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因證治》~ 卷二 (20)
卷二 (20)
1. 二十六、逆痰嗽
治法,無痰而有聲者,以辛潤其肺,青皮以散三焦之氣壅。有痰而嗽者,治痰為先,下氣為上。痰而能食者,下之。不能食者,厚朴湯治之。痰而熱者,柴胡湯加石膏主之;痰而寒者,小青龍加桃仁主之。
張之治痰,以通聖散加半夏。暑嗽以白虎、涼膈;火嗽以黃連解毒;濕嗽以五苓、白朮;燥嗽以木香葶藶散;寒嗽以寧神寧肺散,為上也。更分以吐、汗、下為佳。
方,南星、半夏、枳殼、陳皮。風痰脈弦,加通聖;熱痰脈滑,小柴胡,洪加青黛、連;氣痰脈澀,加青、陳皮;濕痰脈緩,加朮、防己;寒痰脈沉,加桂、杏、小青龍;發熱加芩、桔;痞加枳實,重加茯苓;氣上逆加葶藶;氣促加參、桔;浮腫加郁李仁、杏仁、澤瀉、茯苓;上熱喘湧,加寒水石、石膏;大便秘加大黃;能食加大承氣;不能食加樸。
利膈丸,治胸中不利,痰嗽喘促。
木香,檳榔(一錢半),枳實(炒,一兩),樸(三兩),大黃(酒製,一兩),人參,當歸(各三錢)
紫蘇飲子,治脾肺受寒,痰涎嗽。
紫蘇子,桑白皮,青皮,陳皮,杏仁,麻黃,炙甘草,五味子,半夏,人參。
千緡湯,治痰妙。
半夏(一兩,生),大皂角(半兩,去皮子),雄黃加之(大治痰)
上同入絹袋中,水三升,姜八片,煎至半,以手操洗之,取清汁服。
大熱大飲凝於胸中而成濕,故痰作矣。宜吐之。
二陳湯加麻黃杏仁湯,治風寒。行痰開腠理。本方加麻黃、杏仁、桔梗。
降火導痰湯,治火。
黃芩,黃連,栝蔞,海石
勞嗽丹,四物,竹瀝,薑汁
斂肺丹,治肺脹及火鬱。
訶子,杏仁,青黛,栝蔞,半夏,香附
積痰方,南星,半夏,青黛,栝蔞,石鹼
如肝痛,疏肝氣,加青皮;上半日咳,多屬胃火,加貝母、石膏;下半日嗽,多屬陰虛,加知母、柏、川芎、歸;虛甚好色者,加參、膏、青陳皮、姜。
酒病嗽,白礬(一兩,另研),杏仁(一升)
上水一升,煎乾,攤新瓦上,露一宿,砂鍋內炒乾。每夜飯後,細嚼杏仁十五個。
劫嗽方,五味(半兩),甘草(二錢),五倍子風化硝(各一錢)
為末,干噙化。
鵝管法,治風入肺管。
南星,雄黃,款冬花,鵝石
上為末,入艾中,放薑片上,置舌上灸,吸菸入喉,以多為妙。
痰方,若或痰白作泡,當於肺中瀉水。
滑石,川貝母,半夏,風化硝,白芥子,陳皮,茯苓,皂角(風加),蒼朮(濕加),栝蔞(潤加),枳實(結加),青黛,黃芩(熱加)
青礞石丸,化痰。
麝香丸,治痰。
勞嗽方,四君子,百合,款冬花,細辛,肉桂,五味子,阿膠,半夏,天門冬,
杏子,白芍,甘草
白話文:
二十六、逆痰咳嗽
治療原則:
- 沒有痰但有咳嗽聲,要用辛味滋潤肺部,並用青皮來疏散三焦的氣滯。
- 有痰的咳嗽,要先治療痰,並讓氣往下走。
- 有痰且食慾好的,可以用瀉下的藥物;食慾不佳的,用厚朴湯治療。
- 痰熱的,用柴胡湯加石膏;痰寒的,用小青龍湯加桃仁。
