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芻言》~ 第二十五章,泄瀉
第二十五章,泄瀉
1. 第二十五章,泄瀉
《內經》云:濕勝則濡泄,宜胃苓湯統治之,如蒼白朮、二苓、澤瀉、川樸、甘草、桂枝、陳皮等。
濕熱瀉,口中熱,溺赤,下瀉腸垢,為濕熱,去桂加防風、川連。
寒濕瀉,溺清,口和不渴,下利清穀,為寒濕,加乾薑。
食積瀉,胸滿痞悶,噯腐吞酸,瀉下臭穢,為食積,加山楂、麥芽。
白話文:
《內經》說:濕氣過盛就會導致身體濕潤而泄瀉,應該用胃苓湯來治療,方劑中包含蒼白朮、二苓、澤瀉、川樸、甘草、桂枝、陳皮等藥材。
如果出現_濕熱瀉_,症狀包括口乾舌燥、小便赤黃、腹瀉排出穢物,這是濕熱引起的,需要將桂枝去除,並加入防風和川連。
如果出現_寒濕瀉_,症狀包括小便清澈、口不渴、腹瀉排出清稀的谷物,這是寒濕引起的,需要加入乾薑。
如果出現_食積瀉_,症狀包括胸悶、腹脹、噯氣、反酸、腹瀉排出臭穢物,這是飲食積滯引起的,需要加入山楂和麥芽。
脾虛瀉,食少便頻,面色㿠白,為脾虛,去樸加人參、乾薑。
腎虛瀉,五更作瀉依時,或臍下痛,為腎虛,去陳皮、厚朴,加附子,四神丸。
吐瀉暴脫治法,忽然大瀉不止,大汗大喘,手足厥冷,兼吐者,須防脾腎之氣暴脫。夏月伏陰在內,多此證,宜附子理中湯大劑與之,不可服香蕾、藿香等。
暑熱瀉,吸受暑濕作瀉,宜六一散,香連丸。
白話文:
【脾虛瀉】,食量減少,排便頻繁,面色蒼白,這是脾虛的症狀,可以去掉樸實,加入人參、乾薑。
【腎虛瀉】,早晨五更時分有排便的傾向,或者肚臍下方疼痛,這代表是腎虛的情況,可以去掉陳皮、樸實,加入附子,使用四神丸。
【吐瀉暴脫治法】,突然出現嚴重的吐瀉不停,大量出汗、喘息,手腳發冷,並伴有嘔吐的情況,必須提防脾腎之氣的急劇流失。夏季藏匿陰寒,容易出現這種症狀,應當使用大劑量的附子理中湯,不可服用香蕾、藿香等草藥。
【暑熱瀉】,由於吸收了暑熱和濕氣導致的腹瀉,適合使用六一散和香連丸。
氣虛瀉,氣虛下陷作瀉,宜補中益氣湯去當歸,加木香、葛根。
飧泄(飧泄:又名水穀利。指泄瀉完穀不化。),久風為飧泄,宜神術湯,《聖濟》附子湯。
痼冷,久瀉止而又發,瀉時腹痛,諸藥不效,此痼冷在腸間,宜先取去,然後調治,許學士,(許學士:許叔微,字知可,南宋醫家。曾任集賢院學士,故人稱許學士。)用溫脾湯,《千金》用平胃散去蒼朮,加乾薑、肉桂、附子。
白話文:
氣虛瀉
氣虛導致下陷,出現腹瀉的情況,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去除當歸,並加入木香和葛根。
飧泄
飧泄又名水穀利,指的是腹瀉後排出食物未被消化。長時間受到風寒侵襲就會導致飧泄,應該服用神術湯或聖濟總錄中的附子湯。
痼冷
腹瀉很久之後又再次發作,並且伴隨腹痛,各種藥物都無效。這是因為腸道內有寒邪積聚,應該先去除寒邪,然後再進行調理。許學士(許叔微)建議使用溫脾湯,千金方建議使用平胃散,去除蒼朮,並加入乾薑、肉桂和附子。
木賊土,痛瀉因土敗木賊,宜痛瀉要方。痛瀉要方陳皮芍、防風白朮煎湯酌。補土瀉木理肝脾,若作食傷醫便錯。
久瀉,久瀉諸藥不效者,有臟熱腸寒、腸熱臟寒之辨,用烏梅丸二錢,米飲下,日三服,半月愈。
又有久瀉,用肉蓯蓉、鹿角霜、當歸鬚等法;又有芩、連、甘、葛;有用阿膠、羊脂、乳酥、黃連末、蜂蜜熬膏等法。喻嘉言(喻嘉言:喻昌,字嘉言,明末清初醫家。)頗得其旨。
白話文:
木賊土,是指因為脾土虛損,導致木氣乘脾而引起腹痛泄瀉的病症。這種情況宜用「痛瀉要方」來治療。痛瀉要方由陳皮、芍藥、防風、白朮等藥材組成,煎湯服用。此方主要作用是補脾土,瀉肝木,以調理肝脾,達到止痛止瀉的效果。如果將此症誤認為是食積所致,則治療方向就會錯誤。
久瀉,指長期腹瀉,服用其他藥物都无效的情况。久泻病症需要辨别是脏热肠寒,还是肠热脏寒。若为脏热肠寒,宜用乌梅丸,每次服用二钱,用米汤送服,每天三次,半个月即可见效。
久泻还有一些其他治疗方法,例如可以用肉苁蓉、鹿角霜、当归须等药材;或者用黄芩、黄连、甘草、葛根等药材;还可以用阿胶、羊脂、乳酥、黄连末、蜂蜜熬制成膏剂服用。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喻昌对于这些治疗方法都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注
- 文中用到的括號內文字是指藥物或方劑的名稱,方便查找相關資料。
- “木賊土”是指脾土虛損,而“土敗木賊”則是形容木氣乘脾的狀態。
- “臟熱腸寒”是指內臟熱,而腸道寒,反之則為“腸熱臟寒”。
- “痛瀉要方”和“烏梅丸”都是著名的中醫方劑,在相關醫學書籍或網站上可以找到詳細的說明。
- “喻嘉言”是指喻昌,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醫學家,他的醫學著作在中醫界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