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

1. 金匱論八風之名

偏風 腦風 目風 漏風 內風 首風 腸風 泄風

子和云:諸風掉眩,乃厥陰肝才之用也。治以汗吐下三法,是以木鬱達之之義。

盧砥鏡曰:神傷于思則內脫,意傷於憂愁則肢廢,魂傷於悲哀則筋攣,魄傷於喜樂則皮枯,志傷於恐則腰脊難以俯仰,皆中風之候也。

丹溪雲:中風半身不遂,大率多痰,中在左屬血虛,中在右屬氣虛。

白話文:

偏風、腦風、目風、漏風、內風、首風、腸風、泄風,這些是古人對各種風邪病症的稱呼。

朱丹溪認為,各種風病引起的頭暈目眩,主要是肝臟功能失常所導致的。治療方法應該採用發汗、催吐、通便這三種方式,目的是要疏通肝氣的鬱結。

盧砥鏡說,精神過度思考會導致內在虛脫,過度憂愁會導致肢體癱瘓,過度悲傷會導致筋脈攣縮,過度喜樂會導致皮膚乾枯,過度恐懼會導致腰部僵硬難以彎腰伸直,這些都是中風的先兆。

朱丹溪說,中風導致半身不遂的,大多是因為體內有痰。中風發生在左邊通常是因為血虛,中風發生在右邊通常是因為氣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