張氏治療痰咳的方法:
- 用通聖散加半夏。
- 暑熱引起的咳嗽,用白虎湯或涼膈散;火熱引起的咳嗽,用黃連解毒湯;濕氣引起的咳嗽,用五苓散或白朮;乾燥引起的咳嗽,用木香葶藶散;寒冷引起的咳嗽,用寧神寧肺散,效果最好。
- 還可以根據情況使用催吐、發汗、瀉下的方法。
具體藥方:
- 南星、半夏、枳殼、陳皮。
- 風痰脈象弦,加通聖散;熱痰脈象滑,用小柴胡湯,如果脈象洪大,加青黛、黃連;氣痰脈象澀,加青皮、陳皮;濕痰脈象緩,加白朮、防己;寒痰脈象沉,加桂枝、杏仁、小青龍湯;發熱加黃芩、桔梗;胸悶加枳實,嚴重加茯苓;氣逆加葶藶子;呼吸急促加人參、桔梗;浮腫加郁李仁、杏仁、澤瀉、茯苓;上熱喘息,加寒水石、石膏;大便秘結加大黃;食慾好加大承氣湯;食慾不佳加厚朴。
- 利膈丸:治療胸部不適、痰咳喘促。
- 木香、檳榔(各1.5錢),炒枳實(1兩),厚朴(3兩),酒製大黃(1兩),人參、當歸(各3錢)
- 紫蘇飲子:治療脾肺受寒引起的痰涎咳嗽。
- 紫蘇子、桑白皮、青皮、陳皮、杏仁、麻黃、炙甘草、五味子、半夏、人參。
- 千緡湯:治療痰效果很好。
- 生半夏(1兩)、大皂角(半兩,去皮子),加雄黃(治療痰),一同放入絹袋,用水三升,加生薑八片,煎煮至一半,用手搓洗,取清液服用。
- 大熱飲水過多,凝結在胸中形成濕,所以會產生痰,應該用催吐法。
- 二陳湯加麻黃杏仁湯:治療風寒引起的痰,能疏通經絡。原方加麻黃、杏仁、桔梗。
- 降火導痰湯:治療火熱引起的痰。
- 黃芩、黃連、栝蔞、海石。
- 勞嗽丹:四物湯加竹瀝、薑汁。
- 斂肺丹:治療肺脹和火氣鬱結。
- 訶子、杏仁、青黛、栝蔞、半夏、香附。
- 積痰方:南星、半夏、青黛、栝蔞、石鹼。
- 如果肝痛,要疏肝理氣,加青皮;上半天咳嗽,多屬胃火,加貝母、石膏;下半天咳嗽,多屬陰虛,加知母、黃柏、川芎、當歸;虛弱且好色的人,加人參、膏藥、青皮、陳皮、生薑。
- 酒病咳嗽:白礬(1兩,另研),杏仁(1升),用水一升煎至乾,攤在新的瓦片上,露天過夜,然後在砂鍋中炒乾,每晚飯後細嚼15個杏仁。
- 劫嗽方:五味子(半兩)、甘草(2錢)、五倍子、風化硝(各1錢),研成粉末,含在口中慢慢融化。
- 鵝管法:治療風邪進入肺管。
- 南星、雄黃、款冬花、鵝石,研成粉末,加入艾絨中,放在生薑片上,置於舌頭上熏灸,吸入煙氣到喉嚨,越多越好。
- 痰方:如果痰是白色泡沫狀,要考慮肺中積水,需要瀉水。
- 滑石、川貝母、半夏、風化硝、白芥子、陳皮、茯苓、皂角(風邪加入)、蒼朮(濕邪加入)、栝蔞(滋潤加入)、枳實(痰結加入)、青黛、黃芩(熱邪加入)。
- 青礞石丸:化痰。
- 麝香丸:治療痰。
- 勞嗽方:四君子湯、百合、款冬花、細辛、肉桂、五味子、阿膠、半夏、天門冬。
- 杏子、白芍、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