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七(貞集) (16)

回本書目錄

卷七(貞集) (16)

1. 大便秘結證(五十九)

《內經》曰: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又曰:腎者,腸胃之關,以司開闔者也。夫腎主五液,故腎實則津液足而大便滋潤,腎虛則津液竭而大便燥結。原其所由,皆因飲食失節以損胃,房勞過度以損腎,及食辛甘厚熱之物而助火邪,伏於血中耗散真陰,津液枯少,此秘結之症所由起也。

然其證不一,非特腎也。有血虛、有火熱、有濕、有風秘、有脾約、有挾寒、有津液不足。脾約者,胃強脾弱,約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故小便數而大便難。東垣制脾約丸,以下脾之燥熱。丹溪謂西北人以開結為先可用,東南人多由血少,統宜以滋陰養血,生津潤燥為主。

大法:血虛脾約,用潤腸丸、潤燥湯、通幽湯、四物湯加黃芩、麥冬、五味以治之。火熱者,前項藥加條芩、川連、枳殼,審是實火暴結用芒硝、厚朴、備急丸下之。濕秘數日不通,及更衣則又溏,因濕在腸胃之中,熱在腸胃之外也,亦宜四物加蒼白朮、芩連以清之。風秘用子和搜風順氣丸加減。

又老人多燥結,亦由血氣虛、濕故也,治宜養血潤燥;有挾寒者,以虛人臟寒而血脈枯,老人臟寒而氣道滯也,治用半硫丸、元戎四物湯。凡秘結切忌不分虛實,例用硝黃、牽牛、巴豆利藥,下多則亡陽,愈下愈秘,不可不慎。

脈多沉伏而結。陽結脈沉實而數,陰結脈伏而遲或結。老人虛人便結,脈雀啄者不治。

白話文:

【大便祕結證(五十九)】

根據《內經》的說法,北方對應著黑色,與腎臟相通,並影響著大小便的運作,腎臟負責儲存精華。再進一步講,腎臟掌控人體的五種主要體液,所以當腎臟功能正常時,體內的液體充足,排便會很順暢;反之,如果腎臟虛弱,體內的液體就會乾涸,導致大便乾硬且排便困難。追根究底,這些問題通常是由於飲食不節制導致胃部受損,過度性生活導致腎臟受損,以及食用辛辣、甜膩、高熱量的食物加重了體內的火氣,使血液中的火氣消耗了身體的陰氣,造成體內的液體減少,這就是大便祕結的原因。

然而,這種症狀的成因不只一種,並非全由腎臟引起。可能由血虛、火熱、濕氣、風祕、脾約、挾寒、或是體內液體不足所導致。脾約指的是胃部功能強而脾臟功能弱,使得體內的液體無法平均分配到全身,只能流向膀胱,因此會出現小便頻繁而大便困難的情況。東垣創立的脾約丸可以幫助降低脾臟的燥熱。丹溪認為,在西北地區的人們,通常會首先處理大便幹結的問題,而在東南地區的人們,多因為血液不足,應以滋補陰氣、養血、生津、潤燥為主。

總的原則是:對於血虛和脾約造成的便祕,可以使用潤腸丸、潤燥湯、通幽湯、四物湯加上黃芩、麥冬、五味子等藥物來治療。對於火熱引起的便祕,可以在上述藥物中加入黃芩、黃連、枳殼等藥物,若是實火引起的嚴重便祕,可使用芒硝、厚朴、備急丸等藥物來治療。對於濕祕,即幾天未排便,排便時大便稀軟,這是由於腸胃中濕氣過重,腸胃外熱氣過旺,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蒼朮、白朮、黃芩、黃連等藥物來清除體內的濕氣和熱氣。對於風祕,可以使用子和搜風順氣丸,並根據情況調整藥物。

另外,老年人常會出現大便幹結的問題,這是因為他們的血液和氣血虛弱,以及體內濕氣過重。治療應該以滋養血液和潤燥為主。對於挾寒的人,可能是因為虛弱的身體和寒冷的環境導致血液乾枯,或是因為老年人體內寒冷,導致氣道阻塞。治療可以用半硫丸、元戎四物湯等藥物。對於便祕,切記不要不分虛實地使用硝黃、牽牛、巴豆等利藥,過量使用會導致陽氣流失,越下越祕,必須小心。

診斷此類病症的脈象多為深沉且結實。陽結的脈象深沉、實在且頻率快,陰結的脈象則深沉、緩慢或結實。對於虛弱的老年人,如果便祕並且脈象像雀鳥啄食一樣,通常預後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