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凡例八款 (1)

回本書目錄

凡例八款 (1)

1. 形證

夫癰之形,其發暴甚,皮膚光軟腫痛而高大者癰也;疽者,其發猛惡,出自肌骨,初生一頭,形如㾦㿔,白色焦枯,觸之而痛應心者疽也。

五發者,謂發背、發腦、髮鬢、發眉、發頤是也。人之一身血氣周流而無間,稍有壅聚,莫不隨所至而發焉,故名五發。

疔瘡者,皆由臟腑積受熱毒邪風相搏於經絡之間,以致血氣凝滯,注於毛孔,手足頭面,各隨五臟部分而發也。初發之時,形如粟米,或疼或癢,遍身麻木,頭眩寒熱,時生嘔逆,甚則四肢沉重,心驚眼花。蓋疔初發時尖起如疔,故謂之疔。此瘡含蓄毒氣,突出寸許,痛癢異常,一二日間害人甚速,是尤在癰疽之上也。

其白疔發於右鼻,赤疔發於舌根,黃疔發於口唇,黑疔發於耳前,青疔發於目下,蓋取五色之應五臟,各有所屬部位而然也。或生於肩背,或生於腰胯,發無定處,如在手足頭面骨節間者最急,其餘猶可緩也。又形有一十三種,外科精義已明,但瘡形黑陷,內流清水而運黃,腹痛惡心者,必難治矣。

腸癰者,是氣血凝於腸胃之間,結而不散,發為癰腫。其症小腹腫硬如掌,抑之則痛,小便澀如淋,時有汗出,惡寒腹皮緊急,轉側有水鼓,或逸臍生瘡,是其症也。

乳癰者,是乳房腫硬,由血凝氣滯,或因忿怒傷肝,或因積熱不散,乳汁不行,結為腫痛。或兒口之氣吹而焮熱結成腫痛,惡寒發熱,是名吹乳。又有婦人素有積憂,結成隱核,如鱉棋子大,不癢不疼,或三五年始發為瘡,破陷空洞,名曰乳癌,此難治之疾也。

便癰是血疝也,俗呼為便毒,言於不便處腫痛,故為便癰也。乃是肝經積熱氣滯而然。

囊癰者,是陰囊上紅腫連小腹痛,多因肝經濕熱滲入膀胱,以致氣凝滯,或受寒邪結而不散,氣不能上升鬱而為熱,濕熱相蒸,汙濁而成膿矣。惟好飲酒及怒氣人多有之。

骨疽乃是肢上伏肉間痛,不能轉側,按之應骨,作寒作熱,皮色如常,但微急如肥者是也。此症多因夏秋之月臥露受寒,使氣不能發散,以致伏結附骨,久為癰疽之患也。又有石疽、緩疽與附骨疽亦相類,但形症少異耳。

流注是鬱抑之氣結而不散,發為腫塊,作痛,肉色不變,亦無頭粟,或腫或消,流注不定者是也。

瘰癧是結核生於頸項、胸腋之間,初如豆粒,漸若梅李,累累相連,病則憎寒壯熱,久而不散,潰爛為膿。此病多因忿怒氣逆,或感風熱之邪傷於肝經,故令筋結而為腫也。若婦人久患瘰癧,經閉久而變生寒熱咳嗽,而成��

白話文:

形證

癰的症狀,發病迅速猛烈,皮膚光滑柔軟腫痛且隆起明顯,這就是癰。疽的症狀,發病兇猛,深入肌骨,初期長出一個頭,形狀像雞冠,顏色發白乾燥,觸摸時疼痛感會傳到心裡,這就是疽。

