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宜》~ 卷之五 (9)
卷之五 (9)
1. 十全溫脾湯
治同上
半夏、枳實、橘紅、茯苓、酸棗仁、遠志、五味子、熟地黃、人參、甘草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十全溫脾湯
這個方子和前面說的症狀一樣適用。
使用的藥材有:半夏、枳實、橘紅、茯苓、酸棗仁、遠志、五味子、熟地黃、人參、甘草。
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紅棗一顆,一起煎煮到剩八分,什麼時候喝都可以。
2. 天王補心丹
治同上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各一兩) 生地黃(二兩酒浸) 人參(五錢) 遠志(去心五錢)
五味子(七錢) 柏子仁(去殼一兩) 酸棗仁(去殼一兩) 玄參(五錢) 丹參(五錢) 當歸(一兩) 茯苓(一兩) 桔梗(五錢)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龍眼大,硃砂為衣。臨睡每服一丸,燈心湯化下。
治同上。
白話文:
天王補心丹
這個藥方和前面提到的一樣,都是用來治療相同的病症。
藥材組成:
- 天門冬(去除內心)一兩
- 麥門冬(去除內心)一兩
- 生地黃(用酒浸泡)二兩
- 人參 五錢
- 遠志(去除內心)五錢
- 五味子 七錢
- 柏子仁(去除外殼)一兩
- 酸棗仁(去除外殼)一兩
- 玄參 五錢
- 丹參 五錢
- 當歸 一兩
- 茯苓 一兩
- 桔梗 五錢
製作方法: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狀,大小像龍眼一樣。再用硃砂做外衣包裹藥丸。
服用方法:
每天睡前服用一丸,用燈心草煮的水化開後服用。
3. 養心湯
治思慮傷心,健忘失記
黃耆、茯苓、茯神、半夏曲、當歸、川芎、遠志、肉桂、酸棗仁(去殼)、柏子仁(去殼)、五味子、人參、甘草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養心湯,是用來治療因為思慮過度而傷到心,導致健忘、記性變差的狀況。
藥材包含:黃耆、茯苓、茯神、半夏曲、當歸、川芎、遠志、肉桂、酸棗仁(去殼)、柏子仁(去殼)、五味子、人參、甘草。
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煎煮到剩八分,在吃飯後稍微隔一段時間服用。
4. 歸脾湯
治同上
白朮、茯苓、茯神、黃耆、龍眼肉、酸棗仁、人參、木香、甘草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治療方式與上面相同。
使用白朮、茯苓、茯神、黃耆、龍眼肉、酸棗仁、人參、木香、甘草這些藥材。
加入兩碗水,三片生薑,一顆紅棗,煎煮至剩八分,不拘時間服用。
5. 定志丸
治同上。
遠志(去心二兩) 人參(三兩) 石菖蒲(二兩) 茯苓(二兩) 硃砂(三錢另研為衣)
為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食後米湯送下。
白話文:
定志丸
這個藥方治療的病症和前面提到的相同。
藥材包含:
- 遠志(去除內心,二兩)
- 人參(三兩)
- 石菖蒲(二兩)
- 茯苓(二兩)
- 硃砂(三錢,另外研磨成粉末作為藥丸的外衣)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蜂蜜調和製成如同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六十丸,飯後用米湯送服。
6. 鎮心養榮湯
治忽然身火心中無主張恍惚不寧
當歸、黃耆、甘草、茯苓、白朮、陳皮、人參、麥門冬、生地黃、半夏、酸棗仁、柏子仁、川芎、芍藥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鎮心養榮湯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突然間身體發熱,心中感到茫然,沒有主意,精神恍惚不安的狀況。
藥材包括:當歸、黃耆、甘草、茯苓、白朮、陳皮、人參、麥門冬、生地黃、半夏、酸棗仁、柏子仁、川芎、芍藥。
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顆,一起煎煮到剩八分,在飯後稍微隔一段時間再服用。
7. 鎮心丹
黃連、膽星、遠志(去心各三錢)、石菖蒲(一錢)、生甘草(五分)、茯神、茯苓、酸棗仁(去殼各三錢)、生地黃(二錢)、當歸(五錢)
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一丸,食遠燈心湯化下。
白話文:
將黃連、膽南星、遠志(去除心部)各三錢,石菖蒲一錢,生甘草五分,茯神、茯苓、酸棗仁(去除外殼)各三錢,生地黃二錢,當歸五錢,全部研磨成細末,再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子,大小如彈珠一般,外層裹上硃砂。每次服用一丸,在飯後以燈心草煮成的湯送服。
8. 消渴門
9. 病源
火炎、鬱熱、水虧
夫渴之為病有三:曰消渴、曰消中、曰消腎。分上、中、下三焦而應為上焦者,乃心消移熱於肺,熱氣熏胸,中心虛受之,津液乾燥,渴引飲多,小便數而少。病屬上焦,謂之消渴。中消者,乃脾消移熱於胃,因熱蓄於中,脾虛受之,伏陽蒸胃,消穀善飢,飲食倍常,不生肌肉,渴亦不甚煩,但欲飲冷,小便數如泔病。病屬中焦,謂之消中。
下消者,是腎消移熱於膀胱,熱伏於下,腎虛受之,腿膝枯細,骨節痠疼,精泄髓冷,飲水自救,水飲不多,隨溺而下,小便多而渴。病屬下焦,謂之消腎。自消腎之下,又有肢體瘦弱,陽道興強不交,精泄,謂之強中。大抵三消之病,蓋因肥甘嗜於口,色欲放其情,炙爆無節,於是炎火上熏臟腑,生熱津液乾焦,以致渴病生焉。所謂消渴尚輕,消中甚焉,消腎又甚焉,至於強中則難治矣。
白話文:
渴這個病症有三種:分別是消渴、消中和消腎。根據上、中、下三焦來區分,屬於上焦的,是因為心火將熱傳到肺,熱氣往上熏胸部,心臟虛弱承受不住,導致體內津液乾燥,引起口渴而大量喝水,小便次數多但量少。這種病屬於上焦,稱為消渴。屬於中焦的,是因為脾將熱傳到胃,熱積聚在中間,脾臟虛弱承受不住,潛伏的陽氣蒸發胃部,導致消化能力過強容易感到飢餓,吃得多但身體不長肉,口渴也不太嚴重,只是想喝冷飲,小便像洗米水一樣多。這種病屬於中焦,稱為消中。
屬於下焦的,是腎將熱傳到膀胱,熱積聚在下部,腎臟虛弱承受不住,導致腿和膝蓋乾枯細瘦,骨頭關節痠痛,精液外洩且骨髓發冷,需要喝水來緩解,但喝不多就隨著小便排出,小便多而且口渴。這種病屬於下焦,稱為消腎。在消腎之下,還有肢體瘦弱,性慾亢奮卻不能性交,精液外洩的症狀,稱為強中。
總的來說,這三種消渴的病,都是因為貪吃肥膩甘甜的食物,縱慾情色,過量食用烤炸等燥熱食物,以至於熱火向上熏烤臟腑,產生熱氣使體內津液乾枯,導致口渴病症產生。其中消渴還算輕微,消中就比較嚴重了,消腎更嚴重,至於強中就難以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