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五 (2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21)

1. 紅絲疔

手足間有黃疱,即起紅絲一條,走入心腹,令人悶亂不救,皆因大喜大怒,氣血逆行所致。急用針於紅絲所到之處,刺之出血,再嚼浮萍草相敷之,立愈。

白話文:

在手或腳上會出現黃色的小水泡,接著從這地方開始會有一條紅線似的紅腫蔓延,如果這紅腫延伸至心臟或腹部,會讓人感到悶亂,甚至危及生命。這通常是因為情緒過度激動,如極度高興或憤怒,導致氣血運行逆向所引起的。應立即在紅腫蔓延的部位用針刺破,讓血液流出,再將浮萍草咀嚼後敷在該處,病情即可立即緩解。

以上就是你要求的翻譯內容。

2. 瘰癧

瘰癧之名,因形而起,累累貫珠(連接三五枚),曰瘰癧,形長如蛤曰馬刀,蟠蛇癧則繞項起核,瓜藤癧則延及胸腋,種種癧名,不可勝述。或因風寒厲毒,或因厚味熱結,或因汗液蟲殘,或因憂愁鬱結,或因痰凝氣滯,病原不一。治要宜分暴久:如病人耳項胸腋,驟或腫核,色紅微熱,寒熱頭痛,此風寒暑熱之暴病也,易於消散。宜荊防敗毒散加貝母、夏枯草;不應,再加軟堅開鬱之品。

如病人累累如貫珠,先小漸大,不作寒熱,日久漸痛,堅硬如棋子,大小如李梅,繞項延腋,此食毒鬱結之久病也,最難消散。宜潰堅湯、桃蠍散之類。若癧久而失治,身體瘦羸,時生寒熱,勞怒則痛甚,飲食俱減,男子骨蒸,女子經閉,已成壞症。若專攻其癧,速其斃也,理宜調理脾胃,保養氣血,使根本既固,然後再理其瘡,庶有可生之機也。

潰堅湯,治馬刀結核硬如石,在耳下肩上,缺盆腋下。此症俱從手足少陽經起,若失而不治,不守禁忌,漸延至陽明,頰下頰車俱到,已潰未潰,皆可服之。癭瘤皆治。

昆布(冷水洗),海藻(炒),黃柏(酒炒),知母(酒炒),天花粉,桔梗(各五錢),膽草(酒炒,四錢),三稜(酒炒),莪朮(酒炒),連翹,黃芩(酒炒),乾葛,白芍(酒炒),黃連(各二錢),甘草(炙,五錢),升麻,柴胡,歸尾(各五錢)

上銼,每一兩,水二盞,先浸半日,煎至一盞,去渣。食後臥定,伸足在高處,頭微低,每噙一口,作十次嚥下,服畢,安臥片時。切不可頓服,有甘藻二種相反,恐致吐也。另揀半料為蜜丸,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臨臥服。此方人壯氣實者宜之,不足者宜滋陰散堅湯,潰後宜益氣養榮湯。

滋陰潰堅湯,治憂抑所傷,遂生瘰癧,氣血不足,形體瘦弱,潮熱咳嗽,堅硬腫痛,不分新久,未潰者並效。

川芎,當歸,白芍,熟地,陳皮,白苓,桔梗,白朮,香附(各一錢),甘草,海粉,貝母,人參,昆布(各五分),升麻,紅花(各三分)

姜三片,棗二枚,水煎,食遠服。身熱加柴胡、黃芩;自汗盜汗去升麻,倍參耆;飲食無味,加藿香、砂仁;食而不化,加山楂、麥芽;胸膈痞悶,加澤瀉、木香;咳嗽痰氣不清,加杏仁、麥冬;口乾作渴,加知母、五味;睡臥不寧,加黃柏、遠志、棗仁;驚悸健忘,加茯神、石菖蒲;有汗惡風,加薄荷、半夏;無汗惡寒,加蒼朮、藿香;女人經事不調,加延胡、丹皮;腹脹不寬,加厚朴、大腹皮。

益氣養榮湯,治抑鬱勞傷,思慮太過,心神俱弊,以致四肢頸項筋縮,結成累累如貫珠,或硬或軟,或赤或白,或痛或不痛,日晡發熱,及潰而不斂者,效。

白話文:

