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凡例八款 (54)

回本書目錄

凡例八款 (54)

1. 治方

2. 防風通聖散

方見風門,治風熱作眩。

白話文:

這個方子在《風門》這本書裡有記載,可以用來治療因為風熱引起的頭暈。

3. 理中湯

方見中寒門 治虛寒作眩加川芎、天麻

白話文:

這個方子(理中湯)在「中寒門」那一篇有提到。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因為虛寒引起的眩暈,如果眩暈比較嚴重,可以加入川芎、天麻來加強效果。

4. 川芎茶調散

方見頭痛門 治風熱作眩

白話文:

這個方子出自治療頭痛的篇章,用來治療因為風熱引起的頭暈目眩。

5. 半夏白朮天麻湯

方見頭痛門 治中濕作眩

白話文:

此方出自治療頭痛的篇章,主要用於治療因體內濕氣過重所引起的眩暈。

6. 清魂散

方見產門 治血虛眩暈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清魂散」, 用於治療產後因血虛引起的頭暈目眩。

7. 芎術湯

治中濕作眩

川芎、白朮、附子、桂心、甘草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治療因體內濕氣引起的頭暈。

藥材使用川芎、白朮、炮附子、桂心、甘草。

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後服用。

8. 香橘飲

治氣虛眩暈

木香、橘皮、白朮、半夏、茯苓、砂仁、丁香、甘草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香橘飲」是用來治療因為氣虛引起的頭暈。

藥材包含:木香、橘皮、白朮、半夏、茯苓、砂仁、丁香、甘草。

用水兩碗,加薑三片,煎煮至剩八分,什麼時候喝都可以。

9. 人參湯

治同上

人參、白朮、麥門冬、當歸、防風、獨活、官桂、黃耆、芍藥

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服。

白話文:

人參湯

治療的病症和前面提到的情況相同。

藥材:人參、白朮、麥門冬、當歸、防風、獨活、肉桂(官桂)、黃耆、芍藥。

煎藥方法:用水兩碗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10. 芎歸湯

治血虛眩暈

當歸、川芎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治療血虛引起的頭暈。

用當歸和川芎這兩味藥,加兩碗水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後服用。

11. 芎術半夏湯

治因痰作暈

川芎、白朮、蒼朮、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南星、天麻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治療因為痰引起的眩暈。

使用川芎、白朮、蒼朮、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南星、天麻這些藥材。

加兩碗水,放入三片生薑,煎煮至剩八分,不拘時間服用。

12. 芎藭湯

治風痰作暈

小川芎、半夏、茯苓、防風、薄荷、甘草、天麻、蔓荊子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芎藭湯,是治療因為風痰引起的頭暈。

藥材包含:小川芎、半夏、茯苓、防風、薄荷、甘草、天麻、蔓荊子。

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煎煮到剩八分,什麼時候都可以服用。

13. 心腹痛門

14. 病源

外感寒邪 內傷生冷 七情氣結

夫心痛者是胃脘當心痛也。蓋胃為水穀之海,主容納五穀,喜溫而惡寒。或外受寒冷之邪,或內傷生冷之物,及七情不順,鬱結成痰,妨礙升降,是以清陽之氣不升,濁陰之氣不降而為痛矣。古方心痛有九種,曰蟲痛,曰疰痛,曰風痛,曰悸痛,曰食痛,曰飲痛,曰寒痛,曰熱痛,曰來去痛是也。其痛雖分九種,未有不因飲食寒邪鬱結而成也。

大抵腹中諸痛,皆由勞役過甚,飲食不節,中氣不足,寒邪乘虛而入,與氣相搏,故猝然而痛。也有宿食停於腸胃,結滯而作痛者;有痛而嘔者;有痛而泄者;有痛而大便不通者;有真心痛者,其痛甚,手足青者,死不治。症各不同,當辨其寒熱虛實,隨其所得之由而施治之。

臨病之際,尚宜審焉。

白話文:

病因

外感風寒,內傷生冷食物,或是因為情緒不佳導致氣血鬱結。

所謂的心痛,其實是指胃脘(胃部)這個位置的疼痛。胃是容納食物的場所,主要消化五穀,喜歡溫熱而厭惡寒冷。可能是因為外感寒邪,或吃太多生冷食物,又或是因為情緒不順暢,導致痰濕鬱結,阻礙氣機的升降。這樣一來,清陽之氣無法上升,濁陰之氣無法下降,就會產生疼痛。古代醫書將心痛分為九種,包括蟲痛、疰痛、風痛、悸痛、食痛、飲痛、寒痛、熱痛、來去痛等等。雖然疼痛的種類很多,但都離不開飲食不當、寒邪侵襲、氣血鬱結這些原因。

總的來說,腹部的各種疼痛,大多是因為過度勞累、飲食不節制、中氣不足,導致寒邪趁虛而入,與體內氣血相互搏擊而產生突發的疼痛。也有可能是因為宿食積存在腸胃裡,導致阻塞而引起疼痛;有些人會痛到嘔吐;有些人會痛到腹瀉;有些人會痛到大便不通;還有一種是真正的心痛,這種疼痛非常劇烈,甚至會導致手腳發青,通常是無法治癒的。這些症狀各有不同,應當仔細分辨其寒熱虛實,並根據病因來施以治療。

