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辨要》~ 卷九 附錄 (4)
卷九 附錄 (4)
1. 記峻涼太過變為壞症一治驗
備中某侯臣,青木某,在於東都邸舍。其孫年方八歲,患痘於己未三月。數醫始事,既至靨期而不靨,溏泄頻頻,家人驚駭,更迎他醫圖之,咸為不治,手額而去。乃走迎余,余往視之,蓋靨期中日也。其證溏泄數行,煩渴引飲,如渴水之魚,頭腳熇熇似火,痰喘氣急,腹脹如鼓,皮薄如麩,根暈散闊,然手足漿膿粗松綻,神情不昏,寢食俱寧,且梟邪不侵環跳之部,故證雖危篤乎,猶可為也。余推日以目之,蓋此痘而有此症者,無他中間謬清涼太過所致也,古人謂之三禁之失。一醫在坐曰:「如諭。」累日以石膏、硝黃芩、連犀角汁之類與之,其凶熱益猛,不能禁止。乃邀先生,以求長籌。余曰:「今腹肚膨脹,泄泄頻頻者,腸胃俱寒也;大渴者,津液下陷也;頭腳熇熇者,虛火炎上也;唇乾燥者,五液將涸也。雖然,虛寒未客留於藏內,故舌色淡紅滋潤,此兒尚有幸焉。但不早圖之,則表裡俱寒,終致不救。」舉家聞之,拜謝請藥。乃以補中益氣湯,減柴胡升麻,加肉桂一大匙,丁子十粒與之。服一兩次,暫時安眠,口渴半退,次早溏泄自休,手足根暈,緊緊收功。終以錢氏白朮散,去葛根加黃耆肉桂與之,貫及念五朝而愈。
白話文:
在備中國有一個貴族,他的名字是青木某,在東京的住宅裡,他的孫子,只有八歲,在己未年的三月份得了天花。許多醫生開始治療,但到了應該發疹的時候卻沒有發疹,而且孫子開始頻繁的拉肚子,家人都嚇壞了,於是又找了其他的醫生來看,但是所有醫生都認為這病無法治療,然後就離開了。他們急忙找我來,我去看了病人,那天正好是發疹的中期。他的症狀是頻繁的拉肚子,非常口渴想要喝水,就像快渴死的魚一樣,頭和腳發燙像火一樣,痰多喘息,呼吸急促,肚子漲得像鼓一樣。
皮膚薄得像麩皮,疹子的根部和周圍的紅暈擴散得很開,然而,他的手腳上的膿包雖粗鬆但看起來還好,精神狀態不錯,睡覺和吃飯都還正常,而且邪氣並未侵犯到環跳穴附近,所以雖然病情嚴重,但還是有治療的可能。我推測,這種情況是因為在治療過程中有誤用過度清涼的藥物所導致的,古人稱之為三禁之失。其中一位在場的醫生說,正如你所說,連續幾天,我們給他使用了像石膏、硝石、黃芩、連翹、犀角等藥物的汁液,結果病情反而更加嚴重。
無法阻止病情惡化,於是他們請我來幫忙。我說,現在肚子膨脹,頻繁拉肚子,這是腸胃都很冷的表現;極度口渴,這是體內的津液下降的現象;頭和腳發燙,這是虛火上升的表現;嘴脣乾燥,這是體內的液體快要耗盡的徵兆。但是,虛寒並未留在體內,所以舌頭的顏色還是淡紅色,濕潤的,這個孩子還是有希望的。但如果不及時治療,那麼裡外都會受寒,最終會無法救治。全家聽了我的診斷,感謝我並請求開藥。
我開了補中益氣湯,去掉柴胡和升麻,加上一大匙的肉桂和十粒的丁香。服用了一兩次後,孩子可以暫時安穩地睡覺,口渴的情況減輕了一半,第二天早上,拉肚子的狀況自然停止,手腳的疹子根部和周圍的紅暈也開始縮小,最後我用錢氏白朮散,去掉葛根,加上黃耆和肉桂,經過十五天的治療,孩子康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