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卷之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3)

1. 寬中枳朮湯

治胸膈飽悶,飲食作脹,或成虛滿痞硬

白話文:

治療胸口和膈肌之間感到飽脹不適,吃東西後感覺脹滿,或是出現虛弱、脹滿、硬結的症狀。

白朮、枳實、陳皮、半夏、茯苓、厚朴、青皮、山楂、神麯、甘草;○胃中寒加砂仁、官桂;○胃中熱炒山梔、生薑煎服。

白話文:

材料:白術、枳實、陳皮、半夏、茯苓、厚朴、青皮、山楂、神麴、甘草

搭配建議:

  • 胃寒時可加入砂仁、官桂
  • 胃熱時可加入炒山梔、生薑後煎服

2. 舒郁理氣湯

治胸中氣鬱不舒暢或作酸嘔脹痞悶不食

白話文:

治療胸口氣悶不舒暢,或是感到酸噁、脹滿、憋悶、不想吃東西。

蒼朮、香附、山楂、甘草、青皮、木香、厚朴、蓬朮、檳榔、半夏、茯苓、神麯

水二鍾,姜三片煎服。

白話文:

**蒼朮:**一種中藥材,具有健脾利濕、消積導滯的功效。

香附: 一種中藥材,具有理氣活血、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婦科疾病。

山楂: 一種水果,具有消食化積、活血化瘀的功效。

甘草: 一種中藥材,具有益氣健脾、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調和藥性。

青皮: 指橘子的果皮,具有理氣化痰、燥濕化滯的功效。

木香: 一種中藥材,具有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消化系統疾病。

厚朴: 一種中藥材,具有溫中散寒、理氣化滯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胃寒嘔吐、腹脹腹痛。

蓬朮: 一種中藥材,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化濕的功效。

檳榔: 一種中藥材,具有驅蟲壯陽、消食下氣的功效,但過量食用可能對健康有害。

半夏: 一種中藥材,具有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嘔吐。

茯苓: 一種中藥材,具有利水滲濕、健脾補氣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脾虛。

神麯: 一種中藥材,具有消食化滯、健脾益氣的功效。

3. 調中湯

治脾胃氣虛,飲食不化,胸中作悶

白話文:

治療脾胃氣虛,飲食不能消化,胸部感覺悶脹。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神麯 山楂 陳皮 ○噁心加砂仁 藿香 ○唇燥加白芍藥 ○大便不利加澤瀉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人參:**補氣強身

白朮: 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茯苓: 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甘草: 調和藥性,益氣補中

神麯: 消脹理氣,益氣健脾

山楂: 消食化積,活血化瘀

陳皮: 健脾理氣,燥濕化痰

嘔心: 加砂仁,化痰止嘔

藿香: 解暑化濕,行氣止嘔

脣燥: 加白芍藥,養陰潤燥

大便不利: 加澤瀉,利水通便

4. 和中湯

治胸中寒氣作疼作脹,或嘔吐不食

白話文:

治療胸口寒氣引起的疼痛和脹滿,或是呕吐不吃東西。

厚朴、乾薑、官桂、砂仁、蒼朮、陳皮、山楂、香附、茯苓、半夏、甘草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厚朴、乾薑、官桂、砂仁、蒼朮、陳皮、山楂、香附、茯苓、半夏、甘草各適量,加水兩碗,薑三片,煎至八分滿,不限時間服用。

5. 化郁寬中飲

治胸中原有痰氣嘈熱作脹乃是熱火生痰

白話文:

治療胸口原本就有痰氣煩熱膨脹的情況,這是因為熱邪生痰所致。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川芎、山楂、梔子、香附、蒼朮、青皮、神麯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用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川芎、山楂、梔子、香附、蒼朮、青皮和神麴,加水兩碗,薑三片,煎煮至八分,不限時間服用。

