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醫偶錄》~ 附錄 (1)

回本書目錄

附錄 (1)

1. 平人延年要訣六則

子夏曰:死生有命。孟子曰:夭壽不二。是死生壽夭自有定數,似非人力所能移者矣。殊不知聖賢言命有二,有氣數之命,有義理之命。氣數之命不能逃,義理之命所當盡。故子夏言死生有命,繼之曰:敬而無失。孟子言夭壽不二,繼之曰:修身以俟。聖賢教人,盡人合天,非欲其委心任運,無事操持也。

易曰:竅理儘性,以至於命。書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朱子云:既安於命。又當修其在己者,蓋以人定勝天,必然之理也。敦行錄云:君子不言命,養性所以立命,亦不言天,盡人可以迴天。故平人延年要訣六則,以代藥石針砭焉。

2. 一 存心

真西山先生曰:余聞之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又曰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夫雞鳴而起,未與物接,善烏乎施?存心養性,此人事也。與天何與?嗚呼!明乎此而後之為善之本也。蓋天命之性,賦之於人,本皆至善,自失汨之以私,亂之以欲,然後不善而之惡耳。

心者,所以主乎性者也。吾能敬畏齋慄,如臨君父,如對神明,則本心常存,而性不失矣。循性而行,何往非善?是為不負天之所予者,此即所以事天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為此而已。苟存乎此,天下之善皆由此出,雖功被萬物,澤及百世,亦是此而充之耳。故曰為善之本也。

李二的先生曰:為學之要,只在不自欺。念慮微起,善與不善一毫不能自掩,知善即實行其善,知惡即實去其惡,不昧所知,心方自慊。又曰:縱心於幽獨,自謂無人見聞,不知人即不見不聞,而天知必見必聞,未嘗不洞若觀火。故一念之萌,上帝汝臨,一動之非,難逃天鑑。

人參隨時隨事,體認天理,克去有我之私,得全天理之正,則廓然大公,物來順應,自然動合天心,斷必受天之枯。書曰:惟德動天,無遠不屆,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昔司馬溫公嘗言: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不可對人言耳。范文正公謂賈狀元曰:惟君不憂不顯,惟不欺二字,可以終身行之。

此二公者,靜存動察,但求內省不疚而已,豈有心邀福也?然天道常與善人,故皆位躋臺輔,壽享期頤,何莫非存心誠敬之應也。六祖云: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故延年要訣,以存心為第一。

3. 二 敦本

孔門論學,惟務求仁。有子首言孝弟為仁之本。夫子謂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其體極宏深,用極廣大矣。而推本始於孝弟,蓋以孝弟為百行之先,萬化之源也。子路曰:昔者由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食,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沒之後,南遊於楚,從□□□□□□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願食藜藿,為親負米,□□□也。

樹欲靜而風不寧,子欲養而親不逮,往而不可返者年也。逝而不可追者親也。嗟乎!親恩罔極,為子者即竭畢生之力而事之。養其口體,悅其心志,尚不能酬其萬一,況桑榆晚景,人壽幾何?盡朝夕承歡,左右就養,亦去日苦多,來日苦少矣。何得尚悠忽泄視,漫不關懷,使其親愁腸百結,遺恨終天耶?夫孝道無窮,及時為貴。

為子者毋使親年日短,而悔吾心之未盡,毋使子力日裕,而傷吾親之不逮。詩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良可念也。楊子曰:事父母自知其不足音,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親之謂也。孝子愛日,夫舜之大孝,至終身慕父母,其心止知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耳。未嘗祈天之眷顧也。

然孝德升聞,至祿位上壽之必得,若響應之捷者,何也?蓋孝道之大,貫三才,通神明,光四海,至貴之行,配天之德也。是以百福未易備也,惟孝則備。上壽未易享也,惟孝則享。善應錄云:紀邁至孝,年躋百齡,嚴綬友于,歲登天耋,故延年要訣,以敦本為第二。

4. 三 仁民

朱子云:仁者心之德,愛之理,善之長也。程子謂醫書以手足痿痹為不仁,此言最善名狀,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莫非己也。認得為己,何所不至?彼物欲錮蔽之人,視天地萬物,與己無涉,猶四肢百骸,氣脈不相貫通矣。故博施濟眾,仁者之功用,是以君子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也。

王軒錄先生曰:以天地之心為心,方才盡得自己心,以民物之事為事,庶幾成得一人事。徐養齋先生曰:君子處世,不論窮達,不可無仁心。若聞一夫不獲,見一物失所,自若測然不忍處,思有以濟之,但力有所限,勢有所難,則盡吾心可也。昔竇禹鈞為諫議大夫,年三十無子,夢祖父謂之曰:汝宜早修,汝不壽,且無子。

禹鉤唯諾,修省積善,同宗外姻,有喪不能舉者,為出錢葬之,前後凡二十七喪,有女貧不能嫁者,為出錢嫁之,凡二十八人,故舊相知由公活者數十家,四方賢士賴以舉火者,不可勝數,與夫還金義館,種種善事,難以枚舉。後復夢祖父曰:汝無子,壽且促,因行陰德,延壽三紀,賜五子榮顯。

公果享年八十二歲,談笑而終,子孫俱貴顯。古云:謙抑盈滿,是禍福關,仁厚刻薄,是修短關。吳文正公曰:量之寬洪者壽,心之慈祥者壽。夫子亦曰:仁者壽。故延年要訣,以仁民為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