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六(利集) (14)
卷六(利集) (14)
1. 口病方
黃連瀉心湯(見火證),治心熱口苦,口舌生瘡。
涼膈散(見中風),治同上。
三黃丸(見火證),治脾熱口甘。
平胃散(見濕證),治同上。
甘桔湯(見瘟疫),治肺熱口辛。
瀉白散(見火證),治同上。
金沸草散,治同上。
旋覆花,麻黃,甘草,赤芍,荊芥,前胡,半夏
加薑、棗煎服。
滋腎丸(見火證),治腎熱口咸。
大補丸(見火證),治同上。
大補陰丸(見虛損),治同上。
小柴胡湯(見瘟疫),治膽熱口苦,謀慮不決。
本方加麥冬、棗仁、骨皮、遠志。
錢氏地黃丸,此虛則補其母。
柴胡地骨湯,治膀胱移熱小腸,口糜生瘡。
柴胡,地骨皮(等分)
人實加大棗、朴硝以利之。
理中湯,治中氣不足,虛火泛上,口瘡久服涼劑不愈者。
人參,白朮,甘草,乾薑
治口瘡方,兼治牙疳。
人中白,硼砂,冰片,銅綠,麝香,孩兒茶
加螵蛸,共末搽上。
又方
黃柏,細辛
各等分為末,搽瘡上。
又方,兼治舌瘡。
黃連,乾薑
各等分,研勻為末搽瘡上,吐涎即愈。
又方,治唇瘡。
生文蛤研末摻患處。
治口瘡蟲蝕
用新鮮慄口嚼敷患處,並與食之。如無慄時,用慄殼煎湯漱口,以慄苗敷之。
口糜散,治口瘡糜爛。
黃柏,黃連(各五錢),雄黃,沒藥(各一錢),片腦(三分)
共為細末,每用分許著於瘡上。
薔薇煎,《千金方》云:薔薇根口瘡之神藥。
用薔薇濃煎汁含之,又稍稍咽之,日三夜一,冬用根夏用葉。
滋陰大補丸加鹿茸方,治腎虛齒長而動搖。
熟地,牛膝,杜仲(炒),巴戟(去心),山萸,小茴,五味(炒),遠志(去心),蓯蓉,茯苓,山藥(各一兩),石菖蒲,枸杞,鹿茸(各五錢)
以紅棗肉十四兩蒸熟,搗爛為丸。
白話文:
[口病治療方法]
黃連瀉心湯(用於火氣旺盛的情況),用來治療心火旺盛導致的口苦以及口腔內長瘡。
涼膈散(用於中風的情況),同樣適用於上述症狀。
三黃丸(用於火氣旺盛的情況),用來治療脾臟熱度過高導致的口中甜味。
平胃散(用於濕氣重的情況),同樣適用於上述症狀。
甘桔湯(用於瘟疫的情況),用來治療肺部熱度過高導致的口中辛辣感。
瀉白散(用於火氣旺盛的情況),同樣適用於上述症狀。
金沸草散,同樣適用於上述症狀。
旋覆花、麻黃、甘草、赤芍、荊芥、前胡、半夏這些材料,加上薑和棗煮來喝。
滋腎丸(用於火氣旺盛的情況),用來治療腎臟熱度過高導致的口中鹹味。
大補丸(用於火氣旺盛的情況),同樣適用於上述症狀。
大補陰丸(用於身體虛弱的情況),同樣適用於上述症狀。
小柴胡湯(用於瘟疫的情況),用來治療膽部熱度過高導致的口苦,以及決策困難的問題。這個配方可以加上麥冬、酸棗仁、骨皮、遠志。
錢氏地黃丸,如果身體虛弱,可以補充母體營養。
柴胡地骨湯,用來治療膀胱熱度過高影響到小腸,導致口腔潰爛長瘡。柴胡、地骨皮兩種材料等量使用。
如果人體實壯,可以加上大棗和朴硝來利尿。
理中湯,用來治療中氣不足,虛火上升,長期服用冷性藥物但口腔潰瘍仍無法痊癒的情況。人參、白朮、甘草、乾薑這些材料。
治療口腔潰瘍的方法,同時也能治療牙周病。人中白、硼砂、冰片、銅綠、麝香、孩兒茶這些材料。
加上螵蛸,全部磨成粉末後塗在患處。
另一個方法,
黃柏、細辛這兩種材料等量使用,磨成粉末後塗在潰瘍上。
另一個方法,同時也能治療舌頭潰瘍。
黃連、乾薑這兩種材料等量使用,均勻研磨成粉末後塗在潰瘍上,吐出口水後就會好轉。
另一個方法,用來治療嘴脣潰瘍。
生文蛤研磨成粉末後撒在患處。
治療口腔被蟲蛀蝕,
可以用新鮮的栗子咀嚼後敷在患處,也可以吃下去。如果沒有栗子的時候,可以用栗子殼煮湯漱口,或者用栗子葉敷在患處。
口糜散,用來治療口腔潰爛。
黃柏、黃連(各五錢)、雄黃、沒藥(各一錢)、片腦(三分)。
全部磨成細粉,每次使用時取少許放在潰瘍上。
薔薇煎,《千金方》提到:薔薇根是治療口腔潰瘍的神藥。
使用濃鬱的薔薇汁液含在口中,然後慢慢吞下,一天三次,晚上一次,冬天用根,夏天用葉。
滋陰大補丸加鹿茸配方,用來治療腎虛導致的牙齒增長並且搖晃。
熟地、牛膝、杜仲(炒過)、巴戟(去掉心部)、山萸、小茴、五味(炒過)、遠志(去掉心部)、蓯蓉、茯苓、山藥(各一兩)、石菖蒲、枸杞、鹿茸(各五錢)。
使用十四兩紅棗肉蒸熟,搗爛後做成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