在診治疾病的時候,務必仔細審查各種情況。

15. 形證

丹溪云心痛即胃脘痛,雖日數多,不吃食不死。若痛方止,便與飲食,其痛復作,必須藥後少待,方與飲食。戴云寒痛者,綿綿痛而無增減者是也。時痛時止,是蟲與熱也。死血痛者,每痛有常處,不行移者是也。食積痛者,痛欲大,便利後則痛減者是也。

凡心腹痛,有虛寒、實積、蟲齧、死血,當驗症處治。有以物抵按痛處即止者是虛痛,若不能近手摩按者是實痛。亦有蟲痛者,發則面斑白,唇紅,思食時作時止,此蟲齧痛也。也有素好飲熱酒,以致死血留於胃口,亦能作痛,遇熱飲則痛止,是血得熱則散也。

白話文:

丹溪說心痛就是胃脘痛,即使痛很多天,只要不吃東西就不會死。如果剛止痛就馬上吃東西,疼痛就會再次發作,必須要吃藥後稍等一下才能進食。戴氏說寒痛的特點是持續隱隱作痛,沒有加重或減輕的情況。時痛時止的,是蟲或熱引起的。死血造成的疼痛,每次痛的位置都固定,不會移動。食物積滯造成的疼痛,痛感強烈,大便後疼痛就會減輕。

凡是心腹痛,有虛寒、實積、蟲咬、死血等原因,應根據病症對症治療。如果按壓疼痛部位疼痛會減輕,那就是虛痛;如果不能讓人觸摸按壓,那就是實痛。也有蟲痛的,發作時臉色蒼白,嘴唇發紅,想吃東西,但疼痛時發時止,這是蟲咬造成的疼痛。也有人平時喜歡喝熱酒,導致死血留在胃部,也會引起疼痛,遇到熱飲疼痛就會停止,這是因為血遇熱就會散開。

16. 脈法

脈訣云:沉緊,心中逆冷痛;左手脈數熱多,脈澀死血;右手寸口脈緊盛,有食積;心腹痛脈沉細,宜或然浮大,即傾危。

白話文:

脈象口訣說:脈象沉而緊,表示心中有寒氣,導致逆冷疼痛;左手脈搏跳動快速且有熱象,脈象不流暢,代表體內有瘀血將導致死亡;右手寸口脈搏緊而有力,代表有食物積滯;心腹疼痛時,脈象沉細,如果脈象突然轉為浮大,就表示病情危險。

17. 治法

一傷寒中脘痛太陰也,宜用 理中湯、小建中湯、治中湯

一臍腹痛少陰也,宜用 真武湯、附子湯

一小腹痛厥陰也,宜用 正陽散、四逆湯

一客寒犯胃作痛者,宜用 草豆蔻丸

一七情氣鬱痛連心胃者,宜用 七氣湯、指迷七氣湯

一食積阻滯不通作痛者,宜用 化滯丸、木香檳榔丸、保和丸

一虛氣作痛宜用 二陳合四君子湯、參朮散

一死血作痛宜用 桃仁陳氣湯

一胃中熱鬱作痛者,宜用 梔子仁(薑汁炒) 佐以行氣之藥

一諸痛不可過用補藥,蓋痛因不通,通則不痛,補藥能滯氣也

一心腹痛病須分新舊,若明知身受寒氣,口吃冷物而得者,於初得之時宜與溫散溫利之藥,若病得之久久,則成鬱郁而生熱,必用炒梔子仁兼以化郁之藥,則邪易伏而痛易除矣

白話文:

治療方法

一、傷寒引起的胃脘疼痛,屬於太陰經的問題,適合使用理中湯、小建中湯、治中湯等方劑。

二、肚臍周圍或腹部疼痛,屬於少陰經的問題,適合使用真武湯、附子湯等方劑。

三、小腹疼痛,屬於厥陰經的問題,適合使用正陽散、四逆湯等方劑。

四、因外來寒邪侵犯胃部引起的疼痛,適合使用草豆蔻丸。

五、因情緒不佳導致氣鬱,連帶心胃疼痛,適合使用七氣湯、指迷七氣湯等方劑。

六、因食物積滯,阻塞不通引起的疼痛,適合使用化滯丸、木香檳榔丸、保和丸等方劑。

七、因虛弱導致氣虛作痛,適合使用二陳湯合四君子湯、參朮散等方劑。

八、因瘀血引起的疼痛,適合使用桃仁承氣湯。

九、胃中鬱熱引起的疼痛,適合使用炒過的梔子仁(用薑汁炒),並搭配行氣的藥物。

十、各種疼痛都不宜過度使用補藥,因為疼痛是因為氣血不通暢,通暢了就不會痛。補藥容易使氣滯留。

十一、心腹疼痛需要區分新舊病症。如果明確知道是因身體受寒或吃了生冷食物引起的,在剛開始發病時適合使用溫散、溫通的藥物。如果病程較久,則容易鬱積生熱,必須使用炒過的梔子仁,並搭配化解鬱結的藥物,這樣才能使邪氣消退,疼痛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