6. 化郁調里湯

治腸腹結痛

陳皮、青皮、蓬朮、三稜、木香(二三分)、丁香(一二分)、草豆蔻、香附、甘草(三分)、白朮;○痛極加吳茱萸;○有食作吐加藿香、山楂、姜三片(自病要方)

白話文:

陳皮、青皮、蓬朮、三稜、木香(2-3分)、丁香(1-2分)、草豆蔻、香附、甘草(3分)、白朮。

特殊情況:

  • 疼痛嚴重時,添加吳茱萸。
  • 有食物積滯並嘔吐時,添加藿香、山楂、姜三片(出自《自病要方》)。

7. 病源

濕熱、寒鬱、痰飲、死血

白話文:

濕熱、寒鬱、痰飲、瘀血

濕熱:濕氣和熱氣交結在一起。 寒鬱:寒氣鬱結,不通暢。 痰飲:體內水液代謝失常,形成的黏滯物質。 瘀血:血液循環不暢,停滞在體內的舊血。

夫疝者痛也,起自寒濕之氣,足之三陰所受。三陰者,太陰脾、少陰腎、厥陰肝,乃足之陰經也。何也?足常履地,寒濕之氣皆從下起。經曰:「任脈為病,其內苦結。男子為七疝:曰厥、曰症、曰寒、曰盤、曰氣、曰附、曰狐。其症發則可驗。七名雖殊,大同小異。世俗呼為膀胱氣、小腸氣、奔豚氣、蟠腸、偏墜、木腎,皆由任脈之所起,其名別也。

白話文:

疝氣是一種疼痛,是由寒濕之氣引起的,是足三陰所受。足三陰是指太陰脾經、少陰腎經、厥陰肝經,它們都是足部的陰經。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足部經常接觸地面,寒濕之氣都會從足部開始產生。經書上說:「任脈生病了,裡面會感到疼痛和腫塊。男性會有七種疝氣:厥疝、症疝、寒疝、盤疝、氣疝、附疝、狐疝。它們發作時可以加以驗證。七種名稱雖然不同,但大同小異。世俗中稱之為膀胱氣、小腸氣、奔豚氣、蟠腸疝、偏墜疝、木腎,它們都源於任脈發病,這是它們的不同名稱。

」大抵腎虛之人,寒濕之氣侵於任脈,內外之氣交攻於腎者,則為腎氣腫大而不痛者,則為木腎;一邊偏大者,則為偏墜;氣流於膀胱者為膀胱氣;入於小腸者為小腸氣。腎與膀胱其氣相通,二經相併,二氣相攻,則為疼痛矣。又有濕濁之氣流入外腎,久而不散,變為濕熱,汙濁成膿,遂為囊癰。

臨病之際,不可不察也。

白話文:

總的來說,腎虛的人,寒濕之氣侵襲任脈,體內外之氣在腎臟互相交攻,就會導致腎氣腫大而不痛,這就是「木腎」;如果只有一邊腫大,就稱為「偏墜」;氣流流入膀胱就稱為「膀胱氣」;流入小腸就稱為「小腸氣」。腎臟和膀胱氣息相通,兩經相併,兩氣相攻,就會導致疼痛。此外,還有濕濁之氣流入外腎,長時間不散,變成濕熱,污濁化膿,最終形成囊腫。

8. 形證

內經曰任脈為病男子為七疝曰寒曰水曰筋曰血曰氣曰狐曰㿗

白話文:

《內經》說,當任脈發生疾病時,男子會出現七種疝氣的症狀,分別是寒疝、水疝、筋疝、血疝、氣疝、狐疝、癭疝。

張子和云寒疝者囊冷結硬如石莖不舉或睪丸而痛得之於坐臥濕地或寒月涉水或值雨雪或坐臥磚石或風冷處內過房久而無子

白話文:

