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時進

《一見能醫》~ 卷之七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16)

1. 臨產歌

臨產之時勿易看,驀然氣湊目珠翻,

唇青口噤流涎沫,子母雙雙入鬼關。

舌色鮮紅唇面黑,子存母死片時間;

面紅舌黑兒難保,佛手仍須奪命丹。

橫逆催生龍脫散,滑胎可救漏胞干。

死胎欲下芎歸飲,更搗蓖麻腳底攤。

血入胞中時脹悶,上衝心胃死何難,

朴硝散共紅花酒,奪命神丹遂下安。

產下血迷成血暈,清魂急灌命須還,

血山一倒心無主,目暗頭眩汗兩漫,

氣隨血脫多難救,薑、歸、參、耆大補堪。

血搶心悶成狂妄,喘絕蒲黃不等閒,

兒枕痛時緣惡露,當歸、失笑效非凡。

忽然口噤言顛倒,見鬼原非風與寒,

則血上衝心血耗,妙香散共黑龍丹。

白話文:

【臨產歌現代譯文】

當產婦即將生產,切勿輕忽對待,忽然間產婦可能出現氣息急促,眼珠翻轉的危急情況, 嘴脣呈現青色,嘴巴緊閉,口水不斷流出,若不即時救治,母子性命恐有危險。

如果產婦舌頭顏色鮮紅,而嘴脣和臉部卻呈現黑色,這表示孩子可能保住,但母親的生命可能在瞬間消逝; 反之,如果產婦面色紅潤,但舌頭卻是黑色,那麼孩子可能保不住,此時需使用佛手和奪命丹進行急救。

遇到胎位不正或早產的情況,可使用「龍脫散」來催產,對於習慣性流產的產婦,可以治療「漏胞」。 若是胎兒已經死亡,欲使其順利排出,可用「芎歸飲」,並輔以腳底敷貼「蓖麻」。

若產婦出血過多,造成血液在子宮內積聚,會感到脹悶,甚至上衝至心臟和胃部,可能導致死亡, 此時應使用「朴硝散」和「紅花酒」,以及「奪命神丹」,才能使產婦平安。

生產後若出現血暈,也就是血液進入腦部,導致意識模糊,應立即使用「清魂」來急救, 因為血液大量流失,會導致心臟功能衰竭,眼睛視力模糊,頭部眩暈,全身大汗淋漓, 這種情況下,氣血皆虛,很難救治,需使用「薑、歸、參、耆」等大補藥物。

如果產婦因失血過多,導致心臟負擔加重,呼吸困難,甚至陷入昏迷狀態,這可能是「血搶心」, 需使用「當歸」和「失笑散」來治療,效果非凡。

若產婦突然口齒不清,言語顛倒,這並不是因為風邪或寒冷所導致, 而是因為血液上衝,心臟血液耗盡,可用「妙香散」和「黑龍丹」來治療。

2. 產後發熱其因有七

產後發熱有七,皆有以驗也。如去血過多者,六脈必虛;惡露不行者,腹中必痛;感冒風寒者,必兼頭痛;過傷飲食者,胸膈不寬;蒸乳者,乳汁不通;乳膨者,必無子飲乳;起早褥勞者,腰胯作痛。大抵產後用藥,必須溫暖,使惡露流通,大補氣血為主,雖有雜症,不過兼治之耳,產後玉門不斂,用硫黃、吳茱萸、菟絲子、蛇床子,煎湯頻洗。子宮不收,用五倍煎湯熏洗,內服補中益氣湯。

產後遺尿,用白薇、白芍等分為末,酒調下,一日三服。或用桑螵蛸五錢,炒龍骨一錢,為末,食煎米湯下三錢。產後陰癢,是蟲蝕陰戶也,用白礬煎湯熏洗,或用熟豬肝三寸,作孔,入陰戶,其蟲盡入肝內,取出方效。

白話文:

產後發燒的原因有七種,每種都有其相應的症狀來驗證。如果產後失血過多,脈搏一定會顯得虛弱;若產後惡露排不出,腹部必然會感到疼痛;若是受了風寒,一定會伴隨頭痛;若飲食過量,胸部和膈肌間會感到不舒適;乳房堵塞的話,乳汁無法順利排出;若是乳房腫脹,嬰兒吸吮會有困難;若產後過早起牀勞動,腰部和髖部會感到疼痛。

基本上,產後用藥必須注重溫暖,讓產婦的惡露能順利排出,主要目標是大量補充氣血,縱然有其他複雜病症,也僅需輔助治療即可。產後陰道口無法緊閉,可用硫磺、吳茱萸、菟絲子、蛇牀子煎煮成湯,頻繁清洗。若子宮無法回縮,可使用五倍子煎煮成湯燻洗,並內服補中益氣湯。

