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醫偶錄》~ 卷二 (7)
卷二 (7)
1. 脾部藥隊
補脾猛將,白朮,黃精
補脾次將,山藥,扁豆,苡仁,大棗,炙甘草
瀉脾猛將,枳實,萊菔子
瀉脾次將,神麯,麥芽,山楂,枳殼,厚朴,大腹皮,使君子,白芷,雞內金,陳皮,檳榔
涼脾猛將,大黃,黃芩,栝蔞霜
涼脾次將,黃柏,山梔,知母,銀花,武夷茶
溫脾猛將,附子,乾薑,巴豆,肉豆蔻,草果,蒼朮,胡椒
溫脾次將,木香,煨姜,烏藥,益智仁,藿香,砂仁,白蔻仁,蕪荑,焦穀芽,川椒
白話文:
【脾臟調理藥物組合】
強力補脾藥物:白朮、黃精
次要補脾藥物:山藥、扁豆、薏仁、大棗、炙甘草
強力瀉脾藥物:枳實、萊菔子
次要瀉脾藥物:神麯、麥芽、山楂、枳殼、厚朴、大腹皮、使君子、白芷、雞內金、陳皮、檳榔
強力涼脾藥物:大黃、黃芩、栝蔞霜
次要涼脾藥物:黃柏、山梔、知母、銀花、武夷茶
強力溫脾藥物:附子、乾薑、巴豆、肉豆蔻、草果、蒼朮、胡椒
次要溫脾藥物:木香、煨薑、烏藥、益智仁、藿香、砂仁、白蔻仁、蕪荑、焦穀芽、川椒
2. 脾部列方
歸芍六君子湯,治脾陰虛弱下血。
歸身,白芍(各二錢),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五分),陳皮,半夏(各一錢),炙草(五分)
大和中飲,治食積脹悶。
枳實(一錢),厚朴(一錢五分),麥芽,楂炭(各二錢),陳皮(一錢),砂仁(八分),澤瀉(一錢)
太無神功散,治一切痞積。
地萹蓄,瞿麥穗,麥芽(各五錢),神麯(二錢五分),沉香,木香(各一錢五分),炙草(五錢),酒蒸大黃(二兩)
共為末,每服二三錢,燈心竹葉湯下,女人紅花當歸湯。
香砂二陳湯,治脾滯腹痛。
木香(一錢),砂仁(一錢),製半夏,陳皮,茯苓,炙草(各一錢五分)
加生薑一片,大棗二枚。
蒼白二陳湯,治受濕身痛。即前方去木香、砂仁,加蒼朮、白朮各一錢。
保和丸,治傷食。
麥芽,山楂,萊菔子,厚朴,香附(各一錢),炙草,連翹(各五分),陳皮(一錢五分)
水煎服亦可。
香砂理中湯,治脾寒腹痛。
木香(一錢),砂仁(一錢),人參,白朮(各二錢),乾薑,炙草(各一錢)
木香丸,治寒積腹痛拒按,名曰陰結。
木香,丁香(各一錢五分),乾薑(三錢),炒麥芽(五錢),陳皮(三錢),巴豆(三粒)
以神麯煮糊為丸,每服十丸。
黃芩芍藥湯,治脾熱流涎,利如蟹渤等症。
黃芩,白芍(各二錢),生甘草(一錢)
四苓散,治伏暑泄瀉。
白朮,豬苓,木通(各一錢),赤苓(三錢),車前,澤瀉(各二錢)
水煎,用益元散三錢沖服。
加味枳朮湯,治酒疸濕熱發黃。
白朮(二錢),枳實,陳皮,麥芽,山楂,茯苓,神麯,連翹(各一錢),茵陳,荷葉(各一錢五分),澤瀉(五分)
如傷酒,加葛根一錢。
葛花清脾湯,治酒濕生熱生痰,頭眩頭痛。
葛花(一錢),枳椇子(三錢),赤苓(三錢),澤瀉,茵陳,酒芩(各二錢),山梔,車前子(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橘紅,厚朴(各一錢)
梔子柏皮湯,治鬱熱在裡而發黃疸,名曰陽黃。
梔子(三錢),黃柏(二錢),炙草(一錢)
