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說約》~ 卷之五 (19)
卷之五 (19)
1. 瘡瘍外治方法
水銀(一兩),硃砂(五錢),雄黃(五錢),皂礬(六錢),白礬(一兩),火硝(四兩)
先將二礬硝研碎,入大銅勺內加火,酒一小杯,燉化,一干即起,研細;另將水、朱、雄研極細,水不見星,再用硝礬末研勻;先將羊城罐用紙筋泥溏一指厚,陰乾,常輕輕撲之,不使生裂溏泥,罐子泥亦可用,如有裂,以罐子泥補之,極干,再曬無裂,方可入前藥在內;罐口以鐵油盞蓋定,加鐵梁盞,上下用鐵盻鐵絲紮緊,用綿紙捻條,蘸蜜塞罐口縫間,外用熟石膏細末,醋調封固,盞上加炭火二塊,使盞熱罐口封固易干也。
用大釘三根,釘地下,將罐子放釘上,罐底下置堅大炭火一塊,外砌百眼爐;升三炷香,第一炷香用底火(如火大則水先飛上),二炷香用大半罐火,筆蘸水擦盞,第三炷香,火平罐口,用扇煽,頻頻擦盞,不可令乾,干則水先飛上;三香完,去火冷定開看方氣足,盞上約有六七錢,刮下研極細末,磁罐盛用。
以鹽滴滷調罐子泥極濕,將鐵絲系筆頭在管上,如罐上有綠煙起,即水走也,急用筆蘸罐子泥固之。
桃紅散,定痛生肌長肉。
用輕粉、赤石脂(煅)、石膏(煨熟)各三錢,鉛粉二錢,瓜兒血竭一錢,冰片五分,研極細末,磁瓶收貯,用少許掃瘡上,即愈。
八寶丹,毒腐已盡,新肉生遲。此方敷上立效。
乳香(去油),沒藥(去油),血竭,輕粉(各二錢),兒茶,龍骨(各一錢),冰片(五分),鉛粉(一錢)
為極細末。以細紗縛筆套上,藥入筆套中,篩入瘡內,外用膏貼之。
太素膏,凡瘡久不收口,是元氣虛極,急投大補湯內托之,外用輕粉三錢,冰片五分,為細末,用豬脊髓調勻,攤絹帛上,蓋貼剋日取效。虛甚者,加胎骨灰五分,或天靈蓋灰五分。
白話文:
瘡瘍外治方法
將白礬和火硝兩種研磨成粉末,放入大銅勺內,加入火加熱,倒一小杯酒,燉煮到融化,稍微乾了就拿起來,繼續研磨成細末。另外將水銀、硃砂、雄黃分別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細到看不見顆粒,再將這些粉末和之前做好的硝礬末混合均勻研磨。
先用帶紙筋的泥土,將一個羊城罐(可能是陶罐)外壁塗上一指厚的泥層,放在陰涼處陰乾,期間要輕輕拍打,避免泥層裂開。若有裂縫,就用罐子上的泥土修補,直到完全乾燥、曬過太陽也沒有裂縫時,才可以將之前混合好的藥粉放入罐內。用一個鐵製的油燈盞蓋住罐口,上面再加一個鐵梁盞,上下用鐵絲紮緊。用沾了蜂蜜的棉紙條塞住罐口的縫隙,外面再用熟石膏粉末用醋調成糊狀封住,在鐵梁盞上放兩塊炭火,讓燈盞受熱,使罐口封得更牢固,也更容易乾燥。
在地上釘三個大釘子,將罐子放在釘子上,罐子底下放一塊堅硬的大炭火,外面用百眼爐圍住。點三炷香,第一炷香用小火加熱(如果火太大,罐中的水分會先飛散),第二炷香用大約半罐的火加熱,期間用筆沾水擦拭燈盞,第三炷香,火勢與罐口齊平,用扇子煽動,頻繁擦拭燈盞,不要讓它乾掉,乾掉的話水分會先飛散。三炷香燒完,熄火放涼,打開罐子看,如果蒸汽足夠,燈盞上應該會有六七錢的結晶,將其刮下來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磁罐裝起來備用。
用鹽滷調濕罐子上的泥土,用鐵絲綁住筆頭,如罐子上有綠色煙霧冒出,表示水份正在流失,立即用筆沾取泥土塗抹封住。
桃紅散,可以止痛、促進肌肉生長。
使用輕粉、煅燒過的赤石脂、煨熟的石膏各三錢,鉛粉二錢,瓜兒血竭一錢,冰片五分,研磨成極細的粉末,裝入磁瓶中保存,每次取少量塗抹在瘡上,即可痊癒。
八寶丹,針對毒腐已清除,但新肉生長緩慢的情況,敷上此藥方可立即見效。
使用去除油脂的乳香、去除油脂的沒藥、血竭、輕粉各二錢,兒茶、龍骨各一錢,冰片五分,鉛粉一錢,全部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細紗布包裹筆頭,將藥粉裝入筆套中,篩入瘡內,外敷膏藥。
太素膏,適用於瘡瘍久不癒合,是因為元氣極度虛弱的情況。要先服用大補湯來補充元氣,外用輕粉三錢,冰片五分,研磨成細末,用豬脊髓調勻,塗在絹布上,敷在瘡口,幾天內即可見效。如果虛弱非常嚴重,可加入胎骨灰或天靈蓋灰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