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 卷十五 (19)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 (19)

1. 治瘧方四十六

麻黃白芍湯,〔又〕麻黃,桂皮,青皮,陳皮,半夏曲,白芷,蘇葉,赤苓,白朮,桔梗,細辛,檳榔,甘草(各七分),姜(三片),棗(二枚)

桂枝湯,〔太陰瘧〕桂枝,芍藥,甘草,姜,棗,有痰加陳皮、白朮。

建中湯,〔又〕

橘皮散,〔脾寒諸瘧〕,廣皮八兩去白切,薑汁浸過一宿,砂罐內重湯煮乾,焙,研末,每服三錢,大棗十枚去核,水一碗,煎至半碗,發前服,即以棗下之。

此方非寒極甚者,勿與服。

三黃石膏湯,〔厥陰瘧〕

鱉甲牛膝湯,〔又〕鱉甲,牛膝,當歸,陳皮,柴胡,熱甚而渴,倍鱉甲,加花粉、麥冬、知母。脾胃弱或溏泄,去當歸,加人參。寒甚,寒多指甲青黯,加人參、姜皮、桂枝。肺火忌用參,止多服本方。

人參白虎湯,〔少陰瘧陽明瘧〕人參,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凡少陰瘧,先用本方加桂枝以祛暑邪,後加鱉甲、牛膝。熱甚,倍知母,加麥冬。寒甚加桂枝。熱甚而嘔,加竹茹、人參、陳皮。用桂枝、牛膝者,肝腎同一治也。

桂枝加芍藥湯,〔肺瘧〕桂枝,芍藥,甘草,姜,棗,芍藥倍用。

桂枝黃芩湯,〔心瘧〕桂枝,芍藥,甘草,黃芩,姜,棗

四逆湯,〔肝瘧〕附子,乾薑,甘草

小建中湯,〔脾瘧〕桂枝,芍藥,甘草,館糖,姜,棗

桂枝加歸芍湯,〔腎瘧〕桂枝,芍藥,甘草,當歸,姜,棗,芍藥倍用。

益元散,〔暑瘧〕滑石,甘草,硃砂

香茹飲,〔又〕香茹,厚朴,扁豆子,甘草

胃苓湯,〔濕瘧〕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白朮,肉桂,茯苓,豬苓,澤瀉

除濕湯,〔又〕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白朮,茯苓,半夏,藿香

加味二陳湯,〔又〕半夏,陳皮,茯苓,甘草,黃芩,羌活,蒼朮

二陳湯,〔痰瘧〕半夏,陳皮,茯苓,甘草

導痰湯,〔又〕半夏,南星,赤苓,枳實,廣橘紅,甘草,生薑

不換金正氣散,〔又〕蒼朮(二錢),厚朴,陳皮,藿香,半夏,甘草(各一錢),姜(一片),棗(二枚)

五瘟丹,〔疫瘧〕黃連(火戊癸年為黃柏水丙辛年為君),黃芩(金乙庚年為君),甘草(土甲己年為君),香附(木丁壬年為君),紫蘇葉(各一兩),為君者倍入,皆生用,冬至日製為末,用錦紋大黃三兩熬成膏,為丸,彈子大,硃砂、雄黃為衣,再貼金箔,每一丸,井華水磨服。

補中益氣湯,〔勞瘧晝發瘧〕人參,黃耆,白朮,甘,草,陳皮,歸身,升麻,柴胡

柴胡薑桂湯,〔牝瘧〕柴胡,乾薑,桂枝,黃芩,花粉,牡蠣,甘草

六君子湯,〔瘧母晝發瘧〕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半夏,陳皮

白話文:

麻黃白芍湯: 麻黃、白芍、桂皮、青皮、陳皮、半夏曲、白芷、蘇葉、赤茯苓、白朮、桔梗、細辛、檳榔、甘草(各七分),生薑(三片),紅棗(二枚)。

桂枝湯: 針對太陰瘧疾,使用桂枝、芍藥、甘草、生薑、紅棗。若有痰,則加入陳皮、白朮。

建中湯: (此處未說明,應為另一種建中湯的應用)

