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小兒科卷之四 (3)
小兒科卷之四 (3)
1. 心誠賦
欲保赤子,全仗心誠。口不能言其疾苦,脈難以決其浮沉。外感六邪,風寒火邪易襲;內因諸症,心肝脾臟為多(小兒多啼則傷肝,多驚則傷心,多食則傷脾,故三臟病多)。欲觀氣色,先分部位,左頰屬木為肝,右頰屬金為肺,天庭高為心火之位,承漿低為腎水之區,脾土中央,鼻為通氣。肝青腎黑,木水之色,主驚寒;肺白心紅,金火之色,為虛熱;土色黃,現疳食症多。
欲窮其變,再察五官。鼻雖中央,肺竅通,聲重、鼻塞,風寒可見;唇雖赤色,脾氣應,燥腫生瘡,脾熱自詳;舌乃心苗,紅滑順,而乾黑者熱(舌乾主心熱,乾黑則熱極難治);目為肝竅,赤腫熱,而有神者生;胃流注於雙頤,風熱內攻則紅腫;腎開竅於兩耳,腎元憊損則黑枯。
繞耳經絡足少陽,暴聾紅腫,其過在膽;牙床經絡二陽明(上床足陽明,下床手陽明),齒遲枯燥,病歸乎腎。
再觀其外,以知其內(以下《活幼指南》)。紅氣現而熱蒸,青色露而驚悸,如煤之黑兮中惡之因,似橘之黃兮脾虛之謂,白乃疳勞,紫為熱極,青遮口角扁鵲難醫,黑掩太陽盧醫莫治。年壽赤光兮多生膿血,山根青色兮頻見災危,瀉痢而帶陽者須防咳嗽而拖,藍者可畏疼痛方殷。
面青唇撮眉自蹙,驚風欲發;面赤目直睡多驚,火光焰焰;外感風寒,白氣浮浮,中藏癖積。乍黃乍白兮肝熱連綿,又赤又青兮風邪緊急。
察之若精,治之得理。鴉聲魚口,枉費精神;肉拆皮乾,空勞乏力;氣色頓移,形容變異。氣乏則脾冷,腎虛則滯頤,面目虛浮定腹脹而氣喘,眉毛頻蹙則肚痛以多啼,蛔出兮脾胃將敗,䘌蟲兮肛臟先虧。
苟瞑眩而弗瘳,總盧扁而何益?手如數物兮肝風將發,面若塗硃兮心火已熾,坐臥愛冷兮煩熱之攻,伸縮就暖兮風寒之畏,肚大腳細兮脾欲困而成疳,瞠目張口兮熱已危而必斃。弄舌脾熱,解顱腎憊。重舌木舌兮虛熱積於心脾,哽氣喘氣兮實火浮於肝肺。齦宣息露,必是牙疳;哺露丁奚,多緣食積。
唇乾自作渴,腸鳴必自利,夜啼分為四症,變蒸周於一歲。心熱欲言而不能,脾虛無時而好睡,病後失音者腎怯,咳嗽失音者肺痿,肚痛而清水流出者蟲,腹痛而大便酸臭者積,口頻撮而虛寒,舌長伸而火熾。龜胸兮肝火乘於肺膈,鱉背兮腎風入於骨髓,鼻乾黑燥兮火甚金衰,肚大者筋兮木強土潰。
丹瘤瘡疥皆胎毒之連纏,吐瀉瘧痢乃食積之黏滯。不能吮乳者熱在心脾,常欲俯臥者火蒸脾胃,喜視燈火者煩熱在心,愛吃泥土者疳熱在脾。
腹痛寒侵,口瘡熱積,臍風忌於一臘,火丹畏於一周,驚自熱生,癇因痰致,吐瀉而精神好者則危,瘧痢而飲食減者則瘁。驚本心生,風由肝致,搐合左右兮症有順逆,藥分補瀉兮病有虛實。急驚也由於積熱之深,涼瀉偏宜;慢驚也得於大病之後,溫補為貴。頭搖目竄而氣喘兮,上工莫醫;口噤鼻張而氣冷兮,神丹何濟,閉目兮無魂,狂叫兮多祟,不知吞吐者死,反加悶亂者危。
白話文:
心誠賦
要保全嬰兒的健康,全憑用心誠懇。孩子無法言語表達病痛,脈象也難以準確判斷虛實。外感風寒火邪容易侵襲,內因則多是心、肝、脾、腎等臟腑的疾病(孩子哭鬧太多傷肝,驚嚇太多傷心,吃太多傷脾,所以這三個臟腑的疾病較多)。觀察孩子的氣色,要先區分部位:左臉頰屬肝(木),右臉頰屬肺(金),前額高處是心火的位置,下顎是腎水的部位,鼻子是氣的通道,脾土居於中央。肝青腎黑是木水之色,多見於驚嚇和寒冷;肺白心紅是金火之色,多見於虛熱;土色黃,多見於疳積症。
