致營衛之氣失去常度。應該補養他的心,增強脾臟的功能,解除他的勞累,或許就能痊癒。我給他開了補脾湯,搭配小柴胡湯,病就好了。

有人質疑說:虛證應該補養它的母臟,現在你補養它的子臟,這是為什麼呢?我說:你不知道虛勞與一般的虛證不同嗎?《難經》說:虛證要補養它的母臟,實證要瀉它的子臟。虛證要補母臟,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千金方》說:心勞過度的人,要補養脾氣來增益心氣。脾氣旺盛就能夠影響心臟了。這種勞累的情況應該補養它的子臟,這是人們沒聽說過的。因為母親是生養我的,而兒子是繼承我並且幫助我的。當治療虛證時,應該補養生養我的母親。如同《錦囊》所說的,本體獲得氣,遺體就能夠得到蔭蔽一樣。當治療勞損時,則應該補養幫助我的兒子。如同荀子所說的,沒有兒子富裕而父親貧窮的道理一樣。這就是治療虛證與勞損不同的原因。

3. 白虎湯

治中暍。

知母(一兩半),甘草(半兩,炙),石膏(四兩,碎,綿裹),粳米(一合半)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煮至八分,去滓溫服。

有人頭疼身熱,心煩躁渴,診其脈大而虛。予授以白虎湯數服愈。仲景云:脈虛身熱,得之傷暑。又云:其脈弦細芤遲何也?《素問》云:寒傷形,熱傷氣。蓋傷氣不傷形,則氣消而脈虛弱,所謂弦細芤遲者,皆虛脈也,仲景以弦為陰,朱肱亦曰中暑脈微弱,則皆虛脈可知。

白話文:

白虎湯

治療中暑。

藥材:知母(一兩半)、炙甘草(半兩)、石膏(四兩,搗碎,用棉布包好)、粳米(一合半)

將以上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的碎塊,每次取五錢,加水一盞,煮至剩下八分,濾去藥渣,溫服。

曾經有人頭痛、身體發熱、心煩口渴,診斷他的脈象是洪大而虛弱。我給他服用白虎湯幾次就好了。張仲景說:「脈虛弱而身體發熱,是中暑所致。」又說:「那脈象呈現弦細、芤、遲的狀態又是為什麼呢?」《素問》說:「寒邪傷形體,熱邪傷氣。」大概是因為熱邪傷了氣卻沒有傷到形體,所以導致氣耗損而脈象虛弱,所謂弦細、芤、遲的脈象,都是虛弱的脈象。張仲景認為弦脈是陰脈,朱肱也說中暑的脈象是微弱的,由此可知都是虛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