水疝的人,表現為腎囊腫脹疼痛,陰部出汗,或囊腫像水晶一樣透明,或囊腫發癢,搔抓後流出黃水,或腹部長有積水,按壓時發出水聲。這些症狀都是因為過量飲水、醉酒、勞累過度導致出汗,遇上風寒之氣,聚集在腎囊中,所以水氣寒涼,讓人突然發生疝氣。 水疝者其狀腎囊腫痛陰汗而出或囊腫如水晶或囊癢而搔出黃水或水腹按之作水聲得之於飲水醉酒使內過勞汗出而遇風寒之氣聚於囊中故水冷令人卒疝

筋疝者耳狀陰莖腫脹或潰而為膿裡急筋縮或莖中作痛痛極則癢或挺縱不收或出白物如精髓得之於房室勞傷及邪術所使

白話文:

血疝症狀類似黃瓜,位於小腹兩側的橫骨內端,約在紋路處。一般稱為「便癰」。此症常發生於春夏炎熱季節,因過度勞動而導致內氣血外溢,滲入浮囊中,長時間滯留不散,形成膿腫。膿液較少,血液較多。 血疝者其狀如黃瓜在小腹兩旁橫骨內端約紋中俗名便癰得之於重感春夏大燠勞於使內氣血流溢滲入浮囊留而不去結成癰腫膿少血多

氣疝者其狀上連腎腧下及陰囊得之於號哭忿怒號哭則氣鬱而脹忿怒則氣散者是也小兒亦有此候俗名偏墜得之父陰痿精怯強力入房因而子稟胎病也

白話文:

氣疝這種病,上部連接腰部腎髒,下部延伸到陰囊,是因號哭、發怒而得。號哭時氣體鬱結脹滿,發怒時氣體向外散發,就是這個道理。小孩子也有這種症狀,俗稱「偏墜」,是由於父親陽痿、精氣不足,勉強勉強過於用力,進入房中,孩子因此遺傳了胎裡的疾病。

狐疝者其狀如仰瓦臥則入小腹行立則出腹入囊中如狐晝出穴而溺夜入穴而不溺此疝出入往來上下與狐相類也與氣疝大同小異

白話文:

狐疝的症狀就像一個仰臥的瓦片,躺著時會縮入小腹,站立時就會從小腹突出,並且進入陰囊,就像白天出洞小便、晚上回洞不小便的狐狸。這種疝氣會上下往返移動,與狐穴的出入行為類似,與氣疝大致相同,但也有細微差別。

㿗疝者其狀陰囊大如升斗不癢不痛者是也得之於地氣卑濕故江淮間人多有之此七疝之形證靈樞經論七疝一曰厥疝謂逆心痛足寒飲食吐逆不下二曰症疝謂腹中作滿心下疼痛氣積如劈三曰寒疝謂因飲冷食積脅下腹中作痛四曰盤疝謂腹中氣痛盤結臍旁五曰氣疝謂腹中乍滿乍減而痛六曰附疝謂腹中臍下有積七曰狐疝謂小腹與陰相連而痛大便難此七疝之形證也

又云女子為瘕聚謂陰戶凸出小腹硬而痛雖亦此類乃是熱則不能禁固矣不可認作虛寒下脫而用溫補之藥

白話文:

得了疝氣的人,其症狀是陰囊腫脹得像一升一斗那麼大,但不癢不痛。這是因為地氣潮濕所致,所以江淮地區的人多有這種病。這是七種疝氣的臨牀表現。

《靈樞經》中討論了七種疝氣:

  1. **厥疝:**指心臟疼痛、腳腳發冷、嘔吐、無法進食。
  2. **症疝:**指腹部脹滿、心下疼痛、氣積如劈。
  3. **寒疝:**指因食用或飲用冰冷食物而導致脅下和腹部疼痛。
  4. **盤疝:**指腹部氣痛盤結於臍旁。
  5. **氣疝:**指腹部忽脹忽消,且疼痛。
  6. **附疝:**指臍下腹部有積塊。
  7. **狐疝:**指小腹部與陰部相連處疼痛,大便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