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題元·朱震亨著,清·湯望久校輯

《脈因證治》~ 卷四 (1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3)

1. 五十八、痔漏

【因證】,因蟲就燥也。乃木乘火勢而侮燥金,歸於大腸為病,皆風、熱、燥、濕為之也。

蓋腸風、痔漏總辭也,分之則異。若破者則謂之漏。大便秘澀,必作大痛。此由風熱乘食飽不通,氣逼大腸而作也。受病者,燥氣也;為病者,胃濕也。胃刑大腸則化燥,化以乘燥熱之實,勝風附熱而來,是風、燥、濕、熱四氣而合。故大腸頭成塊,濕也;大痛者,風也;結燥者,主病兼受火邪也;不通者,熱也。

【治】,以苦寒瀉火,辛溫和血潤燥、疏風止痛。

秘方,涼血為主。

四君子,四物,黃芩(涼大腸),枳殼(寬大腸),槐角(涼血生血),升麻

秦艽白朮丸,秦艽(去蘆),皂角(各一兩,去皮,燒存性),白朮(五錢),當歸(半兩,酒洗),桃仁(一兩,去皮尖),地榆(三錢,破血),枳殼(麩炒,泄胃),澤瀉(各半兩,滲濕),大黃(四錢)

麵糊丸,米湯下百丸。空心服,以膳壓之。氣滯,加檳榔、木香;濕熱勝,加柏。

一云,凡痔漏,蒼朮、防風為君;甘草、白芍為佐。

蒼朮澤瀉丸,蒼朮(四兩),枳子,澤瀉(各二兩),地榆,皂角

飯丸。

淋洗用,天仙子,荊芥穗,川椒,蔓荊子

煎洗秘方,五味子,朴硝,蓮房,桑寄枝,先熏後洗。

敷腫,木鱉子,五味子

為末,調敷。

腸風塞藥,爐甘石(煅),牡蠣粉

痔漏方,好臘茶,腦子

同研津調,紙花貼上。除根用後方。

又方,白礬(枯二錢,生二錢),乳香(三錢)

真香油同研為膏,紙花貼。如便秘,枳實,當歸湯下三黃丸。

皂角散,治痔漏脫肛。

黃牛角䚡(一個,切),蛇蛻(一條),皂角(小,五個),穿山甲

上並切,入瓷瓶,泥固濟,候乾。先以火燒煙出,方以大火煅紅,出冷,研細,胡桃酒下。臨臥引出蟲,五更卻以酒下二錢。

脈痔方,血自肛門邊另作竅。

烏頭(炮,去皮尖),黃連(各一兩)

又方亦妙,槐花,荊芥,石菖蒲(各一兩)

酒痔連丸,黃連一味,酒浸、酒煮,酒丸,飲下。

腐痔核即為水,硼砂(煅),輕粉,爐甘石(煅)

上以朴硝淬洗辰砂,或加信煅,敷外四圍,點核上。

貼痔,麝香、樟腦、硃砂,研,入山田螺內,待成水,抹頭,不拘遍數,以干為度。

治酒痔下血不止,乾絲瓜一枚,連皮子燒,存性,為末,酒下二錢。

痔血不止,檢漆根灰,空心下。

木槿散,治痔專封口,能幹。木槿花八九月採,陰乾。用葉杵敷亦可。

又方,當歸一兩,黃連二兩,烏龜一個

酒煮乾,日乾為末,蜜丸皂子大。

治脫肛方,理省藤,桑白皮,白礬

煎洗自收。因治玉莖挺長,亦濕熱,小柴胡加黃連。有塊加青皮;外用熱絲瓜汁調五味子敷。

白話文:

【病因與症狀】 痔瘡和漏瘡的形成,主要因為腸道寄生蟲及環境乾燥。肝臟功能過盛,影響到肺部的正常運作,導致大腸出現問題,這些問題多是由風、熱、燥、濕等四種因素引起。

