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芻言》~ 第二十五章,泄瀉
第二十五章,泄瀉
1. 第二十五章,泄瀉
《內經》云:濕勝則濡泄,宜胃苓湯統治之,如蒼白朮、二苓、澤瀉、川樸、甘草、桂枝、陳皮等。
濕熱瀉,口中熱,溺赤,下瀉腸垢,為濕熱,去桂加防風、川連。
寒濕瀉,溺清,口和不渴,下利清穀,為寒濕,加乾薑。
食積瀉,胸滿痞悶,噯腐吞酸,瀉下臭穢,為食積,加山楂、麥芽。
脾虛瀉,食少便頻,面色㿠白,為脾虛,去樸加人參、乾薑。
腎虛瀉,五更作瀉依時,或臍下痛,為腎虛,去陳皮、厚朴,加附子,四神丸。
吐瀉暴脫治法,忽然大瀉不止,大汗大喘,手足厥冷,兼吐者,須防脾腎之氣暴脫。夏月伏陰在內,多此證,宜附子理中湯大劑與之,不可服香蕾、藿香等。
暑熱瀉,吸受暑濕作瀉,宜六一散,香連丸。
氣虛瀉,氣虛下陷作瀉,宜補中益氣湯去當歸,加木香、葛根。
飧泄(飧泄:又名水穀利。指泄瀉完穀不化。),久風為飧泄,宜神術湯,《聖濟》附子湯。
痼冷,久瀉止而又發,瀉時腹痛,諸藥不效,此痼冷在腸間,宜先取去,然後調治,許學士,(許學士:許叔微,字知可,南宋醫家。曾任集賢院學士,故人稱許學士。)用溫脾湯,《千金》用平胃散去蒼朮,加乾薑、肉桂、附子。
木賊土,痛瀉因土敗木賊,宜痛瀉要方。痛瀉要方陳皮芍、防風白朮煎湯酌。補土瀉木理肝脾,若作食傷醫便錯。
久瀉,久瀉諸藥不效者,有臟熱腸寒、腸熱臟寒之辨,用烏梅丸二錢,米飲下,日三服,半月愈。
又有久瀉,用肉蓯蓉、鹿角霜、當歸鬚等法;又有芩、連、甘、葛;有用阿膠、羊脂、乳酥、黃連末、蜂蜜熬膏等法。喻嘉言(喻嘉言:喻昌,字嘉言,明末清初醫家。)頗得其旨。
白話文:
[第二十五章,腹瀉]
《內經》指出:溼氣過盛就會導致腹瀉,適合用胃苓湯來全面治理,藥材包含蒼白朮、茯苓、豬苓、澤瀉、川樸、甘草、桂枝、陳皮等。
溼熱瀉,口中有熱感,尿色深紅,腹瀉時排出腸垢,這是溼熱的症狀,應去除桂枝加入防風、川連。
寒溼瀉,尿色清澈,口無異常且不渴,腹瀉時排泄物似未消化的食物,這是寒溼的症狀,應加入乾薑。
食積瀉,胸部滿脹,噯氣泛酸,腹瀉時排泄物有臭味,這是食積的症狀,應加入山楂、麥芽。
脾虛瀉,食慾不振,排便頻繁,面色蒼白,這是脾虛的症狀,應去除川樸加入人參、乾薑。
腎虛瀉,清晨五更時腹瀉,或肚臍下部疼痛,這是腎虛的症狀,應去除陳皮、川樸,加入附子,服用四神丸。
嘔吐腹瀉急脫治法,突然腹瀉不止,大量出汗,呼吸急促,手腳冰涼,伴有嘔吐,需警惕脾腎之氣突然脫失。夏季體內陰寒,常出現此症狀,應服用大劑量的附子理中湯,不可服用香薷、藿香等。
暑熱瀉,受暑溼影響腹瀉,應服用六一散,香連丸。
氣虛瀉,氣虛下陷導致腹瀉,應服用補中益氣湯,去掉當歸,加入木香、葛根。
飧泄(飧泄:又稱水谷利,指的是食物無法消化而腹瀉。),長期風邪爲飧泄,應服用神術湯,《聖濟》附子湯。
痼冷,長期腹瀉時好時壞,腹瀉時腹部疼痛,各種藥物無效,這是腸間的頑固性寒冷,應先將其清除,然後進行調養,許學士(許學士:許叔微,字知可,南宋醫家。曾任集賢院學士,因此人稱許學士。)使用溫脾湯,《千金》使用平胃散去掉蒼白朮,加入乾薑、肉桂、附子。
木賊土,腹瀉並伴隨疼痛是因爲脾胃功能受損,肝木過度剋制脾土,應服用痛瀉要方。痛瀉要方由陳皮、白芍、防風、白朮煎煮而成。調理肝脾,補土瀉木,如果誤診爲食傷,治療將出錯。
久瀉,長期腹瀉,各種藥物無效,需分辨臟腑熱冷,使用烏梅丸兩錢,以米湯送服,每日三次,半個月可痊癒。
還有長期腹瀉的治療方法,使用肉蓯蓉、鹿角霜、當歸須等方法;也有使用黃芩、黃連、甘草、葛根的方法;還有使用阿膠、羊脂、乳酥、黃連粉末與蜂蜜熬製的膏狀藥物等方法。喻嘉言(喻嘉言:喻昌,字嘉言,明末清初醫家。)對此有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