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題元·朱震亨著,清·湯望久校輯

《脈因證治》~ 卷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6)

1. 四十八、腳氣

【脈】,浮弦者風,濡弱者濕,洪數者熱,遲澀者寒,微滑者虛,牢堅者實,結則因氣,緊則因怒,細則因悲。

入心則恍惚妄謬,嘔吐,食不入,眠不安,左寸脈乍大乍小者死。

入腎則腰腳俱腫,小便不通,呻吟,目額皆黑,沖胸而喘,左尺脈絕者死。

【因】,濕之病。南方之人,自外而感;北方之人,自內而致。南方之人,當風取涼,醉房,久坐濕地,或履風濕毒氣,血氣虛弱,邪氣並行虛腠,邪氣盛,正氣少,故血氣澀,澀則脾虛,虛則弱,病發熱。四肢痠痛煩悶者,因暑月冷濕得之;四肢結持弱者,因寒月冷濕得之。北方之人,因湩酪醇酒之濕熱下注,積久而成腫滿瘀痛也。治宜下藥,泄越其邪。

【證治】,因病脛腫,小腹不仁,頭痛煩心,痰壅吐逆,時寒熱,便泄不通,甚至攻心而勢迫,治之不可後也。此壅之痰壅未成,當宜通之,調以黃柏、蒼朮類;壅既成,當砭惡血,而後以藥治之。

攻心腳氣,乃血虛而有濕熱也,治宜四物加柏。筋動轉而痛者,乃血受實熱也,治加桃仁、芩、連;有痰流注,加竹瀝、薑汁、南星是也。

李曰:濕淫所勝,治以苦溫。以苦辛發之,透關節勝濕為佐;以苦寒泄之,流濕清熱為臣。故主當歸拈痛湯一方治之。

中腳膝論,自內,喜、怒、憂、思,寒熱邪毒之氣,注於腳膝,狀類諸風,謂之腳氣也。自外,風、寒、暑、濕,皆有不正之氣,中於腳膝,謂之腳氣也。實者利之,虛者益之,六淫隨六法以治之,七情隨六氣以散之。

《三因》論,乃風、寒、暑毒氣襲之也。風則脈浮,寒則脈緊,濕則脈細,表則脈浮,里則脈沉;寒則痛,濕則重,暑則煩,風則行,隨其所中經絡而治之。

太陽經則頭項腰脊背痛,六淫中之論同前,宜以麻黃左金湯。

麻黃,乾葛,細辛,白朮,茯苓,防風,防己,羌活,桂枝,甘草

陽明則寒熱呻欠,鼻乾腹脹,膝臏賽中腹外皆痛,六淫亦然,宜大黃左金湯。

大黃,細辛,茯苓,防風,防己,羌活,黃芩,前胡,枳殼,厚朴,杏仁。

少陽則口苦脅痛面垢,體無膏澤,頭目頷銳痛,六淫亦同,宜半夏左金湯。

半夏,乾葛,細辛,白朮,茯苓,桂枝,柴胡,麥冬

三陽合病,寒熱,關節重痛,手足拘攣,冷痹,上氣,嘔吐,下利,脈必浮弦緊數,合前三方以發之。

太陰腹滿,咽連舌急,胸膈痞滿,骨節煩疼,四肢拘急,浮腫,宜六物附湯。

炮附,桂枝(各四兩),甘草(二兩),茯苓(三兩),防己(四兩),白朮(三兩)

少陰上氣喘急,小腹不仁,腰脊足心腨膕皆痛,六淫亦然,宜八味丸主之。

牡丹皮,澤瀉,茯苓,桂枝,香附,山藥,山茱萸,熟地黃

厥陰脅腰偏疼,陰器抵小腹夾臍諸處脹痛,一如中風,宜神應養真丹。

白話文:

腳氣

脈象:如果脈象浮而弦,代表是風邪;脈象濡而弱,代表是濕邪;脈象洪而數,代表是熱邪;脈象遲而澀,代表是寒邪;脈象微而滑,代表是虛證;脈象牢而堅,代表是實證;脈象結,代表是氣機鬱結;脈象緊,代表是因怒氣所致;脈象細,代表是因悲傷所致。

腳氣如果侵犯到心臟,會導致精神恍惚、胡言亂語、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睡眠不安,如果左手寸口的脈象時大時小,就非常危險。

