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因證治》~ 卷四 (7)
卷四 (7)
1. 四十八、腳氣
當歸,天麻,川芎,羌活,木瓜,熟地,芍藥
《三因》元並臟腑不同故也。
當歸拈痛湯,治濕熱肢節煩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身痛胻腫。
羌活,炙甘草,黃芩(酒炒),茵陳葉(酒炒),當歸(各五錢),人參,苦參(酒洗),升麻葛根,蒼朮(各二錢),知母(酒洗),防風,澤瀉(各三錢),豬苓,白冬朮(各五分)
煎服。
羌活導滯湯,治前證便溺阻隔,先以藥導之,服前方及此方。
羌活,獨活(各五錢),防己(三錢),大黃(酒煨,一兩),當歸(三錢),麩炒枳實(三錢)
除濕丹,治諸濕。
檳榔,甘遂,赤芍,威靈仙,葶藶,澤瀉(各一兩),乳香(另研),沒藥(各五錢),黑醜(炒,三錢),大戟(一兩半,炒),陳皮(二兩)。
腳氣方,治濕熱。
生地,黃柏(酒炒),蒼朮(鹽、酒炒),白朮,川芎,防己,檳榔,犀角,甘草,木通,黃連,黃芩(二味熱加之),竹瀝,薑汁(二味痰加之),石膏(熱時加),桃仁(便實加),牛膝(溺澀加)
食積流注方,蒼朮,黃柏,防己,南星,川芎,白芷,犀角,檳榔,龜板(血虛加)
血積轉筋(方見論),治攻心腳氣。
阮氏方,治膝痛腳骨熱,或赤腫行步難。
蒼朮四兩,泔浸一日夜;鹽炒黃柏四兩,酒浸一日夜。炙焦,㕮咀服。
白話文:
腳氣
腳氣的成因,在《三因》這本書裡提到,是因為體內臟腑狀況不同所造成的。
當歸拈痛湯,用來治療濕熱引起的四肢關節疼痛、煩躁,肩膀背部感覺沉重,胸膈不舒服,身體疼痛、小腿腫脹等症狀。
藥方組成:羌活、炙甘草、黃芩(用酒炒過)、茵陳葉(用酒炒過)、當歸(各五錢),人參、苦參(用酒洗過)、升麻、葛根、蒼朮(各二錢),知母(用酒洗過)、防風、澤瀉(各三錢),豬苓、白朮(各五分)。
煎藥服用。
羌活導滯湯,用來治療上述症狀,但伴隨大小便不順暢的情形,先用藥引導排泄,再服用前述的「當歸拈痛湯」和此方。
藥方組成:羌活、獨活(各五錢),防己(三錢),大黃(用酒煨過,一兩),當歸(三錢),麩炒枳實(三錢)。
除濕丹,用來治療各種濕邪引起的病症。
藥方組成:檳榔、甘遂、赤芍、威靈仙、葶藶、澤瀉(各一兩),乳香(另外研磨)、沒藥(各五錢),黑醜(炒過,三錢),大戟(一兩半,炒過),陳皮(二兩)。
腳氣方,用來治療濕熱引起的腳氣。
藥方組成:生地、黃柏(用酒炒過)、蒼朮(用鹽、酒炒過)、白朮、川芎、防己、檳榔、犀角、甘草、木通、黃連、黃芩(若有熱象則加重用量),竹瀝、薑汁(若有痰則加重用量),石膏(若有熱象則加),桃仁(若大便秘結則加),牛膝(若小便不順暢則加)。
食積流注方,藥方組成:蒼朮、黃柏、防己、南星、川芎、白芷、犀角、檳榔、龜板(若有血虛則加)。
血積轉筋(藥方內容見其他篇章),用來治療腳氣攻心。
阮氏方,用來治療膝蓋疼痛、腳骨發熱,或者紅腫難以行走的情況。
藥方組成:蒼朮四兩,用洗米水浸泡一天一夜;鹽炒黃柏四兩,用酒浸泡一天一夜。將藥材烤焦,切碎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