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卷之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4)

1. 正舌散

治舌本強硬語言不利

蠍梢(去毒二錢五分) 茯苓(一兩) 薄荷(焙一兩) 上為末,每一錢,生薑湯調下。

解語豁痰湯

白話文:

蠍子尾部(去除毒性,二錢五分) 茯苓(一兩) 薄荷(烘焙過的,一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取一錢,用生薑湯調服。

橘紅 半夏 茯苓 南星 防風 石菖蒲 遠志 殭蠶 甘草 枳實 川芎 竹瀝 頭目眩暈加黃芩 薄荷 血虛大便燥加當歸 生地黃 氣虛手足軟加白朮 人參 每貼用水二鍾薑汁二三匙同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配方:

  • 橘紅
  • 半夏
  • 茯苓
  • 南星
  • 防風
  • 石菖蒲
  • 遠志
  • 殭蠶
  • 甘草
  • 枳實
  • 川芎
  • 竹瀝

加味:

  • 頭目眩暈,加黃芩、薄荷
  • 血虛大便乾燥,加當歸、生地黃
  • 氣虛手足無力,加白朮、人參

服用方法:

  • 每帖使用兩碗水加兩到三匙薑汁
  • 同時煎煮至八分
  • 不拘時服

2. 愈風湯

治人初覺手足麻木,或不仁無力,肌肉蠕動,宜先服此藥預防之:

白話文:

如果有人剛開始感覺到手腳麻木,或者感到肢體無力、肌肉有蠕動感,應該先服用這種藥來預防。

羌活、甘草、防風、當歸、蔓荊子、川芎、細辛、黃耆、枳殼、人參、麻黃、白芷、薄荷、甘菊花、柴胡、知母、枸杞子、獨活、杜仲、秦艽、黃芩、芍藥、石膏、蒼朮、肉桂、地骨皮、生地黃,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空心服。

白話文:

羌活、甘草、防風、當歸、蔓荊子、川芎、細辛、黃耆、枳殼、人參、麻黃、白芷、薄荷、甘菊花、柴胡、知母、枸杞子、獨活、杜仲、秦艽、黃芩、芍藥、石膏、蒼朮、肉桂、地骨皮、生地黃。

水兩碗,生薑三片,煎到剩八分之一,空腹服用。

3. 天麻丸

治口眼歪斜手足不遂,人初覺手足麻木不仁,亦宜預服之

白話文:

治療口眼歪斜、手腳不靈活,人在剛開始感覺到手腳麻木無力時,也應該預防性地服用。

天麻、半夏、芎藭、橘紅、甘草、茯苓、黃芩、白朮、殭蠶,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薑湯下。

秦艽半夏湯,方見前,治同上。

白話文:

將天麻、半夏、川芎、橘皮、甘草、茯苓、黃芩、白朮、殭蠶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將粉末和成丸子,每丸的大小如同桐子。服用時,每次取60丸,用薑湯送服。

4. 八風散

治手足麻木,肌肉蠕動,及風熱上攻,頭目昏眩,皮肉瘙癢

白話文:

治療手腳麻木,肌肉不自主地跳動,以及風熱引起的向上攻衝,頭部和視線昏花旋轉,皮膚肌肉癢痛。

藿香、白芷、前胡、黃耆、甘草、人參、羌活、防風,上為末,每服二錢,用薄荷煎湯調下,食後服用,茶清調下亦可。

白話文:

將藿香、白芷、前胡、黃耆、甘草、人參、羌活、防風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的藥末,用薄荷煎煮的湯藥調和服用,於飯後服用。也可以用清茶調和服用。

5. 牽正散

治口眼歪斜 合二陳湯用

白話文:

治療口眼歪斜,使用二陳湯。

白附子、白殭蠶(炒)、全蠍(去藍毒等分)上為末,每服一錢,不拘時,用溫酒調下。

天麻丸 方見前 治口眼歪斜

白話文:

用白附子、炒過的殭蠶、去毒的全蠍等分,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不限時間,用溫酒調和服用。

6. 芎藭散

治口眼歪斜

芎藭 天麻(各一錢) 共為末服一錢,用薑湯調,臨睡時服。

白話文:

治療口眼歪斜,使用川芎和天麻各一錢,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薑湯調和,在睡前服用。

7. 三生飲

治中風六脈沉伏,體虛素弱及年高人自利,痰涎壅盛,口眼歪斜,無熱者可服。

白話文:

治療中風,六脈沉伏,身體虛弱素來就比較弱,以及年長的人自發性的病情,痰多氣喘,口眼歪斜,沒有發燒的情況下可以服用。

南星(生用一兩) 川烏(生用五錢) 附子(去皮生用五錢) 木香(二錢五分) 水二鍾,姜十片,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南星(生用 30 公克) 川烏(生用 15 公克) 附子(去皮生用 15 公克) 木香(7.5 公克) 水 1.6 公升,薑片 10 片,熬煮至剩 640 毫升,不拘時間溫服。

8. 星香散

治中風痰盛服熱藥不得者

南星(三錢) 木香(一錢不見火) 水二鍾姜五片煎八分溫服

白話文:

治療中風且痰多,服用熱性藥物無效的人:

使用南星三錢、木香一錢(不經過火炒),加兩杯水與五片薑一同煎煮至剩八分,溫熱時服用。

9. 牛黃清心丸

治中風發熱狂言痰盛心悸恍惚癲狂

白話文:

治療中風引起的發熱、胡言亂語、痰多、心悸、精神恍惚、癲狂。

羚羊角(另研一兩) 人參(一兩五錢) 龍腦(另研五錢) 白茯苓(一兩五錢) 川芎(一兩五錢) 防風(一兩五錢) 白芍藥(一兩五錢) 麥門冬(去心一兩) 黃芩(一兩五錢) 神麯(炒二兩) 當歸(二兩) 犀角(另研一兩) 白朮(一兩) 牛黃(另研二錢) 杏仁(去皮尖炒二兩) 雄黃(另研八錢) 桔梗(一兩) 黃卷(一兩) 甘草(二錢) 山藥(七錢) 白蘞(七錢) 麝香(另研一錢) 金薄(為衣) 大棗(七十個去皮核)

白話文:

羚羊角(另研粉一兩) 人參(一兩五錢) 龍腦(另研粉五錢) 白茯苓(一兩五錢) 川芎(一兩五錢) 防風(一兩五錢) 白芍藥(一兩五錢) 麥門冬(去心一兩) 黃芩(一兩五錢) 神曲(炒二兩) 當歸(二兩) 犀角(另研粉一兩) 白朮(一兩) 牛黃(另研粉二錢) 杏仁(去皮尖炒二兩) 雄黃(另研粉八錢) 桔梗(一兩) 黃卷(一兩) 甘草(二錢) 山藥(七錢) 白蘞(七錢) 麝香(另研粉一錢) 金箔(用來包覆藥丸) 大棗(70個,去皮去核)

上除大棗、杏仁、金薄、犀角、羚羊、麝香、龍腦、雄黃另研,余為細末,入羚羊等藥和勻,將大棗煮熟搗爛,同煉蜜和丸,每一兩分作十丸,用金薄為衣,每服一丸,溫水化下。

白話文:

先將大棗、杏仁、金箔、犀牛角、羚羊角、麝香、龍腦、雄黃另外磨碎。其餘藥材磨成細末,與羚羊等藥材混合均勻。將大棗煮熟搗爛,加入蜂蜜攪拌,揉成丸子。每1兩分成10顆丸子,用金箔包裹。每次服用1顆丸子,用溫水化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