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凡例八款 (3)

回本書目錄

凡例八款 (3)

1. 治方

2. 搐鼻通天散

治猝風中氣,忽然不省人事,牙關緊急,藥不能入咽者

細辛、豬牙皂角(各等分),上為細末,吹入鼻孔中,得嚏則可。

白話文:

治療突然中風,氣機阻塞,突然昏迷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物無法嚥下的人。

使用細辛、豬牙皂角,將兩者等量研磨成細末,吹入鼻孔中,如果能打噴嚏就有效了。

3. 稀涎散

治中風涎潮壅膈氣閉不通

白明礬、豬牙皂角(等分),上為細末,用滾白湯調服,取涎。

白話文:

治療中風導致痰涎壅塞在胸膈,氣機閉阻不通的情況。

使用白明礬和豬牙皂角(兩者等量),將它們研磨成細末,用滾燙的開水調和後服用,目的是要將痰涎排出。

4. 八味順氣散

治中風中氣,先用此藥:

陳皮、青皮、茯苓、烏藥(各一錢)、白芷(八分)、白朮(五分)、甘草、人參(各二分)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中風、中氣不足的,先用這個藥:

陳皮、青皮、茯苓、烏藥,各取一錢;白芷,取八分;白朮,取五分;甘草、人參,各取二分。用兩鍾水煎煮,煮到剩八分時,在飯後服用。

5. 小續命湯

治中風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顫掉,語言謇澀,肢體麻痹,頭目昏眩

防風 防己 麻黃 芍藥 川芎 黃芩(各一錢) 杏仁 桂枝 人參 甘草 附子(炮去皮以上各五分) 姜三片 黑棗一枚 煎八分 不拘時服

中風先審六經之形證,宜續命湯,隨症加減治之

有熱者去附子 有汗者去麻黃 有痰作逆者加半夏 無汗者減桂枝 血虛加當歸 生地黃 痰盛者加南星 大便利去黃芩 加白朮 腰痛加桃仁 杜仲 精神恍惚去附子 加茯神 遠志 骨節疼痛有熱去附子 加秦艽 倍芍藥 腹中悶脹者加枳殼 枳實 遍身疼痛加羌活 秦艽 腳軟無力加牛膝 木瓜 石斛 煩而多驚去附子 加犀角 口乾煩渴去附子 加麥門冬 天花粉 大便乾燥去附子 麻黃 加當歸 枳殼 小便赤少去附子 加木通 梔子 臟寒下利去防己 黃芩 倍附子 加白朮

白話文:

小續命湯

治療中風導致昏迷不醒、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腳顫抖、說話不清、肢體麻木、頭暈目眩等症狀。

藥方組成:防風、防己、麻黃、芍藥、川芎、黃芩(各一錢),杏仁、桂枝、人參、甘草、附子(炮製後去皮,各五分),生薑三片,黑棗一枚。用水煎煮至八分,不拘時間服用。

治療中風,首先要辨別屬於六經中哪一經的病症。適合使用續命湯,並根據具體症狀加減藥材來治療。

如果有發熱症狀,去掉附子;如果有出汗症狀,去掉麻黃;如果有痰多導致噁心嘔吐,加入半夏;如果沒有出汗症狀,減少桂枝用量;如果氣血虛弱,加入當歸、生地黃;如果痰多,加入南星;如果大便不通暢,去掉黃芩,加入白朮;如果腰痛,加入桃仁、杜仲;如果精神恍惚,去掉附子,加入茯神、遠志;如果關節疼痛且有發熱,去掉附子,加入秦艽,並加倍芍藥用量;如果腹部悶脹,加入枳殼、枳實;如果全身疼痛,加入羌活、秦艽;如果腳軟無力,加入牛膝、木瓜、石斛;如果煩躁不安且容易驚嚇,去掉附子,加入犀角;如果口乾舌燥,去掉附子,加入麥門冬、天花粉;如果大便乾燥,去掉附子、麻黃,加入當歸、枳殼;如果小便赤黃量少,去掉附子,加入木通、梔子;如果是因臟腑虛寒導致腹瀉,去掉防己、黃芩,加倍附子用量,並加入白朮。

6. 烏藥順氣散

治中風中氣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先宜服此

烏藥、陳皮、川芎、枳殼、白芷(各一錢)、甘草、乾薑、殭蠶(各二錢)、桔梗(六分)、麻黃(八分);每貼用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中風導致的氣機不暢、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狀,應該先服用這個藥方來調理。

藥方組成包含:烏藥、陳皮、川芎、枳殼、白芷(各一錢)、甘草、乾薑、殭蠶(各二錢)、桔梗(六分)、麻黃(八分)。每次取一帖藥材,加兩碗水,放入三片生薑,煎煮至剩八分碗的藥液,不論何時都可服用。

7. 蘇合香丸

治中風初起,不可便用風藥,宜先服此

白朮、青木香、硃砂(研細水飛)、烏犀屑、沉香、麝香(研)、訶黎勒(煨取皮)、丁香、安息香(另為末,用無灰酒一升熬成膏子)、蓽茇、白檀香、香附(各二兩)、龍腦(研)、薰陸香(另研)、蘇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內各一兩);上為末,研勻,用安息香膏並煉蜜和劑,每服時旋丸如桐子大,取井水溫冷任意下四丸。老人小兒服一丸,溫酒化下。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蘇合香丸,可以用來治療中風初期。中風剛開始的時候,不可以馬上使用發散風邪的藥物,應該先服用這個藥丸。

藥方組成有:白朮、青木香、硃砂(磨成細粉,用水淘洗)、烏犀角屑、沉香、麝香(磨成粉)、訶子(煨過後取皮)、丁香、安息香(另外磨成粉,用一升無灰的酒熬成膏狀)、蓽茇、白檀香、香附(各二兩)、龍腦(磨成粉)、薰陸香(另外磨成粉)、蘇合香油(加入安息香膏中,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混合均勻,然後用安息香膏和煉過的蜂蜜一起調和成藥丸。每次服用時,把藥丸搓成桐子大小,用井水溫涼的送服四丸。老人和小孩子服用一丸,用溫酒化開送服。

8. 羌活防風湯

治中腑外有六經之形證

羌活、防風、甘草、蔓荊子、川芎、細辛、枳殼、秦艽、當歸、獨活、半夏、白芷、芍藥、白茯苓、薄荷。本方原十五味,其餘隨症加減於後。氣虛加黃耆、人參、枸杞子;血虛加生地黃、熟地黃、杜仲;發熱加柴胡、前胡、黃芩、知母、地骨皮;濕多加防己、蒼朮、厚朴;無汗加麻黃、石膏;有汗加桂枝、甘菊花、姜三片煎服。

白話文:

這個方劑主要治療身體中部,但同時表現出類似六經(中醫理論中將人體病變分為六個主要類型)的症狀。

這個方子包含:羌活、防風、甘草、蔓荊子、川芎、細辛、枳殼、秦艽、當歸、獨活、半夏、白芷、芍藥、白茯苓、薄荷。原本的配方是十五味藥,其他的藥材則根據具體的症狀來加減。

如果是氣虛,就加入黃耆、人參、枸杞子;如果是血虛,就加入生地黃、熟地黃、杜仲;如果是發熱,就加入柴胡、前胡、黃芩、知母、地骨皮;如果是濕氣過重,就加入防己、蒼朮、厚朴;如果沒有汗,就加入麻黃、石膏;如果有汗,就加入桂枝、甘菊花,並加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服用。