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芻言》~ 第二十三章 疝證

回本書目錄

第二十三章 疝證

1. 第二十三章 疝證

疝有七種,多屬肝經為病。

一曰寒疝,睪丸冷硬而痛,宜溫之,如吳萸、小茴、川楝子、胡蘆巴;甚則肉桂、附子。

一曰水疝,囊腫出水,宜萆薢、茯苓、半夏、橘皮、苡仁等。

一曰筋疝,不在陰囊,而在陰莖,陰莖腫大,或碎流膿水,此屬濕火,宜龍膽瀉肝湯。近世名下疳,不名筋疝。筋疝之疝,在胯凹,有筋一條,腫脹者是也。

一曰血疝,即世俗夾癰、魚口、便毒之類,在外科門。

一曰氣疝,忿怒勞碌,則囊腫而痛,氣平則安,宜烏藥、木香、吳萸、山梔。

一曰狐疝,臥則入少腹,行立則出少腹而下注,亦宜溫通。

一曰㿗疝,囊大如斗,不能全愈,亦不害命。

陳修園七疝統治法,以二陳湯為主,加豬苓、澤瀉、白朮、桂枝、小茴香、木通、川楝子。二陳加味外,如寒甚者,再加乾薑、附子;熱甚者,加知、柏;小溺如膏者,加菖蒲、萆薢;氣上衝者,去白朮,加肉桂、吳萸、當歸;囊腫如水晶者,加苡仁、桑皮;痛不可忍,恐瘀血為膿致潰,加桃仁、紅花、乳香;筋疝加苡仁、木瓜;頑麻不痛者,加川芎、檳榔;癢者加刺蒺藜。

又《千金翼》洗方:雄黃末一兩,生礬二兩,甘草七錢,水五碗煎二碗,洗疝。又於關元穴兩旁,相去各三寸,青脈上灸七壯,左灸左,右灸右。又灸外陵穴,在臍左右各開一寸半,灸疝亦效。

白話文:

在這一章中,我們探討了七種疝氣疾病,大多與肝經相關。

第一種是寒疝,特徵是睪丸冰冷堅硬且疼痛,治療應採用溫熱療法,例如使用吳茱萸、小茴香、川楝子、胡蘆巴等草藥;若病情嚴重,可加入肉桂、附子。

第二種是水疝,表現為囊腫並滲水,適用的藥材包括萆薢、茯苓、半夏、橘皮、薏仁等。

第三種是筋疝,這種疝氣不在睪丸袋,而是位於陰莖,常見症狀為陰莖腫脹,甚至流膿,屬於濕熱性質,適合使用龍膽瀉肝湯。在近代,此病被稱為下疳,而非傳統的筋疝。真正的筋疝,是指在大腿內側有一條筋腫脹的情況。

第四種是血疝,也就是俗稱的夾癰、魚口、便毒等,通常由外科醫生處理。

第五種是氣疝,患者在生氣或過度勞累後,會出現睪丸袋腫脹疼痛,情緒平靜後症狀減緩,治療時可考慮烏藥、木香、吳茱萸、山梔等藥材。

第六種是狐疝,患者躺下時,症狀會消失,但起身活動時,症狀會再次出現,治療上需注重溫通。

第七種是㿗疝,睪丸袋異常膨大,無法完全治癒,但不會危及生命。

陳修園提出一種統治七疝的治療方法,以二陳湯為基礎,添加豬苓、澤瀉、白朮、桂枝、小茴香、木通、川楝子。除了這份基本配方,還可以根據病情調整,如寒冷情況嚴重,可增加乾薑、附子;若熱象顯著,則添加知母、黃柏;尿液像糖漿,則加入菖蒲、萆薢;若有氣上衝的現象,去掉白朮,改加肉桂、吳茱萸、當歸;睪丸袋如水晶般腫脹,則加入薏仁、桑皮;疼痛難忍,擔心可能導致膿腫破潰,則添加桃仁、紅花、乳香;若是筋疝,加入薏仁、木瓜;如果麻木無痛感,則加入川芎、檳榔;若感到搔癢,則加入刺蒺藜。

此外,《千金翼》記載了一個洗浴療法:使用一兩的雄黃粉、二兩的生礬石、七錢的甘草,加入五碗水煮至剩兩碗,用來清洗患部。同時,在關元穴兩側各三寸的青脈上進行灸療,左邊的病痛灸左側,右邊的病痛灸右側。另有一種外陵穴灸療法,該穴位位於肚臍左右各一寸半的位置,對疝氣的治療也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