要深入了解病情變化,還要觀察五官。鼻子雖然位於中央,但與肺相通,聲音沉重、鼻塞,說明可能受風寒侵襲;嘴唇雖然是紅色,但與脾氣相關,乾燥腫脹或生瘡,則表示脾熱;舌頭是心的苗,紅潤光滑為佳,乾燥發黑則表示熱盛(舌頭乾燥代表心熱,乾燥發黑則表示熱盛難治);眼睛是肝的竅,紅腫發熱但有神采則為吉兆;胃氣流注於下巴,風熱內攻則下巴紅腫;腎氣開竅於耳朵,腎氣不足則耳朵黑枯。
繞耳的經絡是足少陽膽經,耳朵紅腫發炎,病在膽;牙床的經絡是手陽明、足陽明經,牙齒遲鈍乾燥,病在腎。
再觀察外在表現,以了解內在病情(以下參考《活幼指南》)。臉色紅潤而發熱,面色青白而驚悸,面色黑如煤炭則可能是中毒,面色黃如橘子則脾虛,面色蒼白則為疳勞,面色紫黑則為熱極,嘴角發青則病情危急,太陽穴發黑則無藥可救。年壽處(鼻樑兩側)出現紅色光澤則易生膿血,鼻根青色則易發生危險。瀉痢而帶有陽氣者,須防咳嗽拖延;面色發藍則病情危急,疼痛劇烈。
面色青白,嘴唇緊閉,眉毛緊蹙,驚風將發;面色紅赤,眼睛直視,睡眠多驚,火邪旺盛;外感風寒,面色蒼白,氣息浮淺,則可能是積滯內藏。臉色時黃時白,肝熱纏綿;臉色時赤時青,風邪緊急。
觀察要精細,治療要得法。胡亂治療,徒勞無功;皮肉乾枯,枉費心力;氣色驟變,容貌異常,則病情嚴重。氣虛則脾冷,腎虛則下巴滯緩,面目浮腫則腹脹氣喘,眉毛緊蹙則腹痛哭鬧,蛔蟲出來則脾胃將壞,蟯蟲則肛門先虧損。
如果病情昏迷不愈,即使名醫也無能為力。手如抓物狀,肝風將發;面色如塗朱砂,心火已盛;坐臥喜冷,煩熱攻心;伸縮就暖,風寒畏懼;肚子大腳細,脾虛將成疳積;瞠目張口,熱邪已危及生命。舌頭異常,脾熱;頭顱發熱,腎虛。舌頭沉重或僵硬,虛熱積於心脾;哽咽氣喘,實火浮於肝肺。牙齦紅腫,必是牙疳;吐奶頻繁,多是積食。
嘴唇乾燥則口渴,腸鳴則腹瀉;夜啼分為四種症狀,變化多端,需仔細觀察。心熱想說話卻說不出,脾虛則嗜睡,病後失音則腎氣不足,咳嗽失音則肺痿,腹痛並伴清水流出則為蟲積,腹痛並伴酸臭大便則為食積,口角頻頻緊閉則為虛寒,舌頭伸長則為火熱。胸部如龜殼狀,肝火犯肺;背部如鱉殼狀,腎風入骨;鼻子乾燥發黑,火盛金衰;肚子大而瘦弱,木強土潰。
丹毒、瘡疥都是胎毒的連鎖反應,吐瀉、瘧疾都是食積的黏滯。不能吮吸乳汁,熱在心脾;常想俯臥,火蒸脾胃;喜看燈火,煩熱在心;愛吃泥土,疳熱在脾。
腹痛是寒邪侵襲,口瘡是熱邪積聚,臍風要防護一年,火丹要防護一周。驚風由熱邪引起,癇證由痰濁引起。吐瀉而精神卻好的,則病情危急;瘧疾而飲食減少的,則病情嚴重。驚風本由心生,風邪由肝而起,抽搐的部位有順逆之分,藥物有補瀉之分,疾病有虛實之分。急驚是由於積熱過深,宜用涼瀉之法;慢驚是由於大病之後,宜用溫補之法。頭搖目竄而氣喘,則難以醫治;口噤鼻張而氣息冰冷,則無藥可救;閉目無神,狂叫則可能是邪祟作怪,不能吞嚥者將死,病情加重則更為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