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卷之五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2)

1. 茵陳五苓散

(即五苓散去桂加茵陳) 通用主治

白話文:

(也就是五苓散去掉桂枝,加上茵陳)通常可以用来治疗以下病症

2. 黃耆湯

治黃汗:汗出染衣黃色

黃耆、赤芍藥、茵陳、石膏、麥門冬、淡豆豉、甘草

白話文:

黃耆:補氣藥材,能增強身體免疫力。 赤芍藥:活血化瘀藥材,能改善血液循環,消除淤血。 茵陳:清熱利濕藥材,能幫助身體排毒。 石膏:清熱涼性的藥材,能退燒、降溫。 麥門冬:滋陰潤肺藥材,能清熱生津,緩解口乾舌燥。 淡豆豉:清熱解毒藥材,能抗炎退熱。 甘草:調和各味藥材,具有甘甜味。

水二鍾,姜三片,竹葉七片,煎八分,食遠服。

熱盛加黃芩、黃柏。

血虛加當歸、生地黃。

濕盛去豆豉,加白朮。

白話文:

用兩杯水,加入三片薑、七片竹葉,煎煮至八分滿,飯後服用。熱症加重者,可加黃芩、黃柏。血虛者,可加當歸、生地黃。濕氣重者,去掉豆豉,加白朮。

3. 茵陳湯

治黃疸:因濕熱氣鬱蒸而成疸

白話文:

治療黃疸:因為濕熱氣滯鬱積而形成黃疸。

茵陳、木通、大黃、梔子、石膏、甘草、栝蔞。

大便溏去大黃,加赤茯苓。

白話文:

茵陳、木通、大黃、梔子、石膏、甘草、栝樓。

小便赤少加豬苓、澤瀉、葶藶子。

胸滿便秘加枳實。

水二鍾,燈心十根,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如果小便量少而且顏色深紅,可以加入豬苓、澤瀉和葶藶子。

4. 茵陳龍膽湯

治谷疸

茵陳、龍膽草、赤茯苓、白朮、枳實、麥芽、青皮、梔子

白話文:

茵陳:清熱利濕 龍膽草:清熱瀉火 赤茯苓:利尿消腫 白朮:健脾益氣 枳實:理氣消脹 麥芽:健脾消食 青皮:理氣化痰 梔子:清熱瀉火

身熱加柴胡

大便燥加大黃

胸悶加厚朴

易飢加石膏

煩渴加麥門冬、乾葛

白水煎食遠服

白話文:

如果身體發熱,就加上柴胡;大便乾燥,就加上大黃;胸悶,就加上厚朴;容易飢餓,就加上石膏;心煩口渴,就加上麥門冬和乾葛。用白水煎煮,飯後服用。

5. 葛根湯

治酒疸

乾葛、梔子、枳實、豆豉、甘草。

白話文:

葛根、梔子、酸棗仁、大豆、甘草。

內熱加黃連。

食少加白朮。

小便赤少加黃柏、赤茯苓。

濕盛加茵陳、半夏。

身熱加柴胡、黃芩。

水二鍾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體內有熱,加黃連。吃得少,加白朮。小便顏色深且量少,加黃柏、赤茯苓。濕氣重,加茵陳、半夏。身體發熱,加柴胡、黃芩。用兩碗水煎至八分,不限時間服用。

6. 四君子湯

治女勞疸

白朮、茯苓、人參、甘草,加芍藥、白扁豆、黃耆。

白話文:

白朮、茯苓、人參、甘草,再加入芍藥、白扁豆、黃耆。

○小便澀小加澤瀉、黃柏。

○心煩加麥門冬、當歸。

○胸悶去黃耆,加神麯、枳實。

○虛熱加秦艽、柴胡。

○小腹急滿加木通、滑石。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服,不拘時。

白話文:

如果小便澀,就加澤瀉和黃柏;心煩就加麥門冬和當歸;胸悶就去掉黃耆,加神麴和枳實;虛熱就加秦艽和柴胡;小腹急滿就加木通和滑石。用兩碗水,加入三片薑和一顆紅棗,煎煮後服用,不限時間。

7. 當歸白朮湯

治酒疸發黃胸滿不食

當歸、黃芩、茵陳、白朮、半夏、杏仁、枳實、前胡、茯苓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當歸:**補血活血,調理月經。

黃芩: 清熱燥濕,降火除煩。

茵陳: 清熱利濕,保肝利膽。

白朮: 健脾益氣,滲濕利水。

半夏: 化痰止嘔,燥濕化溼。

杏仁: 潤腸通便,止咳平喘。

枳實: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前胡: 清肺化痰,利氣止喘。

茯苓: 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8. 滑石散

治女色疸

滑石(五錢) 白礬(五錢,煅)

上為末,用大麥粥湯調下。

白話文:

治療婦人因為性生活過度而引起的黃疸病。

使用滑石五錢和煅燒過的白礬五錢,研磨成粉末,然後用大麥粥的湯來送服。

9. 大溫中丸

治食積黃腫病

陳皮、蒼朮、厚朴、三稜、蓬朮、青皮(各五兩)、香附(一斤)、甘草(一兩)、針砂(醋炒紅三兩)

白話文:

陳皮、蒼朮、厚朴、三稜、蓬朮、青皮(各 250 克) 香附(500 克) 甘草(50 克) 針砂(醋炒紅 150 克)

為末用醋糊丸桐子大空心薑湯下

又方 濕疸用生螺擂水細飲

又方 用薏苡根煎湯露過空心溫服

又方 用蘿蔔子焙為末白湯調下(此方治疸而服者效)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後,用醋調成糊狀,製成像桐子大小的丸藥,中間是空心的,用薑湯送服。

另一個方法是,對於濕疸的情況,可以用活螺螄搗碎後取汁,細細地飲用。

還有一個方法是,使用薏苡根煎煮成湯,放置一夜後,在早晨時溫熱服用。

另外一個方法是,將蘿蔔籽烘焙後研磨成粉,用開水調和後服用(這個方法對治療疸症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