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鑑》~ 卷十九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九 (4)

1. 閻孝忠辨急慢驚風

小兒急慢驚風者古無之,惟曰陰陽癇。所謂急慢驚者,後世名之耳,正如赤白痢之類是也。陽動而速,故陽病曰急驚;陰靜而緩,故陰病曰慢驚。此陰陽虛實寒熱之別,治之不可誤也。急驚由有熱,熱即生風,又或因驚而發,則目為連札、潮涎搐搦,身體與口中氣皆熱。及其發定或睡起,即了了如故。

此急驚證也。當其搐勢漸減時,與鎮心治熱之劑一二服。候驚勢已定須臾,以藥下其痰熱。利下痰熱,心神安寧,即愈。慢驚得於大病之餘,吐瀉之後,或誤取轉,致脾胃虛損,風邪乘之。似搐而不甚搐,此名瘛瘲;似睡而精神慢;四肢與口中氣皆冷;睡中露睛。

或胃痛而啼哭如鴉聲。此證已危,蓋脾胃虛損故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小兒急性和慢性驚風的區別,古人並沒有這種說法,他們稱之為陰陽癇。所謂的急性和慢性驚風,是後世纔有的名詞,就像赤痢和白痢一樣。陽性反應快速,所以陽性的病被稱為急性驚風;陰性反應緩慢,所以陰性的病被稱為慢性驚風。這是陰陽虛實寒熱的不同,治療時不能搞錯。

急性驚風通常是由於熱度過高,熱度會導致風象,也可能因為受到驚嚇而引發。孩子的眼睛會不停地眨,口角會流出口水,身體和呼吸都呈現出熱狀。等到發作結束或醒來,孩子又會恢復正常,這就是急性驚風的症狀。在孩子抽搐的力度逐漸減弱時,可以給他一兩劑鎮靜心臟、清熱的藥。等到驚風已經完全平息,再用藥物幫助孩子清除體內的痰熱。一旦痰熱被排出,心神就會平靜下來,孩子就能康復。

慢性驚風通常發生在孩子大病初癒,或者嘔吐、腹瀉之後,可能是因為錯誤的護理方式導致脾胃虛弱。風邪趁機入侵,孩子會出現抽搐,但不嚴重,這種情況被稱為瘛瘲。孩子看似在睡覺,但精神卻很遲鈍,四肢和呼吸都是冷的,在睡夢中眼睛半開。或者,孩子會因為胃痛而哭喊,聲音像烏鴉叫。這種情況非常危險,因為孩子的脾胃已經嚴重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