腳氣如果侵犯到腎臟,會導致腰部和腳部都腫脹、小便不通暢、呻吟、眼睛和額頭都發黑、氣往上衝導致喘息,如果左手尺部的脈象消失,就非常危險。

病因:腳氣主要是因為濕邪引起的疾病。南方人患病,多是從外感受濕邪;北方人患病,多是從內部產生。南方人容易因為吹風取涼、酒後入房、久坐潮濕之地,或是腳接觸風濕毒氣,加上本身氣血虛弱,邪氣就容易侵入身體,正氣不足,導致血氣運行不順暢,不順暢則導致脾虛,脾虛則身體虛弱,進而發病並發燒。四肢痠痛煩悶,多是因為在炎熱的月份感受寒濕;四肢僵硬無力,多是因為在寒冷的月份感受寒濕。北方人容易因為過食乳酪醇酒,導致濕熱往下流注,累積久了就形成腫脹瘀痛。治療應該使用攻下的藥物,把邪氣排出體外。

症狀與治療:腳氣發病時,會出現小腿腫脹、小腹麻木不仁、頭痛心煩、痰多嘔吐、時而發冷時而發熱、大便洩瀉不通暢,嚴重時會影響心臟導致危急,必須及時治療。當痰濕壅塞還未形成時,應該先疏通,可以使用黃柏、蒼朮等藥物;如果痰濕壅塞已經形成,應該先用針刺放出惡血,然後再用藥物治療。

腳氣影響心臟,多是因為血虛又有濕熱,治療應該使用四物湯加黃柏;如果出現筋脈跳動疼痛,是因為血受實熱,治療應該加入桃仁、黃芩、黃連;如果有痰液流動,可以加入竹瀝、薑汁、南星等藥物。

李氏認為:濕邪過盛,治療應該使用苦溫的藥物。用苦味的辛藥發散,並用能夠穿透關節的藥物來除濕;用苦寒的藥物來瀉熱,並清除濕熱。因此,可以使用當歸拈痛湯來治療。

腳膝論:腳氣的產生,從內部而言,是因為喜、怒、憂、思等情緒,以及寒熱邪毒之氣,往下侵注到腳膝部位,其症狀類似各種風邪的表現,這就是所謂的腳氣。從外部而言,是因為風、寒、暑、濕等不正之氣,侵犯到腳膝部位,也稱為腳氣。對於實證的腳氣,應該使用攻下的方法;對於虛證的腳氣,應該使用補益的方法。治療外邪要根據六種外邪使用六種不同的治療方法,治療內傷情志要根據六種不同的氣來疏散。

《三因》論:腳氣是風、寒、暑等毒氣侵襲所致。風邪會導致脈象浮,寒邪會導致脈象緊,濕邪會導致脈象細。表證的腳氣脈象浮,裡證的腳氣脈象沉。寒邪會導致疼痛,濕邪會導致身體沉重,暑邪會導致煩躁,風邪會導致症狀遊走不定。治療應該根據邪氣侵犯的經絡進行治療。

如果邪氣侵犯到太陽經,會導致頭項、腰背疼痛,治療方法和前面所述的六淫侵犯類似,可以使用麻黃左金湯。

如果邪氣侵犯到陽明經,會出現忽冷忽熱、呻吟、鼻乾、腹脹、膝蓋骨內外側及腹部外側疼痛,治療方法和前面所述的六淫侵犯類似,可以使用大黃左金湯。

如果邪氣侵犯到少陽經,會出現口苦、脅痛、面色晦暗、身體沒有光澤、頭部及眼角疼痛,治療方法和前面所述的六淫侵犯類似,可以使用半夏左金湯。

如果三陽經同時發病,會出現寒熱、關節沉重疼痛、手腳拘攣、麻木、氣喘、嘔吐、腹瀉,脈象會呈現浮、弦、緊、數,可以合併使用前述三種處方來治療。

如果邪氣侵犯到太陰經,會出現腹部脹滿、咽喉連著舌頭感到急迫、胸悶痞塞、骨節煩疼、四肢拘急、水腫,可以使用六物附湯。

如果邪氣侵犯到少陰經,會出現氣喘急促、小腹麻木不仁、腰脊、足心、小腿肚及膝窩疼痛,治療方法和前面所述的六淫侵犯類似,可以使用八味丸來治療。

如果邪氣侵犯到厥陰經,會出現脅肋腰部偏側疼痛、陰部及小腹兩側靠近肚臍處脹痛,類似中風的症狀,可以使用神應養真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