五發是指發背、發腦、發鬢、發眉、發頤。人體一身的血氣循環流動,沒有間斷,稍微淤積就會依據部位而發病,所以稱為五發。

疔瘡都是由於臟腑積累的熱毒和邪風在經絡之間互相搏鬥,導致血氣凝滯,聚集在毛孔,手足頭面,根據五臟的部位而發病。初期症狀,形狀像小米粒,或疼痛或瘙癢,全身麻木,頭暈寒熱,有時會嘔吐,嚴重則四肢沉重,心驚眼花。因為疔初起時尖銳突出,所以叫疔。這種瘡蘊含毒氣,突出約一寸,疼痛瘙癢異常,一兩天就能危及生命,比癰疽更為嚴重。

白色疔瘡長在右鼻,紅色疔瘡長在舌根,黃色疔瘡長在嘴唇,黑色疔瘡長在耳前,青色疔瘡長在眼下,這是根據五色與五臟的關係,各有其發病部位。有時長在肩背,有時長在腰胯,發病部位不定,如果長在手足頭面骨節部位則最為危急,其他部位則相對可以緩慢處理。疔瘡還有十三種形狀,外科精義中已有詳細說明,但如果瘡的形狀發黑凹陷,內流清水並帶有黃色膿液,同時伴有腹痛噁心的症狀,則難以治療。

腸癰是指氣血凝滯在腸胃之間,凝聚不散,形成腫塊。症狀是小腹部腫脹堅硬像手掌大小,按壓則疼痛,小便澀滯像淋病,有時出汗,惡寒腹痛,翻身時有脹滿感,或在肚臍旁長出瘡,這些都是腸癰的症狀。

乳癰是指乳房腫脹堅硬,是由於血凝氣滯引起的,或是由於憤怒傷肝,或是由於積熱不散,乳汁不通,形成腫痛。也有因為嬰兒的口氣吹拂導致發熱腫痛,惡寒發熱,稱為吹乳。還有婦女素有積鬱,形成腫塊,像鱉甲或棋子大小,不癢不疼,可能三五年後才發為瘡,潰爛形成空洞,稱為乳癌,這是難以治療的疾病。

便癰是血疝,俗稱便毒,指在不便部位腫痛,所以稱為便癰。這是由於肝經積熱氣滯引起的。

囊癰是指陰囊紅腫並伴有小腹疼痛,多由於肝經濕熱滲入膀胱,導致氣血凝滯,或受寒邪凝聚不散,氣不能上升而鬱積成熱,濕熱相蒸,污濁而化膿。喜歡飲酒和容易生氣的人比較容易患此病。

骨疽是指肢體深部肌肉間疼痛,不能翻身,按壓時疼痛感會傳到骨頭上,寒熱交替,皮膚顏色正常,但略微緊張像肥肉一樣。這種病多由於夏秋季節臥睡受寒,使氣血不能發散,導致鬱結附著在骨頭上,久而形成癰疽。還有石疽、緩疽和附骨疽也類似,只是症狀略有不同。

流注是指鬱結之氣凝聚不散,形成腫塊,疼痛,肉色不變,也沒有頭部,時腫時消,腫塊位置不定的情況。

瘰癧是指結核在頸項、胸腋之間形成,初期像豆粒大小,逐漸增大像梅子李子,連成一片,發病時憎寒壯熱,長期不消退,潰爛化膿。這種病多由於憤怒導致氣逆,或感受風熱之邪侵犯肝經,導致筋脈結締而形成腫塊。如果婦女長期患有瘰癧,月經閉塞,久而導致寒熱咳嗽,並會……

2. 脈法

脈訣云:諸脈浮數者,當發熱。若無熱而反惡寒,身有痛處者,必發癰也。

又云:脈滑而數數則為熱,滑則為實。滑主營,而數主衛。營衛相逢結而為癰。又云:數脈時見,則生惡瘡。

白話文:

脈法

脈象浮而數,代表要發燒。如果沒有發燒,反而畏寒,身體還有疼痛的地方,就一定會長癰疽。

脈象滑而脈搏頻數,表示有熱症;脈象滑則代表實證。滑脈主宰營氣,數脈主宰衛氣。營氣和衛氣交會凝聚,就會形成癰疽。

脈搏頻數有時出現,則會生長惡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