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卷之十一·瘡毒門 (4)
卷之十一·瘡毒門 (4)
1. 瘰癧
瘰癧之病,皆血氣壅結,根在臟腑,多結於項頸之間,累累大小無定,發作寒熱,膿血潰漏,或此沒而彼起。
宜於隔宿用米飲調下桂末滑石二錢。重鍾動時,進黑白散。必有物如蒲萄肉,從小便出其數枚於腫核,則愈。仍常服四七湯,加木香;或蘇子降氣湯。
其匝頸者,俗名蟠蛇癧,難治。
先以石菖蒲爛研盫患處,微破。卻以貓貍皮連毛燒灰,香油調敷。一味白蘞末,酒調服,多多為上。仍以酒一呷敷白斂盫患處。掘取生者尤好。或用豬膽內水,調雄黃末,敷患處亦好。
白話文:
【瘰癧病症】
瘰癧這類疾病,主要是因為血液和氣血阻塞聚集所致,其根源通常在體內的臟腑。這種疾病多會在頸部形成一個或多個大小不固定的結節。病人可能會出現發冷發熱的症狀,且結節可能化膿出血,有時一個消失另一個又會長出來。應在前一天晚上服用由米湯調製的桂末滑石粉兩錢,待到脈搏跳動加速時,再服用黑白散。如果病情有所好轉,患者的小便中可能會排出像葡萄肉一般的物質,每排出一枚,相對應的腫塊就會消退。同時,應長期服用四七湯,可加入木香或者蘇子來增強降氣效果。對於繞頸部的瘰癧,民間稱為蟠蛇癧,較難治療。
首先,使用研磨細碎的石菖蒲敷在患病部位,待皮膚微破後,再用貓狸的皮,連同毛一起燒成灰,並以香油調和塗抹。另外,可大量服用以酒調製的白斂粉末。還可以取一些新鮮的白斂,直接塗抹在患處,效果更佳。或者,也可使用豬膽汁,調和雄黃粉末,塗在患處,效果同樣不錯。
2. 癢
癢證不一。疥癆作癢,當求之本門。瘡疥證,血虛皮膚燥癢者,宜四物湯,加防風七錢半。如以四物湯半帖,水二盞,調消風散一錢重亦可。婦人血氣或通身癢,或頭面癢如蟲行皮中,緣月水來時,為風所吹;不然則是產蓐中,食動風物致之,亦宜如前四物湯調消風散。
有脾虛身癢,本無疥癆,素非產蓐,潔然一身,癢不可住,此仍脾虛所因。經云:「諸痛為實,諸癢為虛。」又云:「脾主身之肌肉。」宜實脾為先。四獸飲,去草加藿香、厚朴、川芎、當歸各半錢重,薑棗煎服,名增損資胃飲。
白話文:
關於「癢」的症狀有多種情況。如是由疥癬引起的癢,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對於那些因為血液不足導致皮膚乾燥而產生癢感的患者,適合服用四物湯,並加入防風七錢半。或者可以將四物湯減半,用二碗水調合等於一錢的消風散,也是可以的。
對於女性,可能全身或頭面部出現像有蟲在皮膚下爬行般的癢感,這可能是月經期間被風吹到,或是產後吃了易引發風邪的食物所致。這種情況也適用前面提到的四物湯調合消風散。
如果身體癢是由於脾臟虛弱造成的,即使你從未有過疥癬,也非產後,身體清潔,但仍然無法忍受的癢,這就是由脾虛引起的。古籍記載:所有疼痛都是實證,所有的癢則是虛證。脾臟負責管理身體的肌肉,所以首要的是要強健脾臟。四獸飲去掉草藥,加入藿香、厚朴、川芎和當歸各半錢,與薑、棗一同煎煮服用,這種配方被稱為增損資胃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