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時進

《一見能醫》~ 卷之六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5)

1. 痙痓有陽有陰(有二種)

痙者,勁也。痓者,翅也。其症頸項強直,腰背反張,如鳥之張翅,故名痙痓也。一屬外感,一屬內傷。外感者,風寒濕氣,客於太陽,傷其大筋,筋牽而急,攻令痓也。然得之風濕者,今人有汗不惡寒,名曰柔痙,得之寒者,令人無汗惡寒,名曰剛痙。俱以小續命湯治之,但有汗者去麻黃。

內傷者或因發汗過多,或因失血大甚,筋無血養,則筋急而牽,故令百節強直。十全大補湯主之。

白話文:

[痙瘲有陽有陰(有兩種類型)]

所謂痙,指的是肌肉緊繃。而痓,象徵著翅膀張開。這種病症的特徵是頸部和背部僵硬直挺,腰部後弓,就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因此被稱為痙痓。痙痓可分為由外在因素引起的,以及由內在因素導致的兩種。

外在因素引發的痙痓,是由風、寒、濕三種氣候條件侵入太陽經脈,損傷主要的肌肉組織,造成肌肉緊繃收縮,進而導致痙瘲的發生。然而,如果是由風濕所引發,患者會出汗但不畏寒,這種情況被稱為柔痙;若是由寒冷所致,患者會不出汗且畏寒,這時被稱為剛痙。對於這兩種情況,都可以使用小續命湯進行治療,但是對會出汗的患者,治療時應避免使用麻黃。

而由內在因素引發的痙痓,可能是因為出汗過多或大量失血,導致肌肉缺乏血液滋養,肌肉因此緊繃收縮,造成全身關節僵硬。對於這種情況,十全大補湯是適用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