六君子湯,五味異功散,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附子理中湯,澤蘭湯,和中丸,小半夏加茯苓湯,平胃散,香蘇散,五苓散,茵陳五苓散,益元散,葛根治痢散,治痢奇方,開噤散(以上諸方俱見首卷)
沉香降氣丸,化蟲丸(二方見心部)
芍藥甘草湯,橘皮竹茹湯,柴芩煎(三方見肝部)
白話文:
【脾部列方】
歸芍六君子湯:用於治療脾臟陰虛導致的下血癥狀。藥方包含當歸、白芍(各約6克)、人參、白朮、茯苓(各約4.5克)、陳皮、半夏(各約3克)、炙甘草(約1.5克)。
大和中飲:適用於食物積聚造成的脹悶。藥方包括枳實(約3克)、厚朴(約4.5克)、麥芽、楂炭(各約6克)、陳皮(約3克)、砂仁(約2.4克)、澤瀉(約3克)。
太無神功散:治療各種痞積病症。藥方成分有地萹蓄、瞿麥穗、麥芽(各約15克)、神麯(約7.5克)、沉香、木香(各約4.5克)、炙甘草(約15克)、酒蒸大黃(約60克)。研磨成粉後,每次服用約6-9克,可用燈心竹葉湯送服,女性則使用紅花當歸湯。
香砂二陳湯:治療脾臟滯塞引起的腹痛。藥方含木香、砂仁(各約3克)、半夏、陳皮、茯苓、炙甘草(各約4.5克)。另需加入生薑一小片,大棗兩顆。
蒼白二陳湯:適用於因濕氣引起身體疼痛的情況。藥方是在前方基礎上去除木香、砂仁,並添加蒼朮、白朮(各約3克)。
保和丸:用於治療飲食過量。藥方包括麥芽、山楂、萊菔子、厚朴、香附(各約3克)、炙甘草、連翹(各約1.5克)、陳皮(約4.5克)。可用水煎服。
香砂理中湯:治療脾臟寒涼引發的腹痛。藥方成分有木香、砂仁(各約3克)、人參、白朮(各約6克)、乾薑、炙甘草(各約3克)。
木香丸:用於治療腹部冷積疼痛,且按壓會更痛,此症稱為陰結。藥方成分包括木香、丁香(各約4.5克)、乾薑(約9克)、炒麥芽(約15克)、陳皮(約9克)、巴豆(約3粒)。需以神麯煮成糊狀,製成藥丸,每次服用約10丸。
黃芩芍藥湯:治療脾臟熱度過高導致流口水,以及像螃蟹排泄物般的症狀。藥方包含黃芩、白芍(各約6克)、生甘草(約3克)。
四苓散:適用於夏季潛藏的暑氣引發的腹瀉。藥方成分有白朮、豬苓、木通(各約3克)、赤苓(約9克)、車前、澤瀉(各約6克)。煎水後,加入益元散約9克一起服用。
加味枳朮湯:治療酒疸、濕熱導致的黃疸。藥方包括白朮(約6克)、枳實、陳皮、麥芽、山楂、茯苓、神麯、連翹(各約3克)、茵陳、荷葉(各約4.5克)、澤瀉(約1.5克)。若酒精中毒,則需額外添加葛根約3克。
葛花清脾湯:適用於酒精濕氣生成熱氣和痰液,造成頭暈頭痛。藥方成分有葛花(約3克)、枳椇子(約9克)、赤苓(約9克)、澤瀉、茵陳、酒黃芩(各約6克)、山梔、車前子(各約4.5克)、甘草(約1.5克)、橘紅、厚朴(各約3克)。
梔子柏皮湯:治療鬱熱在體內導致黃疸,此稱為陽黃。藥方成分有梔子(約9克)、黃柏(約6克)、炙甘草(約3克)。
六君子湯、五味異功散、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附子理中湯、澤蘭湯、和中丸、小半夏加茯苓湯、平胃散、香蘇散、五苓散、茵陳五苓散、益元散、葛根治痢散、治痢奇方、_開噤散_等藥方詳情請參考首卷。
沉香降氣丸、_化蟲丸_等藥方詳情請參考心臟部位。
芍藥甘草湯、橘皮竹茹湯、_柴芩煎_等藥方詳情請參考肝臟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