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宜》~ 卷之五 (10)
卷之五 (10)
1. 形證
上消者肺也,舌上赤裂,大渴引飲。經云:「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者是也。」
白話文:
上消這種症狀是出現在肺部,會表現為舌頭上有紅色的裂紋,並且非常口渴想要喝水。根據經典所述,這是因為心火過旺將熱邪傳給了肺,進而導致了上消的症狀。
中消者胃也,多食而瘦,自汗飲冷,大便硬,小便數。叔和云:「口乾饒飲水,多食亦飢虛,謂之消中者是也。」
白話文:
「中消」是指胃部的功能衰弱。
患有「中消」的人會出現以下症狀:
- 食量很大,但體重卻減輕
- 容易自發性出汗,並且喜歡喝冷飲
- 大便乾結
- 小便次數頻繁
根據叔和醫生的說法,當一個人「口乾,但喝了很多水也無法解渴,食量很大,但依然感到飢餓,並且虛弱」,這就是「中消」的表現。
下消者腎也,煩渴引飲,耳輪乾焦,小便如膏。叔和云:「焦煩水易虧,謂之腎消者是也。」
強中者,肢瘦煩渴,陽道興強不交,精泄謂之強中。
白話文:
下消症屬於腎,症狀包括煩躁口渴多飲,耳朵輪廓乾燥焦黑,小便像糖膏一樣。叔和說:「焦躁煩渴容易傷水,這就是腎消。」
強中症,症狀包括肢體消瘦煩渴,陽具勃起強硬但不能進行性交,精液自行洩出稱為強中。
用於治療心腎不交,水火不濟,煩渴多飲。
手太陰肺經屬於辛金。起於中府穴,終止於少商穴。這條經絡多氣少血,寅時(凌晨3-5點)時氣血流注於此。
這是因氣血失調導致的病(邪氣在氣分,氣分病稱為是動病):肺部脹滿,膨脹並且喘息咳嗽,缺盆部位疼痛,嚴重時兩手交叉胸前而感到昏瞀,這稱為臂厥。
黃疸的患者,吃完飯後很快就感到餓,全身皮膚都呈現黃色,只想躺著,小便不通暢且色黃,畏寒並且高熱。這是因為飲酒、吃烤炸食品,內熱瘀滯所導致的。
谷疸的患者,吃完飯後立刻感到頭暈,心中鬱悶不安,全身皮膚發黃。這是因為脾胃有熱,過度饑餓或暴飲暴食,損害胃氣所致。
酒疸的患者,身體和眼睛都黃,心中煩悶不安,小腿腫脹,小便色黃,臉上出現紅斑。這是因為空腹時大量飲酒醉倒,吹風或入水所致。
女勞疸的患者,因過度勞累和性生活過度,在身體非常熱的時候進行性行為,不久後就去洗澡,導致發熱惡寒,小腹急迫脹滿,身體和眼睛都黃。
黑疸是因為濕熱長期鬱積,皮膚呈現熏黃色,眼睛發青臉色發黑,心中感覺像吃了蒜一樣。時間久了腹部膨脹,就很難治療了。這是因為過度飲酒和性生活所致。
2. 脈法
脈訣云:消渴脈數大者活虛,小病深厄難脫。
白話文:
如果脉象细数而大的话,消渴病人的病情较轻,可以存活;但如果脉象细微且沉弱,则病情严重,难以脱离危险。
3. 治法
丹溪云渴病須養肺降火生血為主,不可過用涼藥。潔古云渴病分而治之,有渴而能食者,有渴而不能食者。能食者必發為癰疽之患,不能食者久傳為中滿鼓脹之病,皆為難治之病也。一能食而渴者宜用 白虎加人參湯。一不能食而渴者宜用 白朮散加乾葛。一膈消者宜用 人參石膏湯。
白話文:
丹溪醫生認為,治療口渴的疾病,應該以滋養肺部、清熱解毒和生血為主,不可過度使用寒涼藥物。
潔古醫生則認為,口渴的疾病應分類治療:
- 能進食的口渴,容易演變成癰疽(化膿性皮膚病)。
- 不能進食的口渴,長時間會導致腹脹鼓氣。
這兩種情況都屬於難治之症。
具體治療方法:
- 能進食而口渴的,宜服用白虎湯合人參湯。
- 不能進食而口渴的,宜服用白朮散合乾葛。
- 膈膜消瘦的,宜服用人參石膏湯。
一中消者宜用 調胃承氣湯 合三黃丸。一下消者宜用 六味地黃丸 茯苓丸。一消渴強中宜用 黃連豬肚丸。一多食善飢宜用 黃連石膏湯。一消渴 藥中大禁半夏,亦不可發汗。
白話文:
- **脾胃虛弱導致的消瘦:**建議使用調胃承氣湯和三黃丸。
- **腎氣虛弱導致的消瘦:**建議使用六味地黃丸和茯苓丸。
- **糖尿病:**建議使用黃連豬肚丸。
- **食量大且容易飢餓:**建議使用黃連石膏湯。
- **糖尿病的注意事項:**治療中嚴禁使用半夏,也不可讓患者出汗。
4. 麥門冬飲
治膈消煩渴胸滿津液短少
白話文:
治療胸膈間的煩悶和口渴,以及胸部憋悞和體內津液不足的症狀。
麥門冬(去心) 五味子 栝蔞仁 生地黃 人參 茯神 乾葛 知母 甘草
白水煎食,遠服。
白話文:
麥門冬(去除中間的芯) 五味子 栝蔞的種子 生地黃(生的地黃) 人參 茯苓 乾葛 知母 甘草
5. 降心湯
治心腎不交,水火不濟,煩渴引飲
白話文:
用於治療心腎不交,水火不濟,煩渴多飲。
