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增廣和劑局方藥性總論》~ 草部上品之上 (2)

回本書目錄

草部上品之上 (2)

1. 千里及

味苦,平,小毒。主天下疫氣,結黃,瘧瘴,蠱毒,煮服之吐下,亦搗敷瘡,蟲蛇犬等咬處。藤生道旁籬落間有之,葉細厚,宣湖間有之。

白話文:

味道苦,性平,帶有微小毒性。主要可以治療各種傳染病引起的疫氣,以及黃疸、瘧疾、瘴氣、蠱毒等病症。煎煮服用可以讓人嘔吐或腹瀉,也可以搗碎外敷在瘡傷、蟲蛇犬類咬傷的地方。這種植物的藤蔓生長在路旁或籬笆邊,葉子細小而厚實,在宣州和湖州一帶有這種植物。

2. 甘草

國老。味甘,平,無毒。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尰,解毒,溫中下氣,煩滿短氣,傷臟咳嗽,止渴,通經脈,利血氣,解百藥毒。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種石,一千二百種草。《藥性論》云:君。忌:豬肉。諸藥中為君,調和使諸藥有功。主腹中冷痛,治驚癇,除腹脹滿,補益五臟,養腎氣內傷,令人陰痿,主婦人血瀝腰痛,虛而多熱加而用之。日華子云:安魂定魄,補五勞七傷,一切虛損,驚悸,煩悶,健忘。

通九竅,利百脈,益精養氣,壯筋骨,解冷熱。入藥炙用。孫思邈云:有人中烏頭、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朮、乾漆、苦參為使。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白話文:

甘草,又被稱為國老。味道甘甜,性質平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能夠調理五臟六腑的寒熱邪氣,使筋骨強健,肌肉生長,增強體力。對於金瘡腫痛有療效,能解毒,溫養中焦並使氣向下運行,緩解胸腹部的脹滿感和呼吸短促,治療因傷到內臟引起的咳嗽,止渴,疏通經脈,促進血氣運行,並能解除各種藥物的毒性。甘草被認為是大地精華所化,能調和七十二種礦物和一千二百種草藥的藥性。《藥性論》認為甘草是君藥。使用禁忌是不能和豬肉一起食用。在各種藥方中,甘草扮演君藥的角色,調和各種藥性,使藥物發揮功效。能治療腹部冷痛,驚癇,消除腹脹,補養五臟,滋養腎氣,對於因內傷導致的男性陰莖萎縮有幫助,對婦女血崩腰痛也有療效,體虛而有虛熱的人可以加量使用。

《日華子本草》記載,甘草能安定心神,補養五勞七傷,治療各種虛損症狀,心悸,煩悶,健忘。能疏通九竅,使百脈暢通,益精氣,強健筋骨,解除寒熱。入藥時需要炮製過。孫思邈說,如果有人中了烏頭或巴豆的毒,服用甘草就能解毒。甘草的輔助藥是白朮、乾漆、苦參。甘草不宜與遠志同用,與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一起使用則會產生反作用。

3. 乾地黃

味甘苦,寒,無毒。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主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下血,破惡血,溺血,利大小腸,去胃中宿食,飽力斷絕,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利耳目。《藥性論》云:君。能補虛損,溫中下氣,通血脈,治產後腹痛,主吐血,久服延年。

日華子云:助心膽氣,安魂定魄。治驚悸勞劣,心肺損,鼻衄,婦人崩中血暈。曬乾者平,用火乾者溫,功用同前。

白話文:

乾地黃,味道甘苦,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跌打損傷、筋骨斷裂、傷到內部,能去除血脈不通的毛病,填補骨髓,生長肌肉。煮湯可以去除寒熱積聚、麻痹疼痛。主要治療男子因過勞或情志失調造成的各種虛損,以及女子因傷到內部而導致的漏血、下血,能破除惡血、尿血,使大小腸通暢,去除胃中的積存食物,增加飽足感,使氣力恢復。能補養五臟的內傷不足,疏通血脈,增強氣力,使耳聰目明。《藥性論》說:乾地黃為君藥,能補虛損,溫和中焦,使氣下行,疏通血脈,治療產後腹痛,治療吐血,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

《日華子本草》說:乾地黃能幫助心膽之氣,安定魂魄。治療驚悸、勞損、心肺損傷、流鼻血、婦女崩漏、血暈。曬乾的乾地黃性平,用火烘乾的乾地黃性溫,功效與前面所說的相同。

4. 生地黃

大寒。主婦人崩中血不止及產後血上薄心悶絕,傷身胎動下血,胎不落,墮墜踠折,瘀血留血,衄鼻吐血,皆搗飲之。《藥性論》云:忌:三白。味甘,平,無毒。解諸熱,破血,通利月水。日華子云:生者水浸驗,浮者名天黃,半浮半沉者名人黃,沉者名地黃,沉者力佳,半沉者次,浮者劣。煎忌鐵器。

得:麥門冬、清酒,良。惡:貝母。畏:蕪荑。二、八月採,陰乾。

白話文:

生地黃,性味大寒。主要用於治療婦女崩漏出血不止,以及產後血氣上衝導致心胸悶絕;也用於治療因外傷導致胎動不安、下血、胎兒不順利產出、跌打損傷、瘀血積滯、鼻子出血、嘔吐出血等症狀,都可以搗爛取汁服用。《藥性論》說:忌與白芍、白朮、白茯苓等藥物同用。味道甘甜,性平,無毒。能解除各種熱症,破除瘀血,使月經順暢。日華子說:新鮮的生地黃可用水浸泡來分辨品質,浮在水面上的稱為天黃,半浮半沉的稱為人黃,沉在水底的稱為地黃。沉在水底的藥效最好,半沉的次之,浮在水面的最差。煎煮時忌用鐵製器皿。

和麥門冬、清酒一起使用效果好。不宜與貝母同用。忌與蕪荑同用。適合在二月和八月採收,陰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