腸風、痔瘡和漏瘡,總稱是一類疾病,但實際上它們有區別。如果瘡口破裂,我們稱之為漏瘡。患者通常會有大便困難且疼痛的現象,這是因為風熱在飽食後無法順利排解,導致腸道受到強烈的壓力所致。造成疾病的主因是腸道的乾燥,而胃部濕氣則是助長病情的元兇。胃部對大腸的刺激使腸道變得更加乾燥,加上風、燥、濕、熱四種氣候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大腸頭部結塊、劇烈疼痛、乾燥及排便困難等症狀。

【治療方法】 治療上,使用苦寒藥材來清熱降火,同時使用辛溫藥材和血潤燥,以達到疏風止痛的效果。

【祕方】 治療痔瘡,應以涼血為主。

配方:四君子湯、四物湯、黃芩(涼大腸)、枳殼(寬大腸)、槐角(涼血生血)、升麻。

【秦艽白朮丸】 配方:秦艽、皁角(各一兩,去皮,燒存性)、白朮(五錢)、當歸(半兩,酒洗)、桃仁(一兩,去皮尖)、地榆(三錢,破血)、枳殼(麩炒,泄胃)、澤瀉(各半兩,滲濕)、大黃(四錢)。

製法:將上述藥材製成藥丸,以米湯送服一百粒,空腹服用,餐後再服用以緩解腸胃負擔。若腸胃氣滯,可添加檳榔、木香;若濕熱過重,可添加柏樹。

另一種說法是,對於痔瘡和漏瘡,蒼朮、防風是主要藥材;甘草、白芍則是輔助藥材。

【蒼朮澤瀉丸】 配方:蒼朮(四兩)、枳子、澤瀉(各二兩)、地榆、皁角。

製法:飯後服用。

【淋洗用藥】 配方:天仙子、荊芥穗、川椒、蔓荊子。

【煎洗祕方】 配方:五味子、朴硝、蓮房、桑寄枝。先用蒸汽燻蒸,然後再進行清洗。

【敷腫】 配方:木鱉子、五味子。磨成粉末,調勻後敷於患處。

【腸風塞藥】 配方:爐甘石(煅)、牡蠣粉。

【痔瘡專方】 配方:好臘茶、腦子。一同研磨,調勻後用紙花貼於患處。欲根治,需使用後方。

【另一方】 配方:白礬(枯二錢,生二錢)、乳香(三錢)。加入香油研磨成膏,以紙花貼於患處。若便祕,可用枳實、當歸湯送服三黃丸。

【皁角散】 配方:黃牛角、蛇蛻、皁角、穿山甲。將以上藥材切片,放入瓷瓶中密封,待其完全乾燥。先以小火燒至冒煙,再用大火煅燒至紅色,取出冷卻後研磨成粉末,以胡桃酒送服。睡前服用可引出腸道寄生蟲,五更時再服用二錢。

【脈痔方】 配方:烏頭(炮,去皮尖)、黃連(各一兩)。

【酒痔連丸】 配方:黃連一味,以酒浸泡、酒煮,製成藥丸,飲酒送服。

【腐蝕痔核即成水】 配方:硼砂(煅)、輕粉、爐甘石(煅)。以上藥材以朴硝淬洗辰砂,或加入信煅,外敷四周,點在痔核上。

【貼痔】 配方:麝香、樟腦、硃砂。研磨後放入山田螺內,待其溶解成液體,塗抹於患處,不限次數,直到乾燥為止。

【治療酒痔下血不止】 配方:乾絲瓜一枚,連皮子燒,研磨成粉末,以酒送服二錢。

【痔血不止】 配方:檢漆根灰,空腹服用。

【木槿散】 配方:木槿花於八九月採集,晾乾。用葉搗碎敷於患處亦可。

【另一方】 配方:當歸一兩、黃連二兩、烏龜一個。以酒煮乾,日曬乾燥後研磨成粉末,蜂蜜製成皁子大小的藥丸。

【治療脫肛方】 配方:理省藤、桑白皮、白礬。煎煮後清洗,可自動收縮。若伴有其他症狀,可使用小柴胡加黃連。若有腫塊,可加入青皮;外用熱絲瓜汁調五味子敷於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