產後有漏尿問題,可使用白薇、白芍等量磨成粉末,以酒調服,一天服用三次。或者使用五錢的桑螵蛸,加上一錢的炒龍骨磨成粉,以食物煎煮的米湯送服三錢。產後陰部瘙癢,可能是因為蟲害侵蝕,可用白礬煎煮成湯燻洗,或者使用三寸長的熟豬肝,中間挖個洞,放入陰道,蟲子會進入肝內,取出豬肝即見效。

3. 產後歌

產下嬰兒氣血空,絲毫觸犯便傷榮;

倏然致疾如山重,不與尋常一樣同。

去血過多因發熱,焦薑、參、術入歸芎;

陰虛作熱心煩悶,自汗黃耆可奏功。

噁心嘔逆傷脾胃,抵聖湯醫脹脹膨;

歸耆止汗除身熱,不愈當歸奏效雄。

風中愈風湯立驗,茯苓散子治怔忡;

諸風痿痹筋攣縮,志士明醫用血風。

乍見鬼神由血耗,調經散服起疲癃;

中風口噤身關閉,搐搦身強似角弓,

此是血虛筋瘛瘲,舉輕古拜配歸芎。

產後經來因續斷,血虛發熱復兼風,

手牽足搐牙關緊,昏冒當歸獨活攻,

大豆紫湯七珍散,只煎一服有奇功。

陰虛發熱憎寒症,晝日清明夜覺凶,

加味歸芎或四物,將來煎服病離躬。

胞中誤損成淋瀝,參朮煎膏溲自通,

浮腫定須分水道,也應培土與祛風,

大小調經散可用。憂思鬱結在寬胸,

痢初化滯香連芍,積久須當用胃風。

初感寒邪微發表,熱邪不解守黃龍。

躁煩地、麥兼歸芍,渴甚人參共麥冬,

熱泄分消兼理胃。便難宜以捫腸攻,

汗多表弱宜耆桂,里弱虛寒制理中,

發表內攻須帶補,勿行孟浪內傷榮。

小便淋瀝時常痛,但用茅根可治癃,

泄瀉四苓湯可治,寒加肉果桂姜同,

若用熱泄兼腸垢,姜炒黃連佐木通。

白話文:

生下孩子後,身體的氣血會非常虛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傷害到身體的健康。

突然間的疾病來得像山崩一樣急迫,病情與平常的狀況完全不同。

因為失血過多導致發燒,治療時需使用焦薑、人參、白朮和當歸等藥材。

陰虛引起發熱及心煩意亂,自汗的情況下,黃耆能發揮很好的療效。

惡心想吐是脾胃受損的表現,抵聖湯可以緩解脹氣。

當歸和黃耆能止汗降溫,如果效果不佳,當歸的效力更強。

風濕疾病可以使用風中愈風湯,茯苓散則用於治療心悸怔忡。

各種風濕、萎縮、肌肉抽搐,需要明智的醫生使用血風草來治療。

看到鬼神的幻覺是由於血液流失所致,調經散能幫助恢復體力。

中風後口齒不清,身體僵硬,像拉滿的弓,這是血虛引起的肌肉抽搐,用舉輕古拜和當歸來治療。

產後月經來潮可能是因為續斷,血虛發熱同時伴有風寒,手腳抽搐,牙關緊閉,昏迷狀態,當歸和獨活是對症治療的選擇。

大豆紫湯和七珍散只需煎一劑就有奇效。

陰虛發熱伴有怕冷的症狀,白天清醒,夜晚病情加重,可以使用加味歸芎或四物湯,煎服後病情會有所好轉。

膀胱受損造成頻尿,可以使用人參和白朮煎膏,有助於尿液順暢。

浮腫需要區分水腫和風腫,應當培養體質並驅除風邪,大小調經散適用於這種情況。

憂慮和鬱悶需要開導心情,痢疾初期可以使用香連芍來化解滯留,長期積累的情況下,需要使用胃風散。

初期感染寒邪應當輕微發汗,熱邪未解則應當堅守黃龍湯。

躁動不安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麥門冬、當歸和白芍,口渴嚴重的情況下,人參和麥門冬是好的選擇。

熱性腹瀉需要分清消化和胃部調理,便祕的情況下,可以使用腸攻法。

大量出汗後體表虛弱,適合使用黃耆和肉桂,體內虛弱和寒冷的情況下,理中湯是合適的選擇。

表層和內部都需要補充,不要輕易做出錯誤的判斷,以免傷害到身體的健康。

小便頻繁且疼痛,可以使用茅根來治療。

腹瀉可以使用四苓湯,寒冷的情況下,可以加入肉豆蔻、肉桂和生薑。

如果熱性腹瀉伴隨著腸垢,可以使用炒姜的黃連和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