橘皮散: 針對脾胃虛寒引起的瘧疾,使用廣橘皮八兩,去除白色部分後切絲,用薑汁浸泡過夜,放入砂鍋中隔水蒸乾,烘焙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搭配去核紅棗十枚,用一碗水煎至半碗,在瘧疾發作前服用,然後把棗肉也吃下去。此方藥性較強,若非寒邪極為嚴重者,不要服用。

三黃石膏湯: 針對厥陰瘧疾。

鱉甲牛膝湯: 針對另一種瘧疾,使用鱉甲、牛膝、當歸、陳皮、柴胡。若發熱口渴嚴重,則加倍鱉甲用量,並加入花粉、麥冬、知母。若脾胃虛弱或容易腹瀉,則去除當歸,加入人參。若寒邪嚴重,表現為指甲青紫,則加入人參、乾薑皮、桂枝。若有肺火則忌用人參,可多服用此方。

人參白虎湯: 針對少陰瘧疾和陽明瘧疾,使用人參、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對於少陰瘧疾,先用此方加入桂枝以驅散暑邪,之後再加入鱉甲、牛膝。若發熱嚴重,則加倍知母,並加入麥冬。若寒邪嚴重,則加入桂枝。若發熱且嘔吐,則加入竹茹、人參、陳皮。使用桂枝、牛膝,是為了同時治療肝腎。

桂枝加芍藥湯: 針對肺瘧,使用桂枝、芍藥、甘草、生薑、紅棗,芍藥加倍使用。

桂枝黃芩湯: 針對心瘧,使用桂枝、芍藥、甘草、黃芩、生薑、紅棗。

四逆湯: 針對肝瘧,使用附子、乾薑、甘草。

小建中湯: 針對脾瘧,使用桂枝、芍藥、甘草、飴糖、生薑、紅棗。

桂枝加當歸芍藥湯: 針對腎瘧,使用桂枝、芍藥、甘草、當歸、生薑、紅棗,芍藥加倍使用。

益元散: 針對暑濕引起的瘧疾,使用滑石、甘草、硃砂。

香茹飲: 針對另一種暑濕引起的瘧疾,使用香薷、厚朴、扁豆子、甘草。

胃苓湯: 針對濕氣引起的瘧疾,使用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白朮、肉桂、茯苓、豬苓、澤瀉。

除濕湯: 針對另一種濕氣引起的瘧疾,使用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白朮、茯苓、半夏、藿香。

加味二陳湯: 針對另一種濕氣引起的瘧疾,使用半夏、陳皮、茯苓、甘草、黃芩、羌活、蒼朮。

二陳湯: 針對痰濕引起的瘧疾,使用半夏、陳皮、茯苓、甘草。

導痰湯: 針對另一種痰濕引起的瘧疾,使用半夏、天南星、赤茯苓、枳實、廣橘紅、甘草、生薑。

不換金正氣散: 針對另一種瘧疾,使用蒼朮(二錢)、厚朴、陳皮、藿香、半夏、甘草(各一錢),生薑(一片),紅棗(二枚)。

五瘟丹: 針對疫病引起的瘧疾,使用黃連(火年為黃柏)、黃芩(金年為君)、甘草(土年為君)、香附(木年為君)、紫蘇葉(各一兩)。其中,作為君藥的藥材加倍用量,皆為生用。在冬至日將所有藥材磨成粉,用錦紋大黃三兩熬成膏,製成丸藥,如彈子大小,外用硃砂、雄黃包裹,再貼上金箔。每次服用一丸,用井水磨開後服用。

補中益氣湯: 針對勞累引起的瘧疾,表現為白天發作,使用人參、黃耆、白朮、甘草、陳皮、當歸身、升麻、柴胡。

柴胡薑桂湯: 針對陰虛引起的瘧疾,使用柴胡、乾薑、桂枝、黃芩、花粉、牡蠣、甘草。

六君子湯: 針對瘧母(即瘧疾持續不癒)白天發作的情況,使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半夏、陳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