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卷之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4)

1. 防風通聖散

方見風門,治風熱作眩。

白話文:

看到風門這個穴位,可以用來治療因風熱引起的頭暈。

2. 理中湯

方見中寒門 治虛寒作眩加川芎、天麻

白話文:

如果见到属于中焦寒证的,治疗虚寒引起的眩晕,可以加入川芎和天麻。

3. 川芎茶調散

方見頭痛門 治風熱作眩

白話文:

現在看到頭痛這一章,治療因風熱引起的頭暈。

4. 半夏白朮天麻湯

方見頭痛門 治中濕作眩

白話文:

剛看到治療頭痛的部分,處理因為體內濕氣過重而引起的眩暈。

5. 清魂散

方見產門 治血虛眩暈

6. 芎術湯

治中濕作眩

川芎、白朮、附子、桂心、甘草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川芎:一種中藥材,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白朮:一種中藥材,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 附子:一種中藥材,具有溫中回陽,散寒止痛的功效。 桂心:一種中藥材,具有溫陽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甘草:一種中藥材,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的功效。

7. 香橘飲

治氣虛眩暈

木香、橘皮、白朮、半夏、茯苓、砂仁、丁香、甘草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木香、橘皮、白朮、半夏、茯苓、砂仁、丁香、甘草

8. 人參湯

治同上

人參、白朮、麥門冬、當歸、防風、獨活、官桂、黃耆、芍藥

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服。

白話文:

  • 人參:滋補強壯的藥材
  • 白朮:健脾利濕的藥材
  • 麥門冬:滋陰清熱的藥材
  • 當歸:補血活血的藥材
  • 防風:驅風散寒的藥材
  • 獨活:祛風除濕的藥材
  • 官桂:溫陽散寒的藥材
  • 黃耆:補氣固表的藥材
  • 芍藥:活血化瘀、鎮痛的藥材

9. 芎歸湯

治血虛眩暈

當歸、川芎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治療血虛引起的頭晕眼花,使用當歸和川芎。

用兩杯水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10. 芎術半夏湯

治因痰作暈

川芎、白朮、蒼朮、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南星、天麻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川芎:一種中藥材,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白朮:一種中藥材,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的功效。 蒼朮:一種中藥材,具有健脾祛濕、散寒止痛的功效。 陳皮:是一種由柑橘類果皮乾燥製成的中藥材,具有理氣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 半夏:一種中藥材,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 茯苓:一種中藥材,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消腫的功效。 甘草:一種中藥材,具有益氣補中、緩和藥性的功效。 南星:一種中藥材,具有散寒祛濕、化痰止咳的功效。 天麻:一種中藥材,具有平肝熄風、祛風止痛的功效。

11. 芎藭湯

治風痰作暈

小川芎、半夏、茯苓、防風、薄荷、甘草、天麻、蔓荊子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半夏:具有燥濕化痰、止嘔止吐的功效。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 防風:具有驅風解表、止痛消腫的功效。 薄荷:具有清熱解暑、疏散風熱的功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 天麻:具有平抑肝風、止痙攣的功效。 蔓荊子:具有清熱利尿、通淋排石的功效。

12. 病源

外感寒邪 內傷生冷 七情氣結

白話文:

感受外界的寒氣,吃了太多生冷的食物,情緒壓抑導致氣機阻滯。

夫心痛者是胃脘當心痛也。蓋胃為水穀之海,主容納五穀,喜溫而惡寒。或外受寒冷之邪,或內傷生冷之物,及七情不順,鬱結成痰,妨礙升降,是以清陽之氣不升,濁陰之氣不降而為痛矣。古方心痛有九種,曰蟲痛,曰疰痛,曰風痛,曰悸痛,曰食痛,曰飲痛,曰寒痛,曰熱痛,曰來去痛是也。其痛雖分九種,未有不因飲食寒邪鬱結而成也。

白話文:

心痛是因為胃脘心痛。胃是食物的海洋,主要能容納五穀,喜歡溫暖而討厭寒冷。如果受到外部寒冷邪氣的影響,或者內部受傷生冷的食物,以及七情不順,鬱結形成痰液,妨礙氣血升降,因此清陽之氣不能升起,濁陰之氣不能下降而形成疼痛。古方中將心痛分為九種:蟲痛、疰痛、風痛、悸痛、食痛、飲痛、寒痛、熱痛、來去痛,雖然心痛分為九種,但沒有不因為飲食寒邪鬱結而形成的。

大抵腹中諸痛,皆由勞役過甚,飲食不節,中氣不足,寒邪乘虛而入,與氣相搏,故猝然而痛。也有宿食停於腸胃,結滯而作痛者;有痛而嘔者;有痛而泄者;有痛而大便不通者;有真心痛者,其痛甚,手足青者,死不治。症各不同,當辨其寒熱虛實,隨其所得之由而施治之。

臨病之際,尚宜審焉。

白話文:

一般來說,肚子痛都是因為過度勞累、飲食不規律,導致身體機能虛弱,外來的寒氣趁機入侵,和身體機能對抗,所以突然感到疼痛。也有一些是食物停留在腸胃中,積結不化而引起的疼痛;有的痛了會嘔吐;有的痛了會拉肚子;有的痛了但大便不通;有的是真心痛,這種痛很厲害,手腳發青,沒救了。症狀各不相同,要辨別是寒性還是熱性,是虛證還是實證,然後根據疼痛的原因來治療。

