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症會要》~ 卷二 (3)
卷二 (3)
1. 用驗丸
人參 白朮(各一兩五錢) 白茯苓(一兩) 枳實 山楂 陳皮(各五錢) 白蔻仁(四錢) 蘿蔔子(三錢) 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朝暮米湯下一錢二分。
白話文:
「使用人參、白朮各45克、白茯苓30克、枳實、山楂、陳皮各15克、白蔻仁12克、蘿蔔子9克,將這些藥材製成丸狀,形狀大小如梧桐子,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每次服用量為3.6克,需以米湯送服。」
2. 加減廣朮潰堅湯
治中滿腹有積塊,堅硬如石,坐臥不寧,二便澀赤,上氣喘促,通身虛腫
厚朴(四分) 黃芩(五分) 益智 草蔻仁 升麻 紅花 甘草(各二分) 當歸 黃連(各五分) 廣朮 陳皮 柴胡 澤瀉 神麯(各三分) 白朮 茯苓(各一錢) 半夏(七分)吳萸(一分)青皮(三分) 姜(三片)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腹部脹滿,且腹部有如石頭般堅硬的腫塊,導致病人無論坐著或躺著都感到不安,大小便困難且顏色偏紅,呼吸急促,全身虛弱且浮腫。
藥方成分包含: 厚朴(0.4公克)、黃芩(0.5公克)、益智、草蔻仁、升麻、紅花、甘草(各0.2公克)、當歸、黃連(各0.5公克)、廣朮、陳皮、柴胡、澤瀉、神麯(各0.3公克)、白朮、茯苓(各3公克)、半夏(0.7公克)、吳茱萸(0.1公克)、青皮(0.3公克)、生薑(3片)。
3. 葶藶木香散
治濕熱太甚,水腫腹脹,小便赤澀,大便滑瀉。此藥下水濕,消腫脹,止瀉,利小便。
葶藶子、茯苓、豬苓、白朮(各二錢)、澤瀉、木通、甘草、滑石(各三錢)、桂、木香(各三分)。
白話文:
這份藥方適用於治療因濕熱過重導致的水腫、腹部脹大,以及小便顏色深紅且排尿困難,還有大便頻繁滑瀉的情況。此藥能有效排除體內的濕氣與水分,消除身體的腫脹,止住瀉肚,並促進小便的順暢。
藥方成分包含:葶藶子、茯苓、豬苓、白朮,這些成分各需二錢;澤瀉、木通、甘草、滑石,這些成分則各需三錢;最後加上桂和木香,兩者各需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