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邁書

《方症會要》~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小產後下血不止

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白芍、艾葉、炙甘草、阿膠、川芎、青皮、香附、砂仁。

人參、黃耆,補氣之要藥,常用於氣虛乏力。當歸,養血活血,為婦科要藥。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艾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

炙甘草,調和諸藥,益氣補中。阿膠,滋陰補血,止血安胎。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青皮,疏肝破氣,消積化滯。香附,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砂仁,化濕行氣,溫中健胃。

白話文:

這段古代中醫文字在現代白話文中可解讀為:在小產後如果出血無法止住,可以考慮使用以下的藥材來調理身體,包括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白芍、艾葉、炙甘草、阿膠、川芎、青皮、香附和砂仁。這些藥材可能有助於控制出血並調節身體狀況。

2. 小產後心腹疼痛

當歸 川芎 熟地 白芍(各一錢) 玄胡(七分) 桃仁(三分) 紅花(二分) 香附 青皮 澤蘭葉 丹皮(各五分) 童便酒各半鍾,溫服。

白話文:

對於小產後出現的心腹疼痛,可用以下藥方:當歸、川芎、熟地、白芍各使用一錢,玄胡用七分,桃仁用三分,紅花用二分,香附、青皮、澤蘭葉、丹皮各用五分。服用時,需用童便和酒各半混合,溫熱後飲用。

這即是所開列的藥方,用於緩解小產後的心腹疼痛問題。各藥材的份量已明確標示,請按指示使用。

3. 枳殼散

治妊婦八、九個月內胎氣壅滿,常宜服之,滑胎易產,安和子藏,益血舒氣。

枳殼(五兩) 扮甘草炙(一兩五錢) 香附(一兩)

上末,空心白水下二錢,每日三服。加糯米同丸更妙。

白話文:

這款藥方名為「枳殼散」,主要用於治療孕婦在懷孕八、九個月時,因胎兒成長導致的腹部脹滿不適。定期服用此藥,可幫助順利分娩,使子宮平穩,增加血液循環,舒緩呼吸,調節氣血。

所需藥材及其份量如下:枳殼五兩、炙甘草一兩五錢、香附一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空腹時以清水吞服二錢,一天三次。如果能加入糯米一同製成丸狀,效果會更好。

4. 當歸黃耆湯

治產後失血過多,腰痛,身熱,自汗。

歸身(三錢) 黃耆(二錢) 白朮(一錢五分) 姜二片

白話文:

這是在說:[當歸黃耆湯]用於治療產後出血過量,導致的腰部疼痛、身體發熱以及自汗的症狀。

處方成分包括:當歸(份量為三錢)、黃耆(份量為二錢)、白朮(份量為一錢五分),以及兩片薑。

5. 三聖散

治兒枕痛

當歸、肉桂、玄胡索

白話文:

這則古方「三聖散」是用來治療產後因為瘀血積在子宮引起的小腹疼痛,這種疼痛俗稱為「兒枕痛」。使用的藥材有:當歸,能補血活血;肉桂,有溫經止痛的作用;玄胡索,主要用於活血化瘀,緩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