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生司命》~ 卷六(利集) (7)
卷六(利集) (7)
1. 痛風方
《圖經》云:桑枝性平,不冷不熱,可以常服。療中風體癢,乾溼腳氣,風氣四肢拘攣,上氣眼昏,肺氣嗽,消食,利小便,久服身輕,聰明耳目,令人光澤,兼治口乾。抱朴子言:《仙經》云一切仙藥不得桑枝煎不服。其效如此。
史國公藥酒方,中風之久,語言蹇澀,半身不遂,手足拘攣,不能行步,痿痹不仁者,此方神良。
防風,秦艽,松節,虎脛骨(炙),鱉甲(炙),白朮(炒,各二兩),羌活萆薢,川歸,晚蠶沙(炒),牛膝,杜仲(薑汁炒,各三兩),蒼耳子(四兩),枸杞子(五兩),干茄根(八兩)
共以絹袋盛之,煮好酒二十斤。語言蹇澀,風在舌本也;半身不遂,邪並於虛也;手足拘攣,風燥其筋也;不能行步,風燥而血不濡也;痿痹不仁,風兼濕也。此方也,茄根、蒼耳、羌活、秦艽、防風、松節、萆薢、蠶沙,可以去風,亦可以去濕。風去則蹇澀、拘攣之症除,濕去則不遂不仁之患愈。
川歸、牛膝、杜仲、枸杞所以養血,亦所以潤燥,養血則手得血而能攝,足得血而能步,潤燥則筋得血而能舒矣。若虎骨用之,以驅入骨之風;白朮用之,以致沖和之氣;風痹之久,血必留居,鱉甲之所以治風邪之瘀血也。
白話文:
**《圖經》說:**桑樹枝性平和,不寒也不熱,可以長期服用。能治療中風引起的身體發癢、濕性或乾性腳氣病、風氣引起的四肢彎曲抽筋、氣喘導致的眼睛昏花、肺氣引起的咳嗽,還能幫助消化、促進小便。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頭腦清晰、耳聰目明,使人容光煥發,也能治療口乾。 葛洪的《抱朴子》說:《仙經》記載,所有的仙藥都需要用桑枝煎煮才能發揮藥效。由此可見桑枝的功效非凡。
**史國公藥酒方:**對於中風日久,導致說話不清楚、半身不遂、手腳彎曲抽筋、不能走路、肢體麻木無知覺等症狀,此方非常有效。
藥方組成:防風、秦艽、松節、炙虎脛骨、炙鱉甲、炒白朮(各二兩),羌活、萆薢、川芎、炒晚蠶沙、牛膝、薑汁炒杜仲(各三兩),蒼耳子(四兩),枸杞子(五兩),乾茄根(八兩)。
將以上藥材用絹布袋裝好,放入二十斤好酒中煮。說話不清楚是因為風邪侵入舌根;半身不遂是邪氣侵入虛弱的部位;手腳彎曲抽筋是風邪使筋脈乾燥;不能走路是因為風邪使筋脈乾燥且血液無法濡養;肢體麻木無知覺是風邪兼濕邪所致。這個藥方中,茄根、蒼耳、羌活、秦艽、防風、松節、萆薢、蠶沙可以祛風,也可以祛濕。風邪祛除後,說話不清楚、手腳彎曲抽筋的症狀就會消失;濕邪祛除後,半身不遂、肢體麻木無知覺的症狀就會痊癒。
川芎、牛膝、杜仲、枸杞子可以養血,也可以滋潤乾燥。養血可以使手獲得血液滋養而有力抓握,使腳獲得血液滋養而能行走;滋潤乾燥可以使筋脈得到血液的濡養而舒展。虎骨的加入,可以驅除侵入骨頭的風邪;白朮的加入,可以使氣血調和;風痹日久,血液必定瘀滯,鱉甲可以用來治療因風邪引起的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