瘰癧的命名,源於其外觀形狀:一串串腫塊像連珠一般,三到五個連在一起的稱為瘰癧;形狀細長像蛤蜊的稱為馬刀;環繞頸部生出腫塊的稱為蟠蛇癧;蔓延到胸腋的稱為瓜藤癧。瘰癧的種類繁多,無法一一列舉。

其病因可能是風寒濕邪入侵,也可能是飲食過於肥甘厚膩導致內熱積聚,或是汗液排泄不暢、蟲毒侵蝕,抑或憂愁鬱悶、情志不暢,以及痰濕凝滯、氣血運行不暢等,病因複雜多樣。

治療關鍵在於區分病程的緩急:如果患者耳後、頸部、胸腋等部位突然出現腫塊,局部皮膚紅腫微熱,伴隨寒熱頭痛等症狀,這是風寒暑熱引起的急性病症,較易治癒。可用荊防敗毒散加貝母、夏枯草治療;若效果不佳,再加入軟堅散結、疏肝解鬱的藥物。

如果患者腫塊累累如珠串,由小漸大,不伴隨寒熱,時間久了才開始疼痛,腫塊堅硬如棋子,大小如李子或梅子,環繞頸部蔓延至腋下,這是飲食不節、毒邪鬱結引起的慢性病症,最難治癒。宜選用潰堅湯、桃核承氣湯等方劑治療。

如果瘰癧久治不愈,患者身體消瘦,時常寒熱交替,勞累或情緒激動時疼痛加劇,食慾減退,男子出現骨蒸勞熱,女子則月經閉止,此時已成危重病症。如果只著重治療瘰癧本身,反而會加速病情惡化,應當先調理脾胃,滋養氣血,使身體根本得到調理,然後再治療瘡瘍,才有痊癒的希望。

潰堅湯,用於治療形如馬刀、堅硬如石的結核,位於耳下、肩上、鎖骨上窩、腋下等部位。此病多由手少陽、足少陽經脈循行部位發病,若不及時治療,不注意禁忌,則會蔓延至陽明經脈,甚至蔓延到面頰,無論潰破與否,均可服用此方。癭瘤也可用此方治療。

藥物組成:昆布(冷水洗)、海藻(炒)、黃柏(酒炒)、知母(酒炒)、天花粉、桔梗(各五錢)、膽草(酒炒,四錢)、三稜(酒炒)、莪朮(酒炒)、連翹、黃芩(酒炒)、乾葛、白芍(酒炒)、黃連(各二錢)、甘草(炙,五錢)、升麻、柴胡、歸尾(各五錢)。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取一兩藥末,加水二盞,先浸泡半日,煎至一盞,去渣服用。飯後平臥,抬高雙腳,頭部略低,每次含一口藥汁,嚥下十次,服藥完畢後平臥片刻。切不可一次性服用,因為昆布和海藻藥性相反,以免引起嘔吐。另取半劑藥材製成蜜丸,如綠豆大小,每次服用百丸,睡前服用。此方適合體質強壯、氣血旺盛者服用,體質虛弱者應服用滋陰散堅湯;潰瘍後應服用益氣養榮湯。

滋陰潰堅湯,用於治療因憂慮抑鬱所致的瘰癧,患者氣血不足,形體消瘦,伴有潮熱、咳嗽、腫塊堅硬疼痛,無論病程新久,未潰破者均有效。

藥物組成:川芎、當歸、白芍、熟地、陳皮、白朮、桔梗、白朮、香附(各一錢)、甘草、海粉、貝母、人參、昆布(各五分)、升麻、紅花(各三分)。

用法: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水煎服,飯後服用。發熱者加柴胡、黃芩;自汗盜汗者去升麻,加倍人參、黃耆;飲食無味者加藿香、砂仁;食慾不振者加山楂、麥芽;胸膈痞悶者加澤瀉、木香;咳嗽痰多者加杏仁、麥冬;口乾舌燥者加知母、五味子;睡眠不安者加黃柏、遠志、酸棗仁;心悸健忘者加茯神、石菖蒲;汗出惡風者加薄荷、半夏;無汗惡寒者加蒼朮、藿香;月經不調者加延胡索、丹皮;腹脹者加厚朴、大腹皮。

益氣養榮湯,用於治療因抑鬱勞傷、思慮過度、心神俱損而導致四肢、頸項筋脈攣縮,形成累累如珠串狀腫塊,腫塊可軟可硬,可紅可白,可痛可無痛,午後發熱,以及潰瘍後難以癒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