13. 形證

丹溪云心痛即胃脘痛,雖日數多,不吃食不死。若痛方止,便與飲食,其痛復作,必須藥後少待,方與飲食。戴云寒痛者,綿綿痛而無增減者是也。時痛時止,是蟲與熱也。死血痛者,每痛有常處,不行移者是也。食積痛者,痛欲大,便利後則痛減者是也。

白話文:

丹溪說:心痛就是胃脘痛,即使痛了很久,只要不吃東西就死不了。如果疼痛剛止就進食,疼痛就會再次發作。必須等藥物作用後再進食。戴元禮說:寒冷型疼痛,表現為持續性隱痛,不會加重或減輕。時而疼痛,時而停止,是蟲症或熱證引起的疼痛。陳舊血瘀型疼痛,疼痛部位固定,不會移動。食積型疼痛,疼痛想大便,大便後疼痛減輕。

凡心腹痛,有虛寒、實積、蟲齧、死血,當驗症處治。有以物抵按痛處即止者是虛痛,若不能近手摩按者是實痛。亦有蟲痛者,發則面斑白,唇紅,思食時作時止,此蟲齧痛也。也有素好飲熱酒,以致死血留於胃口,亦能作痛,遇熱飲則痛止,是血得熱則散也。

白話文:

凡是肚子痛的人,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虛寒、實積、蟲咬、死血。應該根據症狀進行治療。有的人用手按壓痛處就會停止,這是虛寒引起的疼痛。而如果無法用手按壓減輕疼痛,就是實寒疼痛。還有一些是蟲咬引起的疼痛,表現為臉色蒼白,嘴脣發紅,想吃東西但時有時無,這是蟲咬疼痛。有的人平時喜歡喝熱酒,導致死血滯留在胃裡,也會引起疼痛。當喝熱東西的時候,疼痛就會減輕,這是因為熱可以使血消散。

14. 脈法

脈訣云:沉緊,心中逆冷痛;左手脈數熱多,脈澀死血;右手寸口脈緊盛,有食積;心腹痛脈沉細,宜或然浮大,即傾危。

白話文:

中醫診脈技巧說:脈搏沉重且緊繃,表示心中有寒氣和疼痛;左手脈搏跳動得快、有熱感、脈搏滑澀,表示有瘀血;右手寸口脈搏緊而有力,表示有食物停積在腸胃;心腹疼痛時脈搏沉細,如果脈搏突然變浮大,表示病情危急。

15. 治法

一傷寒中脘痛太陰也,宜用 理中湯、小建中湯、治中湯

白話文:

患有傷寒,中腹疼痛,這是太陰經受寒所致,宜用理中湯、小建中湯、治中湯治療。

一臍腹痛少陰也,宜用 真武湯、附子湯

白話文:

臍下腹痛是少陰症,宜服真武湯、附子湯。

一小腹痛厥陰也,宜用 正陽散、四逆湯

一客寒犯胃作痛者,宜用 草豆蔻丸

白話文:

小腹疼痛是由厥陰經不通引起的,可以服用正陽散或四逆湯治療。

一七情氣鬱痛連心胃者,宜用 七氣湯、指迷七氣湯

白話文:

如果情緒鬱結,導致胸腹脹痛的, 適合使用七氣湯或指迷七氣湯。

一食積阻滯不通作痛者,宜用 化滯丸、木香檳榔丸、保和丸

白話文:

如果因為食物積滯,導致氣血不通,疼痛難耐,可以服用以下藥丸:

  • 化滯丸:幫助消化,暢通腸胃。
  • 木香檳榔丸:促進消化,緩解脹氣。
  • 保和丸:和胃理氣,緩解腹痛。

一虛氣作痛宜用 二陳合四君子湯、參朮散

白話文:

虛弱的氣血導致疼痛,適合使用:

  • **二陳合四君子湯:**由厚朴、茯苓、炙甘草、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生薑、大棗等中藥材組成,可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疼痛。
  • **參朮散:**由人參、白朮、茯苓等中藥材組成,可用於脾氣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疼痛。

一死血作痛宜用 桃仁陳氣湯

一胃中熱鬱作痛者,宜用 梔子仁(薑汁炒) 佐以行氣之藥

一諸痛不可過用補藥,蓋痛因不通,通則不痛,補藥能滯氣也

白話文:

死血造成的疼痛應該使用桃仁陳氣湯。

胃中有熱氣郁結導致的疼痛,應該使用炒過的薑汁梔子仁,並輔以行氣的藥物。

各種疼痛不應過度使用補藥,因為疼痛是因為不通,通了就不會痛,而補藥可能會使氣滯。

一心腹痛病須分新舊,若明知身受寒氣,口吃冷物而得者,於初得之時宜與溫散溫利之藥,若病得之久久,則成鬱郁而生熱,必用炒梔子仁兼以化郁之藥,則邪易伏而痛易除矣

白話文:

腹痛的疾病必須區分新近發生的和長時間存在的。如果是明白是由於受了寒氣,吃了生冷的東西而得的,在剛開始得病的時候,應該服溫熱散寒、通利小腸的藥物。如果病情已經持續很長時間了,則會鬱積化熱,必須使用炒過的梔子仁並配伍疏肝解鬱的藥物,這樣邪氣容易消除,疼痛也容易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