手太陰肺經屬於辛金。起於中府穴,終止於少商穴。這條經絡多氣少血,寅時(凌晨3-5點)時氣血流注於此。
這是因氣血失調導致的病(邪氣在氣分,氣分病稱為是動病):肺部脹滿,膨脹並且喘息咳嗽,缺盆部位疼痛,嚴重時兩手交叉胸前而感到昏瞀,這稱為臂厥。
黃疸的患者,吃完飯後很快就感到餓,全身皮膚都呈現黃色,只想躺著,小便不通暢且色黃,畏寒並且高熱。這是因為飲酒、吃烤炸食品,內熱瘀滯所導致的。
谷疸的患者,吃完飯後立刻感到頭暈,心中鬱悶不安,全身皮膚發黃。這是因為脾胃有熱,過度饑餓或暴飲暴食,損害胃氣所致。
酒疸的患者,身體和眼睛都黃,心中煩悶不安,小腿腫脹,小便色黃,臉上出現紅斑。這是因為空腹時大量飲酒醉倒,吹風或入水所致。
女勞疸的患者,因過度勞累和性生活過度,在身體非常熱的時候進行性行為,不久後就去洗澡,導致發熱惡寒,小腹急迫脹滿,身體和眼睛都黃。
黑疸是因為濕熱長期鬱積,皮膚呈現熏黃色,眼睛發青臉色發黑,心中感覺像吃了蒜一樣。時間久了腹部膨脹,就很難治療了。這是因為過度飲酒和性生活所致。
天花粉、人參、當歸、遠志、茯苓、黃耆、川芎、五味子、熟地黃、甘草
水二鍾,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 天花粉
- 人參
- 當歸
- 遠志
- 茯苓
- 黃耆
- 川芎
- 五味子
- 熟地黃
- 甘草
6. 白虎加人參湯
治能食而渴
石膏、知母、甘草、人參、糯米
水二鍾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石膏:一種清熱解暑的中藥材。 知母:一種清熱滋陰的中藥材。 甘草:一種調和藥性的中藥材。 人參:一種補氣益血的中藥材。 糯米:一種滋養補脾的中藥材。
7. 加味白朮散
治中消
白朮、茯苓、人參、乾葛、甘草、枳殼、五味子、天花粉、山藥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白朮:補脾胃,健運脾氣,利水滲濕。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補腎,寧心安神。 人參:補氣固脫,益氣生津,補脾益肺。 乾葛:滋陰涼血,解渴生津,補腎益胃。 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清熱解毒。 枳殼:行氣寬中,消食導滯,理氣破結。 五味子:斂肺生津,滋腎強腰,固澀止汗。 天花粉:清熱涼血,生津止渴,消痰解毒。 山藥:補脾益胃,生津止渴,固腎縮尿。
8. 六味地黃丸
治消腎
方見損門
9. 人參石膏湯
治膈消上焦煩渴不飲多食
白話文:
治療胸膈间的病癥,消除上焦的煩熱口渴,以及雖不多喝水但食量增加的情況。
人參、石膏、知母、甘草、黃芩、杏仁、糯米
白水煎服
白話文:
人參:滋補元氣
石膏:清熱降火
知母:滋陰清熱
甘草:調和諸藥
黃芩:清熱燥濕
杏仁:止咳平喘
糯米:補中益氣
10. 黃連石膏湯
治多食易飢善渴
黃連、石膏、天花粉、白朮、生甘草、人參、知母、黃芩、生地黃
水二鍾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將黃連、石膏、天花粉、白朮、生甘草、人參、知母、黃芩、生地黃等藥材,以兩碗水煎煮,至剩八分之水即可,不分時辰服用。
11. 甘露飲
治大渴小便短少
滑石、石膏、知母、人參、白朮、茯苓、豬苓、澤瀉、甘草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滑石:滑潤解毒,利尿消腫。 石膏:清熱瀉火,止渴除煩。 知母:清熱滋陰,潤肺止咳。 人參:補氣益血,強壯身體。 白朮:健脾燥濕,止瀉固精。 茯苓:健脾利濕,安神益智。 豬苓:利尿消腫,祛濕解毒。 澤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 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
12. 天花粉散
治消渴
天花粉、生地黃、麥門冬、乾葛、五味子、甘草、糯米
白水煎服
白話文:
**天花粉:**一種止瀉、生津的藥材。
生地黃: 一種滋陰涼血的藥材。
麥門冬: 一種養陰生津、清熱降火的藥材。
乾葛: 一種滋陰養津、清熱消暑的藥材。
五味子: 一種安神斂肺、生津止渴的藥材。
甘草: 一種調和藥性、滋陰潤肺的藥材。
糯米: 一種補益